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華畢業,為什麼也會感到自卑?當名校學霸面對學神碾壓....'

""我清華畢業,為什麼也會感到自卑?當名校學霸面對學神碾壓...."我清華畢業,為什麼也會感到自卑?當名校學霸面對學神碾壓....我清華畢業,為什麼也會感到自卑?當名校學霸面對學神碾壓....

文 | kitty是好姑娘

From 灼見

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這不是我的故事,這是我們的故事。

(一)

問清華人“你自卑嗎?”這個問題,可能至少有一半的人回答“我自卑”。

當一個清華人在你面前說著“我很自卑”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這個人很矯情,甚至虛偽。這種感覺,大概類似於我們聽著一個學霸說著“要掛科了要掛科了”,但是人家最後95+。

一定有很多人不理解,清華人有什麼好自卑的,他們已經超越千軍萬馬,成功躋身中國最優秀的大學,畢業後也都是社會各界的精英。別說外界的人不理解了,其實作為“清華人”的一個小分子,我也時常感到不理解,你們都已經那麼優秀了,還有什麼好自卑的?

真正需要感到自卑的,難道不應該是我們這些人嗎?無過人的特長,無亮眼的國際交流背景,無頂級期刊論文,無讓人過眼不忘的顏值,無顯赫一方的家世…甚至連唯一能夠讓我們感到欣慰的學習成績,此時也成為了我們自卑感的來源。

無論曾經有過多麼耀眼的光環,在眾多優秀的同學“襯托”之下,發現自己其實不過“泯然眾人矣”。

你是省前十又怎樣,每一屆的狀元都有好幾十個(我記得有一次跟同學一起吃飯,我們一桌6個人,其中4個都是省狀元);你是奧賽金牌又怎樣,身邊都是拿各種獎拿到手軟的同學;你說你英語好,高中託福就110+,可是隔壁宿舍的姑娘掌握了好幾個國家的語言,英語也不比你差;OK,你說你舞跳得好,歌唱得好,琴拉得好…emmmm,清華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吧?

最可怕的是,上述幾點特長有很大概率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那些優秀的人,已經不是在某一方面碾壓,而是全方位地碾壓你了。這種情形下,想不自卑都難。

很多人剛進入清華,會有很大的落差感。畢竟曾經也是“天之驕子”,畢竟從小就是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畢竟也曾有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宏願,但是從進入校門的那一刻起,就彷彿從世界的中心退卻至世界的邊緣。

起初,我以為只有像我這種“學弱”才會有這麼深的挫敗感,進而在某一個階段內陷入深深的自卑。後來我才漸漸意識到,原來那些在我眼中已經非常優秀的人,也時常會覺得自卑。

(二)

我的一個好朋友,當年是全校唯一一個考進清華的人。在校時,曾擔任學生會主席,因為特別喜歡語文、相較同學也頗有靈性,一直被語文老師當成“掌上明珠”。

即便進入大學,她也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學習成績排在班級前列,在社團擔任重要職務,人緣也好,隨便發個朋友圈都能引來好幾十人點贊。她一直都是我心中的榜樣,獨立,做事認真靠譜,為人善良,熱愛生活。

可是,很多次在跟她聊天的時候,卻能感受到她心底的自卑。在那些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的姑娘面前,她覺得自己的優秀黯然失色,“尤其是那種家庭條件比你好,閱歷比你豐富,對歷史文化很有了解,有自己觀點的獨立女性,相形之下更顯得自己弱。

我的一個學姐,當年是以省狀元的身份進入清華,可以說是被寄予厚望。但是本科階段四年,她的自卑感卻不比別人少半分。

身邊的人成績又好又拿獎又名校交換又學生會骨幹,到了大三大四,當年和自己一同進入校門的同學,關於他們的微信個人推送刷遍朋友圈,引來眾人膜拜。而對比之下,彷彿只有自己還一直停滯不前。學術上也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成績,缺乏來自老師的正反饋,覺得自己在學術上一無是處。

如果說她們的自卑我勉強能夠理解的話,那有些人的自卑我就沒那麼容易理解了。

我在一個都是清華人的小群裡,如果那個群存在鄙視鏈的話,我毫無疑問處在鄙視鏈的最低端。我們5個人的小群中,有2位師兄都是美國頂尖藤校的博士生,可是他們每次聊起關於自己的話題時,無不在感慨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其實在我的心底,他們已經是非常非常優秀的人了,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大神般的存在。他們這些站在金字塔頂尖俯瞰眾生的人,到底有什麼好自卑的呢?

