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有趣的環球地理、歷史、人文知識待你發現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只要一提到企鵝,總讓人聯想到南極,就像一提到熊貓,總讓人聯想到中國。然而,不同的是,熊貓確實是中國特有的物種,企鵝卻不是南極特有的物種

一直以來,企鵝以一種南極冰川上不會飛的胖鳥形象被世人熟知。但企鵝的生存地域相對來說並不狹隘,除了分佈極寒的南極,也可以在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甚至可以是20-30攝氏度的赤道附近!

是不是突然感覺顛覆認知了?赤道附近的確有企鵝生存!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企鵝分佈範圍


一、企鵝為何會成為南極的“專屬”?

企鵝是一種古老的游禽類生物,可能在南極冰川形成以前,它們的祖先就已經存在了。

大約6500萬年前,不排除彗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氣候條件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變化,導致一半的物種滅絕,恐龍便是其中一類。

倖存的物種進入下一個演化時期,也就是新生代,企鵝大約起源於此,屬脊索動物、鳥類,但卻不會飛行。

至於為什麼不會飛,目前有兩種觀點。第一種是企鵝從來都不會飛行。第二種是企鵝最初會飛行,在進化的過程中,由於面臨某種困難,如空中食物缺乏等,被迫放棄了飛行的能力,進行水陸生活。

經年累月的自然淘汰與選擇,使後代的翅膀進化為鰭狀,形成現在的模樣。就目前的化石證據來看,第一種可能性更大一些。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南美洲考古發現的企鵝化石(頭部)

15世紀中期,葡萄牙水手在南非境內的好望角首次發現企鵝,但是並沒有太在意它們的存在。

16世紀初期,麥哲倫船隊在阿根廷海岸再次發現企鵝,把它們稱之為“不認識的鵝”。

由於當時人類尚未踏足南極大陸,因此這兩次關於企鵝的最早發現都發生在南半球的溫帶地區。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南非好望角

隨著時間的推移,企鵝的身影陸續被更多的人們發現,引起了生物學家的興趣,開始了對它們的研究,但往往只限於專業層面的探索,影響十分有限。

19世紀以來,越來越多人開始踏足南極大陸,考察者在冰川地區發現企鵝,數量多到讓人震撼。目前已知的企鵝總數約為1.4億隻,可以分為18種類型。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企鵝中的經典代表—帝企鵝,也是體型最大的企鵝

其中,只有帝企鵝、阿德利企鵝兩種類型完全生活在南極,總數將近1.2億隻。也就是說,85%以上的企鵝聚集在南極。特別是在人們的生活中,帝企鵝,阿黛利企鵝是兩種最常出現在媒體上的企鵝種類。

從此,在世人眼中,企鵝成了南極的專屬,因而忽略了其他的生存地域。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與帝企鵝的高貴冷豔相比,阿德利企鵝以“呆萌”的形象深入人心,騰訊QQ的企鵝就是以阿德利企鵝為原型的

其實,還有將近2千萬只企鵝生活在溫帶。另外,有且只有一種類型的企鵝生活在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島,跨越南北兩個半球,因此被稱為“赤道企鵝”。


二、強大的祕魯寒流

科隆群島位於東太平洋海域,距南美大陸約1000公里,屬厄瓜多爾。群島包括火山熔岩凝固形成的13座主要島嶼,和許多零星分佈的礁岩,海陸總面積約13000平方公里,人口總數不足3萬。

大約1000萬年前到500萬年前,海底火山爆發,科隆群島浮出水面。許多物種遷徙至此,經歷了漫長的繁衍與進化,仍舊保留了較為原始的風貌。

奇花異草,珍禽怪獸,罕見物種層出不窮,因此被稱為“生物進化的活博物館”,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佈為“世界自然遺產”。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科隆群島位置(紅色方框)

科隆群島雖然被赤道穿過,但又受到祕魯寒流的影響,導致氣候多樣,悶熱、涼爽、乾燥、潮溼,一應俱全,喜暖、喜寒生物可以共存,形成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型生態系統。

企鵝最早聚居於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寒帶、溫帶。後來,地球經歷了長期的大幅度降溫,南極冰川形成。大部分企鵝逐漸適應了冰川生活,少部分企鵝依然生活在溫帶。

