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記憶」點燃星火燎原的浮山後村

提起浮山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說起浮山後村,恐怕只有“老青島”才能說清楚。青島浮山後村(又稱文山後村),顧名思義就是青島浮山山後的村莊。中國人的習俗稱謂一貫就是將朝南的一面為陽、為正、為前,而朝北一面為陰、為負、為後,故浮山後村就是浮山北側山麓腳下的村莊之意。

「青島記憶」點燃星火燎原的浮山後村

浮山後村,有著顯赫、滄桑、悠久的歷史,更有著輝煌耀目、叱吒風雲的近、現代史。這個有著200多年曆史的老村莊,絕大多數是王氏族人。據王氏家譜記載:王氏始祖(王仁福)原籍雲南迷州烏沙衛,明太祖洪武是鼎,敕封世襲武德將軍,賜千戶(正五品),其子孫(始遷祖),在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奉旨由雲南遷居山東,始居墨邑東南之葛村至四世祖,二世祖王真曾仼鰲山衛指揮使。五世祖時,又從葛村遷居嶗山張村,七世時又有二支(成仁、如賢)遷到浮山後定居,當時浮山後的軍戶們隸屬浮山所軍屯管理。從此,開始了浮山後村的創業之路,和它的發展規跡,後代繁衍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曆史了。

青島地區,明代先後歸屬青州府、萊州府、膠州管轄,據《即墨縣誌》記:“即墨於古稱奧區”,所以青島一帶古稱膠澳。清乾隆年間開始,浮山後直隸萊州府的即墨縣仁化鄉文峰社地方管轄。1898年德國佔領青島後至1937年劃歸李村區。1938年日寇第二次侵佔青島至日本投降歸嶗山區行政辦事處管理。1945年抗戰勝利,南京政府接收後屬浮山區管轄。解放後,1951年7月10日,青島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浮山區政府,區公所就設在浮山後村,屬浮山區浮山後鄉管轄。1953年6月,浮山後劃歸李村區。1955年10月,浮山後與埠西、北村、大埠東、小埠東、洪山坡合建五愛明星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屬中韓人民公社管理,成立浮山後生產大隊。1984年4月,嶗山縣13處人民公社撒消,改成鄉鎮,浮山後歸屬嶗山區中韓鎮。1994年4月23日,青島區劃調整,浮山後村劃歸市北管轄。

「青島記憶」點燃星火燎原的浮山後村

浮山後這個坐落於青島‘綠肺’浮山腳下的村莊,是一個曾經有著優秀革命鬥爭歷史的村落,是青島地區農村發展革命工作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在青島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誕生地。

「青島記憶」點燃星火燎原的浮山後村

王星五

1926年6月,青島剛進入初夏,微微燥熱的空氣中醞釀著不平靜的氣息。五卅運動後,青島黨組織根據黨的指示,積極到郊區開展農民運動。曾到北京聽李大釗講過課的中共青島支聯書記王星五(浮山後村人,1925年入黨,也是本村的第一個共產黨員。原名王佐仁,又名王藎臣,化名王曰生、袁敬臣,1905年生人。曾多次被捕,受盡酷刑,英勇不屈,1933年犧牲於濟南反省院)在黨的安排下,偷偷帶著一面黨旗,來到了浮山腳下的一個普通村莊裡,也就是浮山後村。這裡是王星五的老家,就在村民王提桂家的北屋,王進仁、王孟仁、王寰仁三名年輕人面對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終身。在他們堅毅的目光和滿腔的熱情裡,青島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誕生成立了 。由王進仁擔任黨支部書記,王孟仁負責組織工作,王寰仁負責宣傳工作,革命星火儼然已經燎原。

「青島記憶」點燃星火燎原的浮山後村

嶗山縣中韓人民公社浮山後大隊的社員打麥場上,為豐收的小麥脫粒。(張秉山攝影)

浮山後村黨支部成立後,帶動周邊的唐家口村(後名曰雙山村)、河西村、埠西村、李村、孫家下莊先後也建立了黨支部,發展了數十名黨員。並積極帶領這些支部開展革命活動,浮山後黨支部,實際上起到了黨的中心支部的作用,是青島地區農民革命運動的主要力量。浮山後村黨支部從1926年6月成立,到1931年4月曆時近5年時間,發展了王提桂、王義進、王昌仁、王孝仁、王義奎、王愛仁、王春仁、王正語和失業工人王尊仁、王科仁、鍾秀蓮(女)、王義福、王才仁等十幾人入黨,黨員最多時達20多人,湧現出了王進仁、王稱仁等多位優秀共產黨人。有數人在以後的省、市級黨組織中擔任領導職務。浮山後村黨支部在白色恐怖下,在艱難險阻中,英勇頑強,不懈鬥爭,這種意志,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開展農民運動,實行工農聯合方面,也為青島黨組織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青島記憶」點燃星火燎原的浮山後村

王進仁

1927年春節前後,為擴大黨的影響力,更多地團結和教育群眾,浮山後村黨支部在村內組織同樂會和武術館,王進仁任同樂會會長,王才仁仼武術館教頭,以公開、合法的形式,組織群眾排演娛樂節目和習武強身。