一位師兄在聊天中說道,“隨著升學,身邊同學的家境越來越好,綜合素質越來越高,對於自己就從自信開始自卑了。看著身邊同學,有名牌大學校長的孩子,有頂級央企董事長的孩子,有超級富豪的孩子,有知名學者的孩子。有圍棋快要入職業段的同學,有省市級交響樂團出來的同學,有熟練掌握N門語言的同學…而且他們的學術都比我好。”

按照我的邏輯,即便如此也沒什麼好自卑的呀,為什麼一定要跟別人比較呢?比昨天的自己優秀不就好了嗎?而且事實上他們也的確比同齡人當中的絕大多數人要優秀了,就算橫向比也沒有任何自卑的理由。可惜我的這碗雞湯縱然好喝,他們也灌不下去。

而我用來說服他們的邏輯,或許連我自己都說服不了。當有人質問我為什麼自卑時,他們也可以用這套邏輯來反問我:“你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你有什麼好自卑的?就算不是這個學校裡最優秀的人,你們也比其他很多人都更優秀了。”

道理我們都懂,可問題恰恰就在於我們處在清華大學這個集體當中,所以我們目之所及的範圍,就是身邊的同學,而不是圈子之外的其他人。

(三)

其實自卑感都是在比較中產生的。小學時,覺得那個背課文非常流利的小朋友很厲害;到了中學,覺得那些所有科目都學得好,考試從沒出過年級前五的同學很厲害;再到大學,身邊人的厲害程度一直刷新你的認知。我們之所以會從自信的狀態一步步變得自卑,是因為我們的心態更差了嗎?是我們越來越不懂滿足了嗎?不是的,是因為我們所處的平臺越來越高,對自己的期待值也越來越高。

如果沒有進入清華這個“高手如雲”的學校,我們或許很難領略到同齡人可以優秀到什麼程度,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以前的小圈子,我們可能一直都是那個圈子最優秀的人,也就沒有機會真正看清自己。

你看不見高山,不是因為你站的地方已經足夠高,而是因為你還在山腳,不知道面前有一座山。而只有當你越爬越高之時,你才能意識到面前那座山的高聳之處,在登山的過程中,你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感慨前方永遠有人會比自己走得快,走得更輕鬆,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個不斷否定不斷質疑自己的過程中,你也到達了更高的位置,看到了更多的風景。

在清華的幾年當中,我一直處於一種驚歎當中,驚歎於身邊人的優秀程度。自卑是肯定的,但自卑的同時,更多是感激。感激能讓我有機會在青春年少之時,見識到在各個領域都如此傑出的大神們;感激自己可以不囿於“坐井觀天”式的侷限當中,能意識到自己的真正實力;嗯…當然也感激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一個好心態。

“自卑”這個詞,聽著總透著一股悲涼的意味。但事實上可能也沒大家想象得那麼糟糕,畢竟有幾個人從未自卑過呢?我身邊那些說著“自卑”的人,也很少有人真正展現出自怨自艾的狀態。有誰不是一邊感嘆著自己的卑微渺小,一邊非常努力認真地生活呢?

我前文中提到的幾位主人公,他們也都從未停下過奔跑的腳步,無論什麼時候去審視他們,也一直都是我仰望的存在。

所以,無論在外界眼裡看起來多麼優秀的人,都還是會有普通人的煩惱。這些煩惱可能是大多數人不能理解的,但是有誰規定,我們一定要理解每一個人呢?但是不能因為不理解,就否認這些煩惱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當一個清華人說著他自卑的時候,他可能真的不是在裝弱,在無病呻吟,他是真的自卑。

