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清明節的女子監獄:有人為犧牲的消防員抹淚,有人在悔恨自己錯殺了兒子

4月5日,清明。

上海女子監獄監區內,服刑人員趙某正全神貫注地看著屏幕,“每個青年都是懷揣著同胞的夢想,在戰場上前赴後繼”,當紀錄片《緬懷英烈憶長征》播放到這裡時,劉某禁不住紅了眼眶。

作為一名準“90後”,趙某在4年前因職務侵佔罪入獄。她坦言,入獄之後,學習了很多黨史知識,第一次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前幾日,她從新聞上看到了涼山發生森林大火,30名消防員和地方滅火人員犧牲。“我們房間裡一共有18個人,看到新聞時,大家都沉默了,還有人當場落淚。”

“這個清明節,我們組織了‘緬懷英烈,感恩思源’主題教育活動。”上海女子監獄相關負責人說,監獄希望藉助清明節這個特殊的時間,開展教育活動增進罪犯愛黨、愛國、愛家的思想情感,加強政治改造。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此時,人們總是會格外思念故去的親人,高牆內外皆是如此。

值班室內,管教民警掃過一個個監控屏幕,突然,民警的目光在其中一個監室停留。看到屏幕內一個熟悉的身影正聚精會神盯著電視屏幕,民警這才放下心來。

讓民警格外掛心的這名犯人姓李,2年前因為親手殺害自己的兒子入獄。而這起悲劇背後,是一個悲慘的人生。十幾年前,李某不顧家人的反對,和戀人一起到浙江定居,再也沒有回過家,和家人幾乎斷了聯繫。不料十幾年後,長年在外打工的丈夫情變,提出了離婚,公公婆婆也紛紛表示贊同。

李某不知所措,帶著全部積蓄和八歲的兒子來到上海,一個多月時間,錢都花完了,這對無處可去的母子想到了自殺。在臥軌、跳樓均被阻止後,李某帶著兒子回到了暫住的賓館,在那裡她寫下了一封遺書,讓兒子也照抄了一遍。隨後,她喂兒子服下大量的安眠藥。李某在浴室割腕自殺失敗後,昏昏沉沉地走到馬路上,想要讓車撞死自己。2天后,兒子的屍體被發現,李某也被警方逮捕。

“她剛剛到監獄時,眼睛空洞,你和她說話根本捕捉不到她的眼神。”負責管理李某的金警官回憶,當時李某被鑑定出患有伴有精神症狀的抑鬱症,發病時常唸叨著“兒子說他好冷,我要去陪他”。

面對渾渾噩噩的李某,監獄一方面安排醫生給她看病,給她服用藥物,另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中格外用心,儘量避免刺激她。“像清明、冬至,她兒子的生日,還有她殺害兒子的日子,我們都會特別留神。”金警官介紹,為了不讓要李某感覺到監獄方面的“特別關照”,民警會提前和同監室的犯人“打招呼”——如果李某提起自己的兒子,要想辦法轉移話題。

“清明這樣的日子總是會讓人想起已故的親人,我們監獄往往會在這樣的日子引導服刑人員用適當的方式追思逝去的親人故友,表達感恩和懺悔,對於像李某這樣特殊的服刑人員,我們也會特別關注他們的情緒。”金警官說,監獄輾轉聯繫上了李犯在甘肅老家的親人,他們會定期給李某寫信和匯款,每到這時,李某就會格外有精神,“看得出來,李某很渴望親情,這對她的改造有很大幫助。”

欄目主編:簡工博 文字編輯:簡工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