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如果聽康有為的,殺了慈禧和榮祿,清朝有沒有機會翻盤?

19世紀末,死氣沉沉的大清朝暗流湧動,光緒頒佈《定國是詔》,以康梁為首的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不過此時的皇帝僅僅是一個傀儡,朝中大權都在慈禧手中,變法運動觸及了慈禧等守舊派的利益,維新黨派前途未卜,這些青年才俊一心想幹一番大事業,然而卻沒有看透清朝的政治內幕,慈禧、榮祿等才是掌握話語權的人,是大清真正的主人。

慈禧太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能牢牢把持權力,都說滿清誤國,慈禧又做了什麼讓人如此憤恨?

想要搞清楚這些問題,還得看看慈禧的出身,慈禧家世顯赫,位居滿洲貴族之列,封建社會女人文化水平都不高,以至於後來慈禧下旨大多語意不同,還得專人潤色才行,雖說文化素養不高,慈禧卻十分擅長宮廷鬥爭。

袁世凱如果聽康有為的,殺了慈禧和榮祿,清朝有沒有機會翻盤?

慈禧掌權期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外國新勢力的衝擊下,清政府掀起洋務運動以自救,不過洋務運動搞了30多年,慈禧還不清楚“學堂”是何物,還是那套老作風,嘴上喊著進步,封建思想卻沒有任何改觀,史料記載慈禧用膳動輒上百道菜,生活極為奢靡,對新事物也十分好奇,慈禧曾命人採購了一架火車,為了保護祖宗風水,竟用馬匹拖行,有這樣的“老佛爺”,滿清想不滅亡都難。

慈禧對外國的新奇玩意很感興趣,起初也曾表示支持維新運動,不過當變法變到慈禧頭上時,慈禧的個人利益受到衝擊,因此處處阻礙,對於皇帝提出的措施一律不準,親手將晚清推向了深淵。

當轟轟烈烈的變法遇到絆腳石的時候,這些“憤青”冒出了一個膽大的念頭,誰阻擋就幹掉誰,即便她是“老佛爺”,單憑這份膽色就值得尊敬,不過說歸說,究竟該怎麼幹卻犯了難,譚嗣同曾表示自己甘願為變法犧牲,前去刺殺慈禧,說道:“方欲棄此軀而遊於鴻蒙之外,復何不敢勇不敢說之有!”,以生命為代價推動變法進步,可謂勇者。

袁世凱如果聽康有為的,殺了慈禧和榮祿,清朝有沒有機會翻盤?

不過康有為認為此舉不可行,最穩妥的還時策動部隊幫忙,手握新軍的袁世凱則成了他們的首要人選,康有為在維新派中說話十分有分量,大事都得康有為決定,還是譚嗣同自告奮勇,冒著風險聯繫袁世凱勤王,結果卻被出賣,導致變法失敗,譚嗣同等人英勇就義。

歷史終究無法重來,不過卻能大膽假設,如果當初能按譚嗣同的想法動手,會不會是另一種局面呢?戊戌變法是不是就能救亡滿清呢?

譚嗣同並非手無縛雞之力的軟弱文人,相反文才武略都遠超康梁,同時廣交好友,結交了許多武林中人,譚嗣同自身對刀劍十分痴迷,尤其仰慕古代名士,曾跟隨友人學習劍術,譚嗣同一直帶著一把七星劍,遊歷大江南北,沿途與天下豪傑交好,譚嗣同聰明絕頂,學習劍術突飛猛進,策劃發動政變之前,就曾帶劍面見袁世凱,強烈要求袁世凱效忠皇帝,守衛變法成果。

袁世凱如果聽康有為的,殺了慈禧和榮祿,清朝有沒有機會翻盤?

袁世凱見到譚嗣同佩劍而來,只能假意答應再作打算,隨後就向慈禧透漏了風聲,導致維新派前功盡棄,譚嗣同被抓以後,許多友人曾為其報仇,多次刺殺袁世凱沒有結果,如果當初這些人能響應譚嗣同,一擁而上,至少比沒有動手的機會要強,當然慈禧知道“圍園殺後”的計劃之後,也在身邊安插了許多保鏢。

再退一步來說,譚嗣同認識的都是江湖中人,武力不在一群太監之下,當然也有人會說,即便慈禧被殺,光緒也無法掌控局勢,以維新派的能量無法與根深蒂固的守舊派對抗。

除了慈禧以外,榮祿也是守舊派的一名狠角色,袁世凱之所以選擇“後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忌憚榮祿,榮祿是正白旗出身,從祖父那輩開始就身居將軍職位,父親、伯父等人都戰死沙場,為國盡忠,靠著這層關係,榮祿入朝為官後,得到慈禧依仗,從步兵統領一路升至直隸總督。

袁世凱如果聽康有為的,殺了慈禧和榮祿,清朝有沒有機會翻盤?