這種自卑會隨著他走出清華這座園子,而消失不見嗎?也未必見得。其實,沒有哪幾種身份,能讓我們永遠免於自卑。

記得曾經看過李一諾學姐的一篇人物專訪,在她剛進入麥肯錫工作時,每天生活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當時她最關心的就是,下週和項目經理做反饋的時候是不是就會被炒了。跟她一起入職的,都是MBA畢業生們,遊刃有餘的精英範。少數裔,還毫無商科背景,她突然從一個“聰明能幹的學霸”成了“啥都不行”的邊緣人。”

每次當我們從自己的comfort zone走入到一個全新的環境或領域時,難以避免地會陷入這樣的困境。而身邊如果都是能讓自己仰望的人,其實不也算是一件好事嗎?他們提升了我們成長的閾值。

最後,用我另外一位師兄的話當做結語,希望我們都能在那些自卑的歲月裡,最終發現一個熠熠生輝的自己。

“發現這個世界有好多東西可以學,最後就算髮現有一座學術大神的高山過不去,至少也不後悔這一旅程。反正我也看到過高山,也懷疑過自己,估計到最後都有可能放棄,但也無所謂啊,見到天地,才是關鍵。

本文系授權發佈,灼見(IDpenetratingview)——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觀點和有愉悅感的藝術作品。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為你推薦一部在豆瓣上9.1分的電影,在教育這個問題上給出了令人壓抑甚至顫慄的答案。後臺回覆關鍵詞【】,閱讀文章。

記得【星標】或【置頂】INSIGHT視界

"我清華畢業,為什麼也會感到自卑?當名校學霸面對學神碾壓....我清華畢業,為什麼也會感到自卑?當名校學霸面對學神碾壓....

文 | kitty是好姑娘

From 灼見

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這不是我的故事,這是我們的故事。

(一)

問清華人“你自卑嗎?”這個問題,可能至少有一半的人回答“我自卑”。

當一個清華人在你面前說著“我很自卑”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這個人很矯情,甚至虛偽。這種感覺,大概類似於我們聽著一個學霸說著“要掛科了要掛科了”,但是人家最後95+。

一定有很多人不理解,清華人有什麼好自卑的,他們已經超越千軍萬馬,成功躋身中國最優秀的大學,畢業後也都是社會各界的精英。別說外界的人不理解了,其實作為“清華人”的一個小分子,我也時常感到不理解,你們都已經那麼優秀了,還有什麼好自卑的?

真正需要感到自卑的,難道不應該是我們這些人嗎?無過人的特長,無亮眼的國際交流背景,無頂級期刊論文,無讓人過眼不忘的顏值,無顯赫一方的家世…甚至連唯一能夠讓我們感到欣慰的學習成績,此時也成為了我們自卑感的來源。

無論曾經有過多麼耀眼的光環,在眾多優秀的同學“襯托”之下,發現自己其實不過“泯然眾人矣”。

你是省前十又怎樣,每一屆的狀元都有好幾十個(我記得有一次跟同學一起吃飯,我們一桌6個人,其中4個都是省狀元);你是奧賽金牌又怎樣,身邊都是拿各種獎拿到手軟的同學;你說你英語好,高中託福就110+,可是隔壁宿舍的姑娘掌握了好幾個國家的語言,英語也不比你差;OK,你說你舞跳得好,歌唱得好,琴拉得好…emmmm,清華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吧?

最可怕的是,上述幾點特長有很大概率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那些優秀的人,已經不是在某一方面碾壓,而是全方位地碾壓你了。這種情形下,想不自卑都難。

很多人剛進入清華,會有很大的落差感。畢竟曾經也是“天之驕子”,畢竟從小就是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畢竟也曾有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宏願,但是從進入校門的那一刻起,就彷彿從世界的中心退卻至世界的邊緣。

起初,我以為只有像我這種“學弱”才會有這麼深的挫敗感,進而在某一個階段內陷入深深的自卑。後來我才漸漸意識到,原來那些在我眼中已經非常優秀的人,也時常會覺得自卑。

(二)

