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

原創首發

一座殘存了碳化的粟和稻穀的糧倉,被中科院的專家在糧倉進行取樣,進行年代測試,得到的結果是距今約為4800年。這座糧倉是一處叫做“南佐遺址”古遺址裡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

原創首發

一座殘存了碳化的粟和稻穀的糧倉,被中科院的專家在糧倉進行取樣,進行年代測試,得到的結果是距今約為4800年。這座糧倉是一處叫做“南佐遺址”古遺址裡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南佐遺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位於甘肅省慶陽市城區西部,在距城區7公里處的西峰區後官寨鄉南佐行政村王莊自然村。據現有考證結論,在王莊村兩條溝壑之間的塬面上,是由九座夯土墩臺圍繞著一座大型夯築殿堂建築群。殿堂構圖宏偉堂皇,造型獨特宏大,殿堂室內面積達到63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史前考古發現的最大建築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九座夯土墩臺如眾星拱月一般,圍繞在夯築建築殿堂外圍,讓人浮想連天。慶陽酒說

"

原創首發

一座殘存了碳化的粟和稻穀的糧倉,被中科院的專家在糧倉進行取樣,進行年代測試,得到的結果是距今約為4800年。這座糧倉是一處叫做“南佐遺址”古遺址裡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南佐遺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位於甘肅省慶陽市城區西部,在距城區7公里處的西峰區後官寨鄉南佐行政村王莊自然村。據現有考證結論,在王莊村兩條溝壑之間的塬面上,是由九座夯土墩臺圍繞著一座大型夯築殿堂建築群。殿堂構圖宏偉堂皇,造型獨特宏大,殿堂室內面積達到63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史前考古發現的最大建築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九座夯土墩臺如眾星拱月一般,圍繞在夯築建築殿堂外圍,讓人浮想連天。慶陽酒說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從一九六四年發現到從一九八五年開始挖掘,甘肅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經過先後五次,在該遺址內進行科研考古發掘,發掘的面積達到1300平方米,總面積20萬平方米。給人們展示出來的這座大型殿堂級建築基址為長方形,長33.5、寬18.8米。基址坐北面南,南面無夯基,東西北面均有夯築木骨牆。房址中央有東西向隔牆,將房址分為前後兩部,牆體開三個寬1.6米的門道,通連前後,形成前堂後室結構。後室近隔牆有大灶,牆上抹草拌泥,並經烤制。房址地面為白灰面。房外有散水臺,臺外還有排水溝。散水臺和排水溝均經烤制。房基周圍分佈著若干小型房址等級規模縮小。

這種建築風格和等級規格,以及建築面積,在48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哪一個部落,哪一個族群,亦或哪一個方國,才能擁有如此級別的住宅群?不,確切地說是座宮殿?我們不能也不敢往虞夏商時代去想,因為有太多的夏城商都已被髮掘考證和公認了,和隴東這塊西北黃土高原似乎沾不上邊。那麼,我們從歷史記載甚至神話傳說中或許能尋找到答案。慶陽酒說

"

原創首發

一座殘存了碳化的粟和稻穀的糧倉,被中科院的專家在糧倉進行取樣,進行年代測試,得到的結果是距今約為4800年。這座糧倉是一處叫做“南佐遺址”古遺址裡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南佐遺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位於甘肅省慶陽市城區西部,在距城區7公里處的西峰區後官寨鄉南佐行政村王莊自然村。據現有考證結論,在王莊村兩條溝壑之間的塬面上,是由九座夯土墩臺圍繞著一座大型夯築殿堂建築群。殿堂構圖宏偉堂皇,造型獨特宏大,殿堂室內面積達到63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史前考古發現的最大建築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九座夯土墩臺如眾星拱月一般,圍繞在夯築建築殿堂外圍,讓人浮想連天。慶陽酒說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從一九六四年發現到從一九八五年開始挖掘,甘肅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經過先後五次,在該遺址內進行科研考古發掘,發掘的面積達到1300平方米,總面積20萬平方米。給人們展示出來的這座大型殿堂級建築基址為長方形,長33.5、寬18.8米。基址坐北面南,南面無夯基,東西北面均有夯築木骨牆。房址中央有東西向隔牆,將房址分為前後兩部,牆體開三個寬1.6米的門道,通連前後,形成前堂後室結構。後室近隔牆有大灶,牆上抹草拌泥,並經烤制。房址地面為白灰面。房外有散水臺,臺外還有排水溝。散水臺和排水溝均經烤制。房基周圍分佈著若干小型房址等級規模縮小。

