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清華後,女兒痛哭央求父親,作為教育局局長,父親只回1句話'

"

曾有人云:“民國之後再無大師”,所指的不僅是在混亂年代,各領域的大師層出,更是對比當下,當年的學術風氣也更加肅正。當年的諸多大師,出身清華、北大的不在少數,而對於他們來說,子女自小所受的教育,更是要比同齡人遠遠超出一大截。高考自1905年起正式建立,從一開始的各高校自行出題、錄取,到1952年的時候,全國統一錄取標準後,高考的模式也被固定下來。

"

曾有人云:“民國之後再無大師”,所指的不僅是在混亂年代,各領域的大師層出,更是對比當下,當年的學術風氣也更加肅正。當年的諸多大師,出身清華、北大的不在少數,而對於他們來說,子女自小所受的教育,更是要比同齡人遠遠超出一大截。高考自1905年起正式建立,從一開始的各高校自行出題、錄取,到1952年的時候,全國統一錄取標準後,高考的模式也被固定下來。

落榜清華後,女兒痛哭央求父親,作為教育局局長,父親只回1句話

在1946年,清華大學從昆明遷回清華園,此時的清華大學的各系也在逐漸建立、完善,成為諸多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出生知識分子家庭的翁如璧,不僅受父親的影響,接受新式教育的學習,更是從小到大養成了讀書看報、研究學問的習慣。在當年大多數學生只能接受基礎教育的時候,翁如璧早已看完了諸多的國內外名著,更是當年學習英文的最早批學生之一。優越的家庭環境,以及卓越的學習能力,讓翁如璧早早的立下了清華大學這個高考目標,而對她影響最大的則是父親翁獨健。

翁獨健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甚至在小時候由於身體原因,只能被姐姐揹著行走。由於當年缺乏足夠的教育氛圍以及環境,後來即使上了學,翁獨健也只是草草了事,對學習並不多上心,而母親卻看到了翁獨健在學習上的天賦,痛定思痛的翁獨健,憑藉驚人的毅力以及超越常人的努力,終於在1928年考上了當時被命名為北平燕京大學的北大。在上學期間的翁獨健,沒有放縱自己,不僅在學習上保持著赤子之心,更是在閒暇時間在學校打工,維持日常生計,終於在1938年成功獲得了哈佛的博士學位。學成回國後,先後擔任國內各大高校的教授,而在女兒參加高考的1957年,翁獨健正是當年的教育局局長。

"

曾有人云:“民國之後再無大師”,所指的不僅是在混亂年代,各領域的大師層出,更是對比當下,當年的學術風氣也更加肅正。當年的諸多大師,出身清華、北大的不在少數,而對於他們來說,子女自小所受的教育,更是要比同齡人遠遠超出一大截。高考自1905年起正式建立,從一開始的各高校自行出題、錄取,到1952年的時候,全國統一錄取標準後,高考的模式也被固定下來。

落榜清華後,女兒痛哭央求父親,作為教育局局長,父親只回1句話

在1946年,清華大學從昆明遷回清華園,此時的清華大學的各系也在逐漸建立、完善,成為諸多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出生知識分子家庭的翁如璧,不僅受父親的影響,接受新式教育的學習,更是從小到大養成了讀書看報、研究學問的習慣。在當年大多數學生只能接受基礎教育的時候,翁如璧早已看完了諸多的國內外名著,更是當年學習英文的最早批學生之一。優越的家庭環境,以及卓越的學習能力,讓翁如璧早早的立下了清華大學這個高考目標,而對她影響最大的則是父親翁獨健。

翁獨健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甚至在小時候由於身體原因,只能被姐姐揹著行走。由於當年缺乏足夠的教育氛圍以及環境,後來即使上了學,翁獨健也只是草草了事,對學習並不多上心,而母親卻看到了翁獨健在學習上的天賦,痛定思痛的翁獨健,憑藉驚人的毅力以及超越常人的努力,終於在1928年考上了當時被命名為北平燕京大學的北大。在上學期間的翁獨健,沒有放縱自己,不僅在學習上保持著赤子之心,更是在閒暇時間在學校打工,維持日常生計,終於在1938年成功獲得了哈佛的博士學位。學成回國後,先後擔任國內各大高校的教授,而在女兒參加高考的1957年,翁獨健正是當年的教育局局長。

