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民居住條件不斷提高 明年基本完成棚改'

"

原標題:住房改造百姓宜居夢照進現實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風雲際會,70年滄桑鉅變,中國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島城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矮小破舊的老樓到高聳入雲的大廈,從泥濘不堪的小徑到筆直寬闊的大道,從凋敝衰落的舊街區到開放現代的新城市……穿過70年的時光回望,青島的發展建設演繹著輝煌絢麗的變奏曲,澎湃著昂揚向上的最強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青島晚報與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推出紀念新中國成立70週年特別報道,銘記光輝歷程,為新時代島城的高質量發展匯聚動能、添磚加瓦。

詩人海子說,“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安居、宜居,是所有居民的夢想。從住房“解困工程”到“安居工程”,從“兩改”工程(舊城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到棚戶區改造工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青島市的一系列住房改造工程,實實在在地為千家萬戶提高了居住條件,營造了“詩和遠方”。“老青島”們紛紛告別了“蝸居”生活,逐步實現了“住有宜居”的夢想。

歷史 從大雜院筒子樓遷入新居

新中國成立後,那時的青島除了“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之外,還有大片老舊危房和擁擠狹窄的棚戶區。一家幾口擠在破舊的大雜院,筒子樓裡幾十戶共用一個水龍頭、一間廁所的現象比比皆是。1985年的一次全市房屋普查顯示,當時青島市民人均居住面積僅5.3平方米。“居者”雖然有“其屋”,但住在這樣的屋裡,根本談不上有品質的生活。

改革開放後,青島市的經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的大幕也緩緩拉開。臺東仲家窪、西鎮十大院、市北小鮑島、四方棉紡宿舍、鐵路宿舍等片區的老舊危房陸續拆遷改造,一處處破舊的棚戶區消失了,一片片新的居民樓建起來了。2013年,新一輪的棚戶區改造啟動,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全力推動棚戶區改造駛入快車道。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啟動棚戶區改造22.5萬戶,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名列前茅;青島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32.9平方米,較2012年年底提高5平方米。

感受 房子更大了環境也更好了

說起居住條件的變化,家住臺湛路社區的市民仲偉義是最有切身體會的人之一。他不僅是土生土長的仲家窪人,也是棚戶區改造的首批直接受益人之一。 “當時,我們弟兄幾人同住一個四合院,我和妻子、孩子一家四口擠在只有30平方米的三間平房裡,空間十分狹小。 ”仲偉義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仲家窪迎來了住房改造。仲偉義一家告別了低矮狹小的平房,住進了近70平方米的寬敞明亮的樓房。 “在這裡,我們第一次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廚房,生火做飯也用上了煤制氣,後來換成了天然氣,乾淨衛生還方便,在廚房做飯成了一種享受。 ”仲偉義笑著說。

和仲偉義一樣,今年74歲的戰淑芳也享受到了住房改造帶來的“紅利”。戰淑芳原來住在杭州路195號2號樓,屬於交通局職工宿舍。上世紀80年代,單位改善職工居住條件,她家從12平方米的筒子樓搬進了52平方米的“大房子”。雖說房子變大了,但老少三輩住在一起還是太擠。 2015年啟動拆遷後,她用房屋補償款在金科星辰小區選了個90多平方米的小套三。一說起新房子,戰淑芳就喜笑顏開,“自己再添點錢簡單裝修下就能住進來了。小區環境真不錯,有專門的社區活動中心,以後活動再也不用愁沒場地了。 ”

意義 提升城市品質增強競爭力

住房改造到底給一座城市帶來了什麼?在改善居民居住條件與環境的同時,還帶來了哪些變化?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專家認為,改造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品質,增強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一座城市的建設,不僅僅是經濟指標和自然風光,直指人心的美才是一座城市最生動的表情。 “消滅”棚戶區,建成現代化居民小區,可以使整座城市煥然一新。同時,在現代化小區裡各種配套設施齊全,居民才能真正享受到時代發展的實惠。

另一方面,在住房改造推動下,城市土地資源實現了更高效的配置,城市發展空間得以進一步拓寬。如今容納40萬居民的超級社區浮山新區當年只是一塊偏遠的荒涼之地。1997年1月14日,浮山新區第一鑽破土鑽探,揭開了開發建設的序幕。據瞭解,浮山新區的開發建設採取了統一規劃、配套先行的辦法,市政、公用、文化、教育、商業服務及社政、治安管理、養老托幼等配套工程均高標準配置。“浮山新區的整體開發建設可謂是青島市城市建設的一個里程碑,是青島市城市建設理念和居住文化理念的一次昇華,標誌著青島市城市開發建設由被動的解困、改造轉為主動的規劃、營造。 ”回顧過去,特別是那些因新居而幸福歡欣的場景,對原青島市建委副主任、浮山新區開發指揮部總指揮王建軍來說,仍歷歷在目。不只是浮山後,還有老臺東、老四方、老滄口……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這些原本老舊的地方都煥發了青春,島城各區域的差異越來越小,城市的肌體越來越健美。

趨勢“棚改”在青島將成歷史名詞

記者瞭解到,現在,青島市的棚戶區改造工作已經進入了“深水區”,2019年,我市棚戶區改造計劃啟動2.8萬套(戶)。在此前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李典龍介紹,棚戶區改造作為改善民生的 “託底工程”,自2013年起每年都將其列為向市民承諾必須完成的“市辦實事”。 “到2019年底完成主城區所有‘棚改’任務,而到2020年將基本完成全市‘棚改’任務,屆時‘棚改’將作為一個歷史名詞在青島消失。 ”李典龍說。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一個“住”字,夯定了房屋的自然屬性,表達出廣大人民的心聲。而住房改造工程,就是為了更優質、更完美地解決老百姓“住”的困境。有關專家希望,在今後的城市建設進程中,不要再產生新的“棚戶區”,這就需要城市的建設者和決策者大幅度提高設計標準和建築質量,公共配套設施要完善,空間佈局要合理。在改造的同時,保護歷史建築,傳承歷史文化也同樣不可忽視。堅持改造和保護並重,堅持改善環境和歷史文化並行,堅持提升品質和與自然風貌共融。在打造美好的生活居住環境的同時,充分挖掘、保護和彰顯青島獨特的自然風貌魅力、歷史文化魅力、人文精神魅力,打造環境優美度高、生活便捷度高、文明和諧度高、城市品質品位高的美麗之城。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傅春曉 攝影 徐常青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亞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