平壤之戰已經註定清朝甲午戰爭會慘敗?

清朝 左寶貴 中國近代史 葉志超 縱談古今中外史 2017-05-05

甲午戰爭清政府的失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對於中華民族的影響絕對是災難性的,它不僅使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嚴重打擊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而且將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國防軍事實力的衰敗完全的展現在帝國主義國家面前,從而掀起了帝國主義國家瓜分和掠奪浪潮,將中國又進一步推入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而這場戰爭的失敗,從平壤之戰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平壤之戰已經註定清朝甲午戰爭會慘敗?

在平壤之戰之前,清兵主帥葉志超畏敵如虎,不戰而退,竟從牙山撤退到平壤,即使像左寶貴這樣的愛國將領已經擊退了日軍,他還主動放棄牙山,退守平壤城 ,而在平壤城本來清軍優勢更大,葉志超竟然不主動尋找戰機消滅日軍,而是龜縮城內 ,讓日軍徹底包圍平壤城。他不僅膽小昏庸,而且就只知道飲酒作樂,毫無抗敵之策,主帥如此,以至於他手下的將領都不服從和敬畏他,對於他的命令都是陽奉陰違,各懷居心,各自為戰。。

平壤之戰已經註定清朝甲午戰爭會慘敗?

作為宗主國幫助朝鮮擊退日本是得到朝鮮政府和百姓的支持的,可是清軍紀律敗壞,在朝鮮姦淫擄掠,無惡不作,遭到了朝鮮百姓的厭惡。而日軍紀律大多很嚴明,幾乎沒有去大肆燒殺搶掠,這點他們的確裝的很。

很多人都說清軍裝備更為先進,其實不然。在牙山左寶貴率隊迎擊日軍,兩軍相互射擊時左寶貴發現日軍的槍炮射擊的密集猛烈,反觀自己的部下,有的射擊不出來,有的炸膛了。左寶貴甚是惱恨,以為是士兵懶於操練造成的,於是斬殺了幾個士兵,可後來發現非常多的清兵都是這樣子,於是他親自拿了一杆槍來射擊,發現是壞的,仔細一看很多零件都生鏽了。原來這些槍都是從德國進口的,德國人竟然給了一半新槍一半舊槍,而採辦的人也沒有仔細辨認,等發槍給新招募的清兵時,新兵又不善於保養,自然射擊不了。而且清兵步槍的射程遠遠比不上日軍,日軍的射程高達幾百米 ,清兵只有一百多米,所以清兵自然大敗。

平壤之戰已經註定清朝甲午戰爭會慘敗?

還有就是士氣問題,清兵將領士兵很多人都貪生怕死,平壤之戰 ,左寶貴率隊在玄武門頑強抵抗日軍攻擊時,清兵剛開始還能反擊,可當左寶貴中槍身亡後,他的部下頓時心驚膽戰 ,全軍潰敗,逃得一個不剩,玄武門失陷,但日軍沒能入城。本來此時清軍彈藥糧草充足,而日軍即將彈盡糧絕,可葉志超嚇破了膽,與從將商議棄城而逃,但只有一人反對而已,葉志超沒聽,令人掛白旗於城頭,想趁夜逃跑 。日軍料定清兵會夜逃,於是半路的險要路段設伏等待清軍羊入虎口,清兵冒雨往北逃跑 ,猶如驚弓之鳥,而日軍趁機攔殺,清兵頓時混亂不堪,互相踐踏,死傷無數。於是清兵更加死命的逃竄,直到過了鴨綠江。此戰日軍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從將領到士兵都拼死一戰,誓死拿下平壤城,怎能不勝 。

平壤之戰以清軍大敗而告終,本來入朝的清兵大部分都是李鴻章所訓練的淮軍和奉軍,清軍之精銳,日軍還是顧忌李鴻章的威名的,可交戰後發現清軍不堪一擊,毫無實力,於是日軍輕而易舉佔領了整個朝鮮 ,完全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士氣大振,進而將戰火燒到中國境內。而清軍則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導致後面的陸戰連戰連敗,導致了甲午戰爭的全面失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