我的一個好朋友,當年是全校唯一一個考進清華的人。在校時,曾擔任學生會主席,因為特別喜歡語文、相較同學也頗有靈性,一直被語文老師當成“掌上明珠”。

即便進入大學,她也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學習成績排在班級前列,在社團擔任重要職務,人緣也好,隨便發個朋友圈都能引來好幾十人點贊。她一直都是我心中的榜樣,獨立,做事認真靠譜,為人善良,熱愛生活。

可是,很多次在跟她聊天的時候,卻能感受到她心底的自卑。在那些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的姑娘面前,她覺得自己的優秀黯然失色,“尤其是那種家庭條件比你好,閱歷比你豐富,對歷史文化很有了解,有自己觀點的獨立女性,相形之下更顯得自己弱。

我的一個學姐,當年是以省狀元的身份進入清華,可以說是被寄予厚望。但是本科階段四年,她的自卑感卻不比別人少半分。

身邊的人成績又好又拿獎又名校交換又學生會骨幹,到了大三大四,當年和自己一同進入校門的同學,關於他們的微信個人推送刷遍朋友圈,引來眾人膜拜。而對比之下,彷彿只有自己還一直停滯不前。學術上也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成績,缺乏來自老師的正反饋,覺得自己在學術上一無是處。

如果說她們的自卑我勉強能夠理解的話,那有些人的自卑我就沒那麼容易理解了。

我在一個都是清華人的小群裡,如果那個群存在鄙視鏈的話,我毫無疑問處在鄙視鏈的最低端。我們5個人的小群中,有2位師兄都是美國頂尖藤校的博士生,可是他們每次聊起關於自己的話題時,無不在感慨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其實在我的心底,他們已經是非常非常優秀的人了,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大神般的存在。他們這些站在金字塔頂尖俯瞰眾生的人,到底有什麼好自卑的呢?

一位師兄在聊天中說道,“隨著升學,身邊同學的家境越來越好,綜合素質越來越高,對於自己就從自信開始自卑了。看著身邊同學,有名牌大學校長的孩子,有頂級央企董事長的孩子,有超級富豪的孩子,有知名學者的孩子。有圍棋快要入職業段的同學,有省市級交響樂團出來的同學,有熟練掌握N門語言的同學…而且他們的學術都比我好。”

按照我的邏輯,即便如此也沒什麼好自卑的呀,為什麼一定要跟別人比較呢?比昨天的自己優秀不就好了嗎?而且事實上他們也的確比同齡人當中的絕大多數人要優秀了,就算橫向比也沒有任何自卑的理由。可惜我的這碗雞湯縱然好喝,他們也灌不下去。

而我用來說服他們的邏輯,或許連我自己都說服不了。當有人質問我為什麼自卑時,他們也可以用這套邏輯來反問我:“你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你有什麼好自卑的?就算不是這個學校裡最優秀的人,你們也比其他很多人都更優秀了。”

道理我們都懂,可問題恰恰就在於我們處在清華大學這個集體當中,所以我們目之所及的範圍,就是身邊的同學,而不是圈子之外的其他人。

(三)

其實自卑感都是在比較中產生的。小學時,覺得那個背課文非常流利的小朋友很厲害;到了中學,覺得那些所有科目都學得好,考試從沒出過年級前五的同學很厲害;再到大學,身邊人的厲害程度一直刷新你的認知。我們之所以會從自信的狀態一步步變得自卑,是因為我們的心態更差了嗎?是我們越來越不懂滿足了嗎?不是的,是因為我們所處的平臺越來越高,對自己的期待值也越來越高。

如果沒有進入清華這個“高手如雲”的學校,我們或許很難領略到同齡人可以優秀到什麼程度,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以前的小圈子,我們可能一直都是那個圈子最優秀的人,也就沒有機會真正看清自己。

你看不見高山,不是因為你站的地方已經足夠高,而是因為你還在山腳,不知道面前有一座山。而只有當你越爬越高之時,你才能意識到面前那座山的高聳之處,在登山的過程中,你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感慨前方永遠有人會比自己走得快,走得更輕鬆,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個不斷否定不斷質疑自己的過程中,你也到達了更高的位置,看到了更多的風景。

在清華的幾年當中,我一直處於一種驚歎當中,驚歎於身邊人的優秀程度。自卑是肯定的,但自卑的同時,更多是感激。感激能讓我有機會在青春年少之時,見識到在各個領域都如此傑出的大神們;感激自己可以不囿於“坐井觀天”式的侷限當中,能意識到自己的真正實力;嗯…當然也感激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一個好心態。

“自卑”這個詞,聽著總透著一股悲涼的意味。但事實上可能也沒大家想象得那麼糟糕,畢竟有幾個人從未自卑過呢?我身邊那些說著“自卑”的人,也很少有人真正展現出自怨自艾的狀態。有誰不是一邊感嘆著自己的卑微渺小,一邊非常努力認真地生活呢?