次年春,浮山後黨支部在本村發展了王全桂、王正洪等人加入共青團,建立了青島市郊第一個共青團組織。

1928年4月,浮山後村黨支部發動民眾開展了一場反對漲租漲息的鬥爭。起因於本村王氏宗族有塋田140畝,出租給本族貧苦農民,所收地租除用於宗族活動外,餘額貸出收利息。原來的地租和利息較低,以地主王錫仁為首的管事人,想利用“叫行”的辦法(即誰出的地租多就租給誰),抬高地租,還想抬高貸款利息。為維護貧苦農民的利益,黨支部發動群眾與之鬥爭,黨員王寰仁、王孟仁畫了張地主拿著刀子要殺窮人的漫畫,夜裡貼到大街上,揭露其陰謀。清明節前一天,地主、管事人在家廟裡開會,商討塋田出租問題,黨支部派幾名黨員到會,與之講理鬥爭。同時,發動群眾聚集在家廟外,高喊“反對漲租漲息,反對更換種地戶”。經過激烈的鬥爭,管事的地主被迫同意不漲租、不漲息、不更換種地之戶。並通過改選管事人,黨員成為管理宗族財產賬目的會計,反對漲租漲息的鬥爭取得了勝利。

「青島記憶」點燃星火燎原的浮山後村

中共浮山後村支部活動點—同樂會舊址

1929年初,浮山後村黨支部遵照中共青島市委的指示,向農民散發“歡迎北伐軍、擁護共產黨”、“打倒軍閥張宗昌”、“打倒日本帝國雲義”、“反對苛捐雜稅”、“抵制日貨”、“實行耕者有其田和八小時工作制”、“要求增加工資,反對軍用鈔票”等傳單,揭露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軍閥、地主的種種罪行,號召農工聯合起來,配合北伐勝利進軍,打倒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屠殺。為了發展組織,爭取群眾,開展工農運動,組織工農政權。浮山後黨支部接到傳單後,連夜翻印,第二天上午黨員就分頭散發張貼,並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王提桂在楊哥莊張貼傳單時,不慎被捕,1931年病死獄中。

1930年6月,中共山東省委書記任國楨到浮山後村檢查指導黨的工作,在王愛仁家與黨員王儉仁、王愛仁交談時,突然,國民黨警察局駐村監視的偵緝隊(俗稱馬隊)隊員前來叫門,任國楨迅速拔出手槍,準備應付突發事變。王儉仁、王愛仁冷靜分析,認為他們是來玩的,並不知道任國楨在此,隨即將任國楨隱藏起來,並巧妙地與‘馬隊’人員周旋,待他們走後,任國楨同志安全地返回市內,保護了黨的力量和領導人的安全。

浮山後黨支部光榮的革命事蹟枚不勝數,為黨在青島地區農村工作的開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在曙光山色社區(就是當年的浮山後村的所在地)的“紅色記憶展示廳”內,就保存著一面當年的浮山後村黨支部使用過的黨旗,是原先的村委一代代保存下來的,就是要讓後人永遠記住這段歷史。

「青島記憶」點燃星火燎原的浮山後村

浮山後村老巷

先輩們的奉獻精神對後代起到很大影響,1938年出生的村民王義錫,於1981年擔任了青島麵粉機械廠廠長,他上任後帶頭克服重重困難,搞創造發明並取得多項國家專利,先後榮獲“全國星火明星企業家”“全國優秀企業家”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王義錫還曾拿出1015萬元人民幣設立“王義錫扶貧基金”,被評為1996年度全國“十大扶貧狀元”,是村中王氏族人的傑出代表。

浮山後村由於處在山坡和山腳下,村裡的地比較分散,土質也較為瘠薄,有農田也有果園、菜園。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花生、大豆、地瓜等雜糧及各種適令蔬菜。農民的生活基本是自給自足,水果和蔬菜部分供應市內市民所需。因土地瘠薄,成熟的麥子較矮,以前大部分不用鐮刀割,而是用手拔麥,以前主要還是靠人力勞作,很少有機械。

「青島記憶」點燃星火燎原的浮山後村

每當春末夏初之時,山腳下綠油油的春玉米,生氣勃勃的長勢特別令人喜愛。在一片片剛吐穗的麥田裡,微風吹過,麥浪滾滾,更惹人心醉。遠看,山坡處的果園裡,粗枝綠葉,葉茂果密,桃子、蘋果,果實累累,想到果子成熟時,那阿娜多姿嬌人的壯觀景象,更會讓人陶醉。 浮山後村的村辦企業較多,有織布廠、鋼管廠、印刷廠、磚廠等村辦工廠,其磚廠規模之大可謂是青島周圍之最。

「青島記憶」點燃星火燎原的浮山後村

1994年浮山後劃歸市北區後,開啟了它的新紀元,村莊中的主要姓氏王氏家族也增長到了近3000人。伴隨著浮山新區的開發建設,2002年1月浮山後村開始農轉非工作,2003年2月完成撤村改居、企業改制工作,村委會使命完成,職能轉化,將原浮山後村村委會集體所有土地和全部資產,整體移交給青島浮山實業公司,由其負責管理和經營。

「青島記憶」點燃星火燎原的浮山後村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蓬勃發展,市郊村莊的功能轉換,幾百年來清靜的浮山後村成為了歷史。僅僅幾年的時間便脫胎換骨,成為了市北區東部的一片新城區,美化出了一片新景觀,發展出了一片新產業,營造出了一片新文明,開創出了一片新天地。

本文作者為島城作家張潤東,也謹以此文獻給建黨98週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