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掃理念漸入人心 這才是清明正確打開方式

清明節 低碳生活 節能減排 北方網 2017-04-07

天津北方網訊:清明小長假本市迎來祭掃最高峰,各大殯儀館、公墓接待祭掃群眾累計達100餘萬人次。隨著文明祭掃理念的不斷推廣,用鮮花寄託哀思已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祭掃的選擇,越來越成為清明祭掃正確的打開方式。清明祭掃方式在變,不變的是那份情感和寄託的哀思。

文明祭掃理念漸入人心 這才是清明正確打開方式

鮮花多了鞭炮少了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公佈的一份包含6209個樣本的市民清明祭掃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祭掃時攜帶紙錢的比率佔到18.09%,仍是市民選擇的主流祭品,緊隨其後的是佔比14.48%的鮮花和佔比13.27%的香燭。值得欣慰的是,鮮花已成為位列第二的祭品,超過了傳統的鞭炮和蠟燭。其中,22.97%的調查對象明確表示應該徹底摒棄陋習,文明祭掃。與此同時,祭掃時擺放鮮花、水果的方式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可見,隨著人們現代理念發展與環保意識的增強,文明祭掃、綠色祭掃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文明祭掃理念漸入人心 這才是清明正確打開方式

認領樹苗表哀思

日前,一場認領樹苗活動在玉佛寺寢宮舉行,前來祭奠的市民可同過認領樹苗、植樹以及寫上對逝者寄語的環保方式倡導文明祭掃。據主辦方介紹,清明植樹活動已經進行了6年,市民認養的樹苗逐年增多,截止2017年市民認領並種下的桃樹、核桃樹、李子樹已達千餘棵。

文明祭掃理念漸入人心 這才是清明正確打開方式

“詩潤清明”緬懷先人

又到一年清明時,天津市各區縣紛紛開展文明公祭活動。清明節期間,在西青區玉佛寺寢宮舉行了一場以朗誦詩歌書信來緬懷故人的活動。活動以致敬最可愛的人為主題,向逝去武警戰士、消防官兵、公安幹警致意崇高的敬意。來自西青區的公安幹警,武警官兵,志願者等20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用文字的方式,不僅實現了文明祭掃,更寄託了對故人的懷念之情。

文明祭掃理念漸入人心 這才是清明正確打開方式

志願者引領清明新風

清明將至,天津志願服務網發起“綠色清明、文明祭掃”的志願服務倡議,廣大志願者紛紛響應,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廣大市民群眾用更加文明的方式祭奠親人、緬懷哀思,使得文明祭掃成為社會風尚。社區志願者都紛紛行動起來,積極響應“文明祭掃”的倡議。津南區雙新街欣盛家園社區志願者開展了“平安文明祭掃,綠色低碳生活”的主題活動,向社區居民發放《文明祭奠從我做起》倡議書,宣傳“網上祭掃”和“鮮花祭奠”,倡導以文明祭掃方式祭奠亡故親人;南營門街志願者協會組織開展“愛護地球、保護環境、一束鮮花祭故人”文明祭掃活動,號召市民文明祭掃,以身作則踐行環保理念。

3000居民廣場共寄哀思

一束菊花、一句寄語、一個鞠躬……清明前前夕,由濱海新區寨上街道辦事處、漢沽殯葬管理協會和漢沽殯葬管理所主辦,寨上街鐵坨里社區承辦的“文明祭奠綠色清明”大型共祭活動在漢沽濱河廣場展開。3000名居民通過各種祭奠形式,緬懷故人、寄託哀思,倡導“低碳”生活,打造綠色生態清明節。參加共祭的有滿頭銀髮的退休老人、年輕時尚的公司白領,有世代居於本地的市民、來自五湖四海的務工人員,還有很多在校小學生。有的市民還把故去親人的照片拿到現場祭拜。在場的所有人每人胸前都彆著一個黃絲帶,手拿一束菊花,並在一條小紅綢上寫下自己想對親人說的話。伴隨著哀婉的音樂,工作人員充滿感情地誦讀祭文,在場的3000人同時作出了“文明祭奠綠色清明”的承諾。在全場默哀一分鐘後,參加公祭的居民依次上前,將菊花敬獻到共祭臺上。鐵坨里社區黨委書記張月萍告訴記者,開展社區公祭活動旨在引導人們不隨處亂燒紙品,用鮮花替代燒紙、用鞠躬施禮代替磕頭跪拜,並最終達到無煙火汙染、無鞭炮噪聲祭掃的目標,為治汙減霾盡一份力量。