我前文中提到的幾位主人公,他們也都從未停下過奔跑的腳步,無論什麼時候去審視他們,也一直都是我仰望的存在。

所以,無論在外界眼裡看起來多麼優秀的人,都還是會有普通人的煩惱。這些煩惱可能是大多數人不能理解的,但是有誰規定,我們一定要理解每一個人呢?但是不能因為不理解,就否認這些煩惱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當一個清華人說著他自卑的時候,他可能真的不是在裝弱,在無病呻吟,他是真的自卑。

這種自卑會隨著他走出清華這座園子,而消失不見嗎?也未必見得。其實,沒有哪幾種身份,能讓我們永遠免於自卑。

記得曾經看過李一諾學姐的一篇人物專訪,在她剛進入麥肯錫工作時,每天生活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當時她最關心的就是,下週和項目經理做反饋的時候是不是就會被炒了。跟她一起入職的,都是MBA畢業生們,遊刃有餘的精英範。少數裔,還毫無商科背景,她突然從一個“聰明能幹的學霸”成了“啥都不行”的邊緣人。”

每次當我們從自己的comfort zone走入到一個全新的環境或領域時,難以避免地會陷入這樣的困境。而身邊如果都是能讓自己仰望的人,其實不也算是一件好事嗎?他們提升了我們成長的閾值。

最後,用我另外一位師兄的話當做結語,希望我們都能在那些自卑的歲月裡,最終發現一個熠熠生輝的自己。

“發現這個世界有好多東西可以學,最後就算髮現有一座學術大神的高山過不去,至少也不後悔這一旅程。反正我也看到過高山,也懷疑過自己,估計到最後都有可能放棄,但也無所謂啊,見到天地,才是關鍵。

本文系授權發佈,灼見(IDpenetratingview)——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觀點和有愉悅感的藝術作品。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為你推薦一部在豆瓣上9.1分的電影,在教育這個問題上給出了令人壓抑甚至顫慄的答案。後臺回覆關鍵詞【】,閱讀文章。

記得【星標】或【置頂】INSIGHT視界

我清華畢業,為什麼也會感到自卑?當名校學霸面對學神碾壓...."我清華畢業,為什麼也會感到自卑?當名校學霸面對學神碾壓....我清華畢業,為什麼也會感到自卑?當名校學霸面對學神碾壓....

文 | kitty是好姑娘

From 灼見

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這不是我的故事,這是我們的故事。

(一)

問清華人“你自卑嗎?”這個問題,可能至少有一半的人回答“我自卑”。

當一個清華人在你面前說著“我很自卑”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這個人很矯情,甚至虛偽。這種感覺,大概類似於我們聽著一個學霸說著“要掛科了要掛科了”,但是人家最後95+。

一定有很多人不理解,清華人有什麼好自卑的,他們已經超越千軍萬馬,成功躋身中國最優秀的大學,畢業後也都是社會各界的精英。別說外界的人不理解了,其實作為“清華人”的一個小分子,我也時常感到不理解,你們都已經那麼優秀了,還有什麼好自卑的?

真正需要感到自卑的,難道不應該是我們這些人嗎?無過人的特長,無亮眼的國際交流背景,無頂級期刊論文,無讓人過眼不忘的顏值,無顯赫一方的家世…甚至連唯一能夠讓我們感到欣慰的學習成績,此時也成為了我們自卑感的來源。

無論曾經有過多麼耀眼的光環,在眾多優秀的同學“襯托”之下,發現自己其實不過“泯然眾人矣”。

你是省前十又怎樣,每一屆的狀元都有好幾十個(我記得有一次跟同學一起吃飯,我們一桌6個人,其中4個都是省狀元);你是奧賽金牌又怎樣,身邊都是拿各種獎拿到手軟的同學;你說你英語好,高中託福就110+,可是隔壁宿舍的姑娘掌握了好幾個國家的語言,英語也不比你差;OK,你說你舞跳得好,歌唱得好,琴拉得好…emmmm,清華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吧?

