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仍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烏克蘭最窮地方的人們
鏡頭下:仍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烏克蘭最窮地方的人們
鏡頭下:仍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烏克蘭最窮地方的人們
鏡頭下:仍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烏克蘭最窮地方的人們
鏡頭下:仍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烏克蘭最窮地方的人們
鏡頭下:仍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烏克蘭最窮地方的人們
鏡頭下:仍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烏克蘭最窮地方的人們
鏡頭下:仍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烏克蘭最窮地方的人們
鏡頭下:仍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烏克蘭最窮地方的人們
鏡頭下:仍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烏克蘭最窮地方的人們
鏡頭下:仍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烏克蘭最窮地方的人們
空無一人
1/10 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三十一年後,仍然有數以千計的民眾選擇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或是生計所迫,或是故土難離。本組照片為攝影師記錄下那些返回禁區者的生活境況。圖為通往納熱迪奇地區的道路,這裡距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50公里。
2/10 圖為出生在切爾諾貝利禁區的兩歲男童,因核輻射而先天畸形。政府曾強制疏散此地的民眾,但由於缺乏有效的組織和管理,在三十年後,仍然有九千餘民眾在那裡生活。但人們為了擺脫貧窮和動亂,依然選擇搬回曾經的家園。然而悲劇的是,這片曾經繁榮的土地如今已成為烏克蘭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3/10 圖為在馬斯姆維奇村,一位學校老師站在村莊入口處。在切爾諾貝利事故後,這裡的許多房子都被遺棄,曾經的生機與活力如今已經難覓蹤跡。
4/10 圖為3歲的戴瑞亞坐在家中的床上。對於他們而言,核輻射無影無蹤,卻又無處不在。他們與孤獨、貧窮相伴隨,許多人甚至需要用一生時間與疾病搏鬥
5/10 圖為6歲的愛安娜在家中,她患病的父親一年前自殺身亡。許多家庭都和愛安娜家一樣,陷入絕境之中。
6/10 圖為森林與傍晚的落日餘暉交相輝映,看似溫情脈脈,卻隱藏著巨大的危險。森林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後的最大功臣,它們吸收了大量放射性核物質,減少了空氣中的核物質含量,但這裡核輻射量是正常地區的六倍。
7/10 圖為一個女人在路邊賣蘑菇,這些蘑菇是她剛從森林裡採來的。禁區的蘑菇基本都受到核輻射的汙染,會在人體內積聚輻射量,對健康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但貧窮的人們依然到森林裡採摘。
8/10 圖為一座被遺棄的房屋,禁區內到處能夠看到這樣的景象。
9/10 圖為納斯提亞和三個女兒在家中,她抱著兩歲的小女兒麗婭,麗婭患有腦癌。納斯提亞的丈夫埃米爾是在核事故發生三年後,為了躲避家鄉的動亂逃至於此,投靠在這裡生活的祖母。納斯提亞一家人如今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儘管健康受到輻射的危害,依舊留在了這裡。
10/10 生活在切爾諾貝利核禁區的群體中,上了年紀的老人佔了較大的比重。那裡有著他們的人生記憶,即使面臨核輻射的威脅,他們依舊不願離開自己出生、成長的故土家園。30年後,切爾諾貝利禁區並未成為一片“鬼區”。核汙染的陰霾從未散去,但生命也未曾遠離這片土地。
2017-11-0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