落榜清華後,女兒痛哭央求父親,作為教育局局長,父親只回1句話

在高考之前,翁如璧對自己的成績很有信心,而在高考成績公示之後,卻因為寥寥幾分,落榜清華大學。此時的翁如璧雖然焦急,但是在她看來,父親正是教育局的局長,幫自己“開後門”、“找關係”,應當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當父親拒絕之後,痛哭失聲的翁如璧認為這事關自己的前途發展,無論如何想要上清華,而作為父親的翁如璧卻回答女兒:“只要自己努力,上哪個大學都能出人才。”爭不過父親的翁如璧最後只能乖乖的上了自己的第二志願天津大學。

而受父親當年那句話的影響,大學畢業後的翁如璧,成為了一名建築設計師,在自己所向往的領域,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來。誠如翁獨健所言,大學並不能決定人的一生,但是如果只是想要靠走捷徑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憑藉自己的努力與付出,那麼只會得不償失。

"

曾有人云:“民國之後再無大師”,所指的不僅是在混亂年代,各領域的大師層出,更是對比當下,當年的學術風氣也更加肅正。當年的諸多大師,出身清華、北大的不在少數,而對於他們來說,子女自小所受的教育,更是要比同齡人遠遠超出一大截。高考自1905年起正式建立,從一開始的各高校自行出題、錄取,到1952年的時候,全國統一錄取標準後,高考的模式也被固定下來。

落榜清華後,女兒痛哭央求父親,作為教育局局長,父親只回1句話

在1946年,清華大學從昆明遷回清華園,此時的清華大學的各系也在逐漸建立、完善,成為諸多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出生知識分子家庭的翁如璧,不僅受父親的影響,接受新式教育的學習,更是從小到大養成了讀書看報、研究學問的習慣。在當年大多數學生只能接受基礎教育的時候,翁如璧早已看完了諸多的國內外名著,更是當年學習英文的最早批學生之一。優越的家庭環境,以及卓越的學習能力,讓翁如璧早早的立下了清華大學這個高考目標,而對她影響最大的則是父親翁獨健。

翁獨健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甚至在小時候由於身體原因,只能被姐姐揹著行走。由於當年缺乏足夠的教育氛圍以及環境,後來即使上了學,翁獨健也只是草草了事,對學習並不多上心,而母親卻看到了翁獨健在學習上的天賦,痛定思痛的翁獨健,憑藉驚人的毅力以及超越常人的努力,終於在1928年考上了當時被命名為北平燕京大學的北大。在上學期間的翁獨健,沒有放縱自己,不僅在學習上保持著赤子之心,更是在閒暇時間在學校打工,維持日常生計,終於在1938年成功獲得了哈佛的博士學位。學成回國後,先後擔任國內各大高校的教授,而在女兒參加高考的1957年,翁獨健正是當年的教育局局長。

落榜清華後,女兒痛哭央求父親,作為教育局局長,父親只回1句話

在高考之前,翁如璧對自己的成績很有信心,而在高考成績公示之後,卻因為寥寥幾分,落榜清華大學。此時的翁如璧雖然焦急,但是在她看來,父親正是教育局的局長,幫自己“開後門”、“找關係”,應當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當父親拒絕之後,痛哭失聲的翁如璧認為這事關自己的前途發展,無論如何想要上清華,而作為父親的翁如璧卻回答女兒:“只要自己努力,上哪個大學都能出人才。”爭不過父親的翁如璧最後只能乖乖的上了自己的第二志願天津大學。

而受父親當年那句話的影響,大學畢業後的翁如璧,成為了一名建築設計師,在自己所向往的領域,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來。誠如翁獨健所言,大學並不能決定人的一生,但是如果只是想要靠走捷徑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憑藉自己的努力與付出,那麼只會得不償失。

落榜清華後,女兒痛哭央求父親,作為教育局局長,父親只回1句話

精彩文章回顧:

每1718人有1人能上清華北大,而平均每50考生4人可上一本(重本)

粗心是性格原因?衡中數學老師:我用3個技巧,解決學生粗心問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