最可怕的是,上述幾點特長有很大概率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那些優秀的人,已經不是在某一方面碾壓,而是全方位地碾壓你了。這種情形下,想不自卑都難。

很多人剛進入清華,會有很大的落差感。畢竟曾經也是“天之驕子”,畢竟從小就是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畢竟也曾有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宏願,但是從進入校門的那一刻起,就彷彿從世界的中心退卻至世界的邊緣。

起初,我以為只有像我這種“學弱”才會有這麼深的挫敗感,進而在某一個階段內陷入深深的自卑。後來我才漸漸意識到,原來那些在我眼中已經非常優秀的人,也時常會覺得自卑。

(二)

我的一個好朋友,當年是全校唯一一個考進清華的人。在校時,曾擔任學生會主席,因為特別喜歡語文、相較同學也頗有靈性,一直被語文老師當成“掌上明珠”。

即便進入大學,她也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學習成績排在班級前列,在社團擔任重要職務,人緣也好,隨便發個朋友圈都能引來好幾十人點贊。她一直都是我心中的榜樣,獨立,做事認真靠譜,為人善良,熱愛生活。

可是,很多次在跟她聊天的時候,卻能感受到她心底的自卑。在那些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的姑娘面前,她覺得自己的優秀黯然失色,“尤其是那種家庭條件比你好,閱歷比你豐富,對歷史文化很有了解,有自己觀點的獨立女性,相形之下更顯得自己弱。

我的一個學姐,當年是以省狀元的身份進入清華,可以說是被寄予厚望。但是本科階段四年,她的自卑感卻不比別人少半分。

身邊的人成績又好又拿獎又名校交換又學生會骨幹,到了大三大四,當年和自己一同進入校門的同學,關於他們的微信個人推送刷遍朋友圈,引來眾人膜拜。而對比之下,彷彿只有自己還一直停滯不前。學術上也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成績,缺乏來自老師的正反饋,覺得自己在學術上一無是處。

如果說她們的自卑我勉強能夠理解的話,那有些人的自卑我就沒那麼容易理解了。

我在一個都是清華人的小群裡,如果那個群存在鄙視鏈的話,我毫無疑問處在鄙視鏈的最低端。我們5個人的小群中,有2位師兄都是美國頂尖藤校的博士生,可是他們每次聊起關於自己的話題時,無不在感慨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其實在我的心底,他們已經是非常非常優秀的人了,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大神般的存在。他們這些站在金字塔頂尖俯瞰眾生的人,到底有什麼好自卑的呢?

一位師兄在聊天中說道,“隨著升學,身邊同學的家境越來越好,綜合素質越來越高,對於自己就從自信開始自卑了。看著身邊同學,有名牌大學校長的孩子,有頂級央企董事長的孩子,有超級富豪的孩子,有知名學者的孩子。有圍棋快要入職業段的同學,有省市級交響樂團出來的同學,有熟練掌握N門語言的同學…而且他們的學術都比我好。”

按照我的邏輯,即便如此也沒什麼好自卑的呀,為什麼一定要跟別人比較呢?比昨天的自己優秀不就好了嗎?而且事實上他們也的確比同齡人當中的絕大多數人要優秀了,就算橫向比也沒有任何自卑的理由。可惜我的這碗雞湯縱然好喝,他們也灌不下去。

而我用來說服他們的邏輯,或許連我自己都說服不了。當有人質問我為什麼自卑時,他們也可以用這套邏輯來反問我:“你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你有什麼好自卑的?就算不是這個學校裡最優秀的人,你們也比其他很多人都更優秀了。”

道理我們都懂,可問題恰恰就在於我們處在清華大學這個集體當中,所以我們目之所及的範圍,就是身邊的同學,而不是圈子之外的其他人。

(三)