這種建築風格和等級規格,以及建築面積,在48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哪一個部落,哪一個族群,亦或哪一個方國,才能擁有如此級別的住宅群?不,確切地說是座宮殿?我們不能也不敢往虞夏商時代去想,因為有太多的夏城商都已被髮掘考證和公認了,和隴東這塊西北黃土高原似乎沾不上邊。那麼,我們從歷史記載甚至神話傳說中或許能尋找到答案。慶陽酒說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根據史記傳說,應是六千年前的傳說人物,似乎太過遙遠。四千八百年前時期,和傳說中的炎黃時代幾乎同期。炎帝,在隴東這塊黃土大原上,迄今為止沒有史載筆記下來的傳說故事,也沒有祖祖輩輩口口相傳下來的口課子(民間傳說)。有趣的是,黃帝這一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在隴東這塊黃天厚土裡,傳說滿滿,遺蹟斑斑。距離南佐遺址百里之遙的秦直古道邊上的黃帝冢;距離直線路程不過五六十里之遙的醫祖岐伯故里;距離遠不過百八十里的黃帝問道廣成子的崆峒雞頭山;距離不過百里的白吉湖邊上的大禹治水的禹王洞,幾乎都在這片黃土蒼茫,溝壑縱橫的黃河中游流域裡。黃河支流中的古漆水、涇水、馬蓮水,交錯縱橫地流淌在隴東這塊大原的山川溝野。黃帝,岐伯,廣成子,大禹,亦或某個我們還沒有發現的遠古先賢,是否就是這座宮殿般遺址的主人呢?我們只是也只能膽怯地淺薄地去推斷,而絕不能定論。慶陽酒說

"

原創首發

一座殘存了碳化的粟和稻穀的糧倉,被中科院的專家在糧倉進行取樣,進行年代測試,得到的結果是距今約為4800年。這座糧倉是一處叫做“南佐遺址”古遺址裡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南佐遺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位於甘肅省慶陽市城區西部,在距城區7公里處的西峰區後官寨鄉南佐行政村王莊自然村。據現有考證結論,在王莊村兩條溝壑之間的塬面上,是由九座夯土墩臺圍繞著一座大型夯築殿堂建築群。殿堂構圖宏偉堂皇,造型獨特宏大,殿堂室內面積達到63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史前考古發現的最大建築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九座夯土墩臺如眾星拱月一般,圍繞在夯築建築殿堂外圍,讓人浮想連天。慶陽酒說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從一九六四年發現到從一九八五年開始挖掘,甘肅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經過先後五次,在該遺址內進行科研考古發掘,發掘的面積達到1300平方米,總面積20萬平方米。給人們展示出來的這座大型殿堂級建築基址為長方形,長33.5、寬18.8米。基址坐北面南,南面無夯基,東西北面均有夯築木骨牆。房址中央有東西向隔牆,將房址分為前後兩部,牆體開三個寬1.6米的門道,通連前後,形成前堂後室結構。後室近隔牆有大灶,牆上抹草拌泥,並經烤制。房址地面為白灰面。房外有散水臺,臺外還有排水溝。散水臺和排水溝均經烤制。房基周圍分佈著若干小型房址等級規模縮小。