涉農城區倡行文明祭掃

清明節期間,一場精心籌劃的“文明祭掃培育社會新風尚鮮花換祭品”的主題活動,在西青區精武鎮國興佳園社區舉行。在東麗區,文明共祭在華明街、東麗湖街等街道社區舉行,居民們通過敬獻百孝旗、填寫哀思卡等多種形式追思祭奠先人。此外,寶坻區向社區居民發出“革除鄙俗陋習,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祭祀新風”的倡議;武清區則通過多種方式呼籲文明環保祭祀,倡導節地生態安葬和綠色殯葬,並集中開展清理封建祭祀用品活動,加強公益性墓地消防安全檢查。

公墓勸導文明祭掃

焚香燒紙的烏煙瘴氣、燃放鞭炮的轟隆作響……這是以往在祭掃場所裡較為常見的場景。4日在永安公墓,記者看到到處張貼文明祭掃的勸導橫幅,許多市民手裡拿的祭掃用品也比往年有所減少,燒紙、香燭、金元寶等傳統的祭掃用品被一束束鮮花所代替。在公墓中心位置,一塊電子顯示屏格外引人注目,上面不斷地滾動更新著祝福和思念的話語,前來祭掃的市民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就可以把想對逝去親人說的話展現在祭祀屏上。很多市民表示,在這樣的氛圍裡可以讓人的心靜下來,對逝去的親人說說心裡話,遠比在嗆人的味道里和嘈雜的環境裡祭祀有意義多了。

文明祭掃理念漸入人心 這才是清明正確打開方式

一束鮮花寄親人:一字之變吹來清明清新風

今年,本市殯葬部門向市民提倡“一束鮮花寄親人”。以“寄”字取代“祭”字,一字之變,蘊含著祭掃方式的創新,追思觀念的突破,吹來一股清新之風。

清明,是緬懷逝去親人的日子。如何緬懷?古人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那些焚香燒紙和燃放鞭炮的煙霧瀰漫,其實失去了“清明”的應有之義。對待老習俗,我們應該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摒棄不文明的祭掃方式,用一份真摯的情感追思已故親人,使“弘揚優秀傳統,文明、綠色緬懷”成為清明祭掃的正能量和主旋律。

“一束鮮花寄親人”,正是引導市民摒棄“老習慣”,以精神追思緬懷親人。近年來,本市殯葬部門不僅“口頭”上倡導,也在多措並舉營造文明祭掃的氛圍。連續12年舉辦“都市文明、集體共祭”活動,一枝潔白的菊花,一盞搖曳著星光的燭杯,舒緩低沉的月光曲,一篇感人至深的共祭詞……在文明肅穆的氛圍中寄託哀思;時空郵箱、一封家書憶親人,網絡祭掃等文明祭掃形式不斷創新、豐富,並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接納。

祭掃重在表達感情,這份感情並不蘊含於紙錢和鞭炮中。一束菊花、良久靜思,過程簡潔卻不簡單,儀式肅穆而不敷衍,情感飽滿而不輕慢,同樣可以傳承追思懷遠的傳統美德,遠比那些汙染環境的方式有意義多了。希望越來越多的市民採用更健康、更環保的方式緬懷先人,還清明節“清潔明淨”之義。(北方網編輯侯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