說起榮祿的發家史,不得不提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清朝慘敗,幾十年的努力付之一炬,清廷高層危機感加深,將李鴻章等人牢牢把控的漢軍收回中央,這場交鋒當中最得利的人便是榮祿了,榮祿出任直隸總督,創立武衛軍,將兵馬大權把持在手中,成了滿洲貴族最得勢之人。

雖說如此,榮祿自身卻沒有什麼過人才能,比起李鴻章等人差遠了,唯一的“功績”就是在政變當中成功保護了慈禧的安全,同時鎮壓維新派,立下大功,隨後在眾人的支持下,榮祿“身兼將相,權傾舉朝”,成了慈禧身邊的大紅人,當然也能看做是慈禧豢養的忠實打手,如果當時袁世凱做出了另一個決定,或許就沒有榮祿的事情了。

政變時,康有為等人做好了萬全準備,計劃是9月20日,說服袁世凱帶兵前去誅殺榮祿,隨後取代榮祿的身份,同時由皇帝出面昭告天下,細數榮祿罪狀,隨後封鎖皇宮,譚嗣同的武林友人前去拿下慈禧,這就是計劃的大致內容,現在看來是否是維新派過於樂觀了呢?這個計劃究竟有沒有可行性?

袁世凱如果聽康有為的,殺了慈禧和榮祿,清朝有沒有機會翻盤?

慈禧是在9月21日那天收到的消息,通過史料記載可以得知,政變前一天,慈禧並沒有得到任何風聲,如此說來如果袁世凱能準時出兵政變,是不是就能取得成功呢?光緒還會為自己的“冒失”付出軟禁10年的代價嘛?

回到那個風雲變幻的一天,9月20日下午,袁世凱到達天津,隨後天津方面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袁世凱完全可以出夠風頭以後,即刻前去面見榮祿,有充足的動手時間,至於面見榮祿的理由更好找,榮祿是慈禧左膀右臂,在天津無能能比,袁世凱作為下屬拜訪自然少不了。

袁世凱剛剛升職,培養了一批忠於自己的親信士兵,足以與榮祿正面對抗,當然這也是維新派選擇袁世凱的重要原因,袁世凱完全有下手的機會,按照維新派的計劃,等到袁世凱收到皇帝密詔的時候,做好兩手準備,一面用詔書逼迫榮祿屈服,另一面則帶兵威脅,逼迫榮祿下野之後,袁世凱即刻接替他的職位。

袁世凱如果聽康有為的,殺了慈禧和榮祿,清朝有沒有機會翻盤?

舊時代通訊十分落後,當然也帶來了一個便利就是容易封鎖消息,袁世凱接替榮祿控制天津以後,在各個重要地點安插自己人,隨後搭乘火車帶兵進京,與京城內的光緒皇帝裡應外合,光緒早就做好了部署,加上譚嗣同等人的幫助,袁世凱可以輕鬆地包圍頤和園,接下來就是最危險,也最大快人心的時候了,譚嗣同等人組成的刺客群體出動,成功機率還是很大的。

整個事件最核心的便是如何除掉榮祿,拿掉守舊派的依仗,只有這樣慈禧才成了光桿司令,等到這兩個人一死,守舊派自然就散了,而人民百姓自然也會響應,晚清風起雲湧,守舊派雖然操縱權勢,但是得不到百姓支持,反觀光緒,雖然勢力弱小,但是好歹還是一國之君,朝中還是有忠於自己的大臣,變法運動得人心,光緒自然也就得了百姓們的支持。

慈禧雖說一手遮天,但是在那個搖擺不定的時代,人人都為了自己的安慰著想,慈禧得勢才有人支持,一旦人死了,又怎會有人敢冒頭跟皇帝對著幹呢?守舊派的大臣都是精明人,倒向光緒十分正常。

袁世凱如果聽康有為的,殺了慈禧和榮祿,清朝有沒有機會翻盤?

說白了這就是政治博弈的陰暗面,勝利的人上臺掌權,失敗的人只能慘死倒下,巨大的風險伴隨著同樣的收益,當然敢做這些事的也不是一般人,很顯然,袁世凱不是那樣的人,維新黨派的康有為也不是,政變之所以失敗,除了這些外部原因以外,更多的是內部出了問題,一個缺乏行動力的組織只能算是團伙。

維新派高層,康梁沒有刺殺的勇氣,還選錯了政治夥伴,袁世凱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兩面派,一個唯利是圖的政客,一切都以利益為出發點,民族大義對他來說都是空談,他所考慮的就失敗的代價,以及投靠哪一方能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些都能從袁世凱的作風中看出來,思前想後,才有了告密的那一幕。

如果袁世凱能按照計劃行事,榮祿還真不是他的對手,如果維新派早過慈禧動手,那麼光緒成功的就會就能大大增加,歷史就成了全新的篇章,話說到這裡,也應該得到了一些啟示,無論是維新派還是守舊派,終究都是內鬥,清朝所面臨的最嚴峻問題則是外敵入侵。

袁世凱如果聽康有為的,殺了慈禧和榮祿,清朝有沒有機會翻盤?

維新變法失敗之後,清朝進一步落敗,各國列強看到機會,加緊侵略的步伐,慈禧被迫出逃,榮祿等人則被都在北京,隨後幾年,鬥爭四起,革命黨派吸取教訓,掀起刺殺黑暗時代,慈禧死後三年多,清朝宣告滅亡,一切都已煙消雲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