這種建築風格和等級規格,以及建築面積,在48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哪一個部落,哪一個族群,亦或哪一個方國,才能擁有如此級別的住宅群?不,確切地說是座宮殿?我們不能也不敢往虞夏商時代去想,因為有太多的夏城商都已被髮掘考證和公認了,和隴東這塊西北黃土高原似乎沾不上邊。那麼,我們從歷史記載甚至神話傳說中或許能尋找到答案。慶陽酒說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根據史記傳說,應是六千年前的傳說人物,似乎太過遙遠。四千八百年前時期,和傳說中的炎黃時代幾乎同期。炎帝,在隴東這塊黃土大原上,迄今為止沒有史載筆記下來的傳說故事,也沒有祖祖輩輩口口相傳下來的口課子(民間傳說)。有趣的是,黃帝這一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在隴東這塊黃天厚土裡,傳說滿滿,遺蹟斑斑。距離南佐遺址百里之遙的秦直古道邊上的黃帝冢;距離直線路程不過五六十里之遙的醫祖岐伯故里;距離遠不過百八十里的黃帝問道廣成子的崆峒雞頭山;距離不過百里的白吉湖邊上的大禹治水的禹王洞,幾乎都在這片黃土蒼茫,溝壑縱橫的黃河中游流域裡。黃河支流中的古漆水、涇水、馬蓮水,交錯縱橫地流淌在隴東這塊大原的山川溝野。黃帝,岐伯,廣成子,大禹,亦或某個我們還沒有發現的遠古先賢,是否就是這座宮殿般遺址的主人呢?我們只是也只能膽怯地淺薄地去推斷,而絕不能定論。慶陽酒說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南佐遺址之所以能成為眾多古遺址中最耀眼的遺址之一,就在於它擁有目前所有建築遺址中最大的630平米住址房址,和一殿九墩臺拱衛的龐大布局。當地原住民形象地稱這種佈局是“九女綰花臺”,有極盛極昌之意。或許,他們是從先祖那裡一代一代口口相傳下來的,也或許從中透漏出當年盛極一時的繁榮昌盛。

對於南佐遺址,有一種民間推斷,聯想到黃帝軒轅臺,有一種民間推斷,聯想到禹鑄九鼎,還有一種推斷,黃帝天師岐伯的皇城,我們不置可否,畢竟真相來源於證據。

微拂著悠悠古風的遺址南邊溝壑崖邊,放眼俯視,一泓碧波盪漾的池水,當地人叫聖女湖。確切地說明,遠古時代的先民,選擇宜居宜業的棲息地,都在依山傍水的向陽之地,屬於典型的仰韶文化遺址。慶陽酒說

隴東這片黃土最厚重的高天厚土,是華夏民族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啟蒙承載著草原文明,農耕文明的起源和傳承。這片厚厚的黃土,已積澱了千年萬年,千年萬年的風咧咧地吹過,吹皺了黃土高原滿是溝壑的容顏,吹老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漢子們。 這是一片亙古不變的土地,它見證著朝代的興衰,命運的輪迴,它埋葬著帝王的夢想,墾荒士卒的屍骨。南佐遺址,也不例外,一度繁盛直至,一度衰落湮滅,在四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從輝煌鼎盛到沉沒在黃土下面,是歷史必然,也是歷史的見證!

"

原創首發

一座殘存了碳化的粟和稻穀的糧倉,被中科院的專家在糧倉進行取樣,進行年代測試,得到的結果是距今約為4800年。這座糧倉是一處叫做“南佐遺址”古遺址裡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南佐遺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位於甘肅省慶陽市城區西部,在距城區7公里處的西峰區後官寨鄉南佐行政村王莊自然村。據現有考證結論,在王莊村兩條溝壑之間的塬面上,是由九座夯土墩臺圍繞著一座大型夯築殿堂建築群。殿堂構圖宏偉堂皇,造型獨特宏大,殿堂室內面積達到63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史前考古發現的最大建築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九座夯土墩臺如眾星拱月一般,圍繞在夯築建築殿堂外圍,讓人浮想連天。慶陽酒說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從一九六四年發現到從一九八五年開始挖掘,甘肅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經過先後五次,在該遺址內進行科研考古發掘,發掘的面積達到1300平方米,總面積20萬平方米。給人們展示出來的這座大型殿堂級建築基址為長方形,長33.5、寬18.8米。基址坐北面南,南面無夯基,東西北面均有夯築木骨牆。房址中央有東西向隔牆,將房址分為前後兩部,牆體開三個寬1.6米的門道,通連前後,形成前堂後室結構。後室近隔牆有大灶,牆上抹草拌泥,並經烤制。房址地面為白灰面。房外有散水臺,臺外還有排水溝。散水臺和排水溝均經烤制。房基周圍分佈著若干小型房址等級規模縮小。