其實自卑感都是在比較中產生的。小學時,覺得那個背課文非常流利的小朋友很厲害;到了中學,覺得那些所有科目都學得好,考試從沒出過年級前五的同學很厲害;再到大學,身邊人的厲害程度一直刷新你的認知。我們之所以會從自信的狀態一步步變得自卑,是因為我們的心態更差了嗎?是我們越來越不懂滿足了嗎?不是的,是因為我們所處的平臺越來越高,對自己的期待值也越來越高。

如果沒有進入清華這個“高手如雲”的學校,我們或許很難領略到同齡人可以優秀到什麼程度,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以前的小圈子,我們可能一直都是那個圈子最優秀的人,也就沒有機會真正看清自己。

你看不見高山,不是因為你站的地方已經足夠高,而是因為你還在山腳,不知道面前有一座山。而只有當你越爬越高之時,你才能意識到面前那座山的高聳之處,在登山的過程中,你會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感慨前方永遠有人會比自己走得快,走得更輕鬆,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個不斷否定不斷質疑自己的過程中,你也到達了更高的位置,看到了更多的風景。

在清華的幾年當中,我一直處於一種驚歎當中,驚歎於身邊人的優秀程度。自卑是肯定的,但自卑的同時,更多是感激。感激能讓我有機會在青春年少之時,見識到在各個領域都如此傑出的大神們;感激自己可以不囿於“坐井觀天”式的侷限當中,能意識到自己的真正實力;嗯…當然也感激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一個好心態。

“自卑”這個詞,聽著總透著一股悲涼的意味。但事實上可能也沒大家想象得那麼糟糕,畢竟有幾個人從未自卑過呢?我身邊那些說著“自卑”的人,也很少有人真正展現出自怨自艾的狀態。有誰不是一邊感嘆著自己的卑微渺小,一邊非常努力認真地生活呢?

我前文中提到的幾位主人公,他們也都從未停下過奔跑的腳步,無論什麼時候去審視他們,也一直都是我仰望的存在。

所以,無論在外界眼裡看起來多麼優秀的人,都還是會有普通人的煩惱。這些煩惱可能是大多數人不能理解的,但是有誰規定,我們一定要理解每一個人呢?但是不能因為不理解,就否認這些煩惱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當一個清華人說著他自卑的時候,他可能真的不是在裝弱,在無病呻吟,他是真的自卑。

這種自卑會隨著他走出清華這座園子,而消失不見嗎?也未必見得。其實,沒有哪幾種身份,能讓我們永遠免於自卑。

記得曾經看過李一諾學姐的一篇人物專訪,在她剛進入麥肯錫工作時,每天生活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當時她最關心的就是,下週和項目經理做反饋的時候是不是就會被炒了。跟她一起入職的,都是MBA畢業生們,遊刃有餘的精英範。少數裔,還毫無商科背景,她突然從一個“聰明能幹的學霸”成了“啥都不行”的邊緣人。”

每次當我們從自己的comfort zone走入到一個全新的環境或領域時,難以避免地會陷入這樣的困境。而身邊如果都是能讓自己仰望的人,其實不也算是一件好事嗎?他們提升了我們成長的閾值。

最後,用我另外一位師兄的話當做結語,希望我們都能在那些自卑的歲月裡,最終發現一個熠熠生輝的自己。

“發現這個世界有好多東西可以學,最後就算髮現有一座學術大神的高山過不去,至少也不後悔這一旅程。反正我也看到過高山,也懷疑過自己,估計到最後都有可能放棄,但也無所謂啊,見到天地,才是關鍵。

本文系授權發佈,灼見(IDpenetratingview)——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觀點和有愉悅感的藝術作品。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為你推薦一部在豆瓣上9.1分的電影,在教育這個問題上給出了令人壓抑甚至顫慄的答案。後臺回覆關鍵詞【】,閱讀文章。

記得【星標】或【置頂】INSIGHT視界

我清華畢業,為什麼也會感到自卑?當名校學霸面對學神碾壓....我清華畢業,為什麼也會感到自卑?當名校學霸面對學神碾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