這種建築風格和等級規格,以及建築面積,在48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哪一個部落,哪一個族群,亦或哪一個方國,才能擁有如此級別的住宅群?不,確切地說是座宮殿?我們不能也不敢往虞夏商時代去想,因為有太多的夏城商都已被髮掘考證和公認了,和隴東這塊西北黃土高原似乎沾不上邊。那麼,我們從歷史記載甚至神話傳說中或許能尋找到答案。慶陽酒說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根據史記傳說,應是六千年前的傳說人物,似乎太過遙遠。四千八百年前時期,和傳說中的炎黃時代幾乎同期。炎帝,在隴東這塊黃土大原上,迄今為止沒有史載筆記下來的傳說故事,也沒有祖祖輩輩口口相傳下來的口課子(民間傳說)。有趣的是,黃帝這一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在隴東這塊黃天厚土裡,傳說滿滿,遺蹟斑斑。距離南佐遺址百里之遙的秦直古道邊上的黃帝冢;距離直線路程不過五六十里之遙的醫祖岐伯故里;距離遠不過百八十里的黃帝問道廣成子的崆峒雞頭山;距離不過百里的白吉湖邊上的大禹治水的禹王洞,幾乎都在這片黃土蒼茫,溝壑縱橫的黃河中游流域裡。黃河支流中的古漆水、涇水、馬蓮水,交錯縱橫地流淌在隴東這塊大原的山川溝野。黃帝,岐伯,廣成子,大禹,亦或某個我們還沒有發現的遠古先賢,是否就是這座宮殿般遺址的主人呢?我們只是也只能膽怯地淺薄地去推斷,而絕不能定論。慶陽酒說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南佐遺址之所以能成為眾多古遺址中最耀眼的遺址之一,就在於它擁有目前所有建築遺址中最大的630平米住址房址,和一殿九墩臺拱衛的龐大布局。當地原住民形象地稱這種佈局是“九女綰花臺”,有極盛極昌之意。或許,他們是從先祖那裡一代一代口口相傳下來的,也或許從中透漏出當年盛極一時的繁榮昌盛。

對於南佐遺址,有一種民間推斷,聯想到黃帝軒轅臺,有一種民間推斷,聯想到禹鑄九鼎,還有一種推斷,黃帝天師岐伯的皇城,我們不置可否,畢竟真相來源於證據。

微拂著悠悠古風的遺址南邊溝壑崖邊,放眼俯視,一泓碧波盪漾的池水,當地人叫聖女湖。確切地說明,遠古時代的先民,選擇宜居宜業的棲息地,都在依山傍水的向陽之地,屬於典型的仰韶文化遺址。慶陽酒說

隴東這片黃土最厚重的高天厚土,是華夏民族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啟蒙承載著草原文明,農耕文明的起源和傳承。這片厚厚的黃土,已積澱了千年萬年,千年萬年的風咧咧地吹過,吹皺了黃土高原滿是溝壑的容顏,吹老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漢子們。 這是一片亙古不變的土地,它見證著朝代的興衰,命運的輪迴,它埋葬著帝王的夢想,墾荒士卒的屍骨。南佐遺址,也不例外,一度繁盛直至,一度衰落湮滅,在四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從輝煌鼎盛到沉沒在黃土下面,是歷史必然,也是歷史的見證!

從碳化的粟和稻穀,看四千八年前的慶陽南佐遺址

歡迎一同探討南佐遺址的遠古文化,嚴禁複製粘貼,歡迎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