科隆群島是與世隔絕的熱帶孤島,企鵝不可能是當地的本土生物,也不會飛。那麼它們是怎麼遷徙來的?為什麼他們選擇了科隆群島而不是赤道的其他地方?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祕魯寒流(右下方)橫跨60個緯度,規模龐大,造成了南美西部沿岸乾旱

這一切都要多虧祕魯寒流。祕魯寒流的規模在世界上絕無僅有,被稱為世界上最強的寒流。

首先,祕魯寒流可以直接把冰冷的南極海水直接推向赤道地區,橫跨將近60個緯度。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祕魯寒流會直接影響全球氣候的穩定,寒流勢力減弱則會造成水溫升高,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冰冷的海水導致洋流所經之處,海水溫度比周圍地區要低5℃到10℃,陸地氣溫也低於同緯度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適應寒冷氣候的企鵝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條件。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祕魯寒流所經之處,海水要大幅度低於同緯度地區,科隆群島因此相對涼快


其次,由於太平洋東南部缺乏大面積的陸地和島嶼,原本勢力就強大的洋流在漂流途中,不受地理障礙的影響,造成了祕魯寒流流速很快,可加快企鵝的遊速。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科隆群島冷季(6-11月)的平均水溫只有18-24度,而同緯度地區的赤道海域則在28-30度左右

企鵝在水中游動十分迅速,時速最高可達30公里,且在水中不耽誤覓食、休息,平均算來每天約可遊行160公里。

科隆群島離南美大陸的最短距離不足1000公里,加上洋流的助攻,企鵝到達科隆群島也就是不到1周的行程。

再次,由於科隆群島位於祕魯寒流拐彎和結束的位置,冰冷的海水會在此處遇到勢力強大的熱帶海水,再往西部漂流就到了赤道暖流區域,潮溼炎熱的氣候就不再適合企鵝生存了。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祕魯寒流所流經之處缺乏大島嶼,科隆群島(上方標記處)是祕魯寒流盡頭最大的島嶼,從南極和美洲西岸遊行過來的企鵝也只能聚集在這裡

因此,原本生活在寒帶、溫帶的企鵝,就隨著洋流漂行到了科隆群島附近,並在此繁衍進化,逐漸成為適應熱帶生活的物種。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赤道企鵝與南極企鵝有許多不同的特質,例如:赤道企鵝體型非常小,只有50釐米高,2.5千克重,眼睛周圍呈粉色,胸部有條紋,腹部有斑點。

雖然祕魯寒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當地的氣溫,但相對於溫帶和寒帶來說,赤道地區當然不會冷到哪裡去,當寒流勢力較弱時,科隆群島的氣溫也會保持在較高水平。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科隆群島在熱季(12-5月)的平均水溫為21-26度,雖然相比30度的同緯度地區涼快許多,但對企鵝來說依舊有點難以適應

赤道企鵝為了保持涼爽,白天在海水中覓食,晚上在陸地上棲息,有時會展開雙鰭或者快速喘息來散發熱量。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赤道企鵝



三、與上帝分手的地方

科隆群島不僅因擁有唯一的赤道企鵝而聞名,島嶼還是生物學聖地,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科隆群島,或許達爾文不會被歷史銘記。

1835年,年輕的英國生物學家、博物學家達爾文,在老師的推薦之下,參加了“小獵犬號”軍艦的環球航行,目的是進行科學考察。回程途中,船長要求在科隆群島停靠,進行航海圖表的更新繪製。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達爾文

當時,沒有人能夠想到,這一隨機的決定,會在不久的將來,造成出乎意料的結果,間接開創了生物學發展史上的新紀元,也在一定程度上撼動了上帝至高無上的地位。

達爾文登島以後,被千奇百怪的物種吸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量收集標本並且廣泛探索。

正是在這個短暫的過程之中,他萌生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為其後物種起源和進化論的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路和素材。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科隆群島上的珍稀植物

在此基礎之上,達爾文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終於推翻了《聖經》宣揚的上帝創世說,徹底改變了人們長久以來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也改變了科隆群島的命運,使它由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變成了生物學家追捧的聖地。

後來,人們把科隆群島稱為“達爾文與上帝說分手的地方”,以此紀念他的偉大貢獻。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群島鳥瞰圖


四、脆弱的環境和瀕危的企鵝


隨著達爾文的著作被認可,科隆群島也聲名遠揚,與外界的接觸越來越頻繁。

在利益的驅動下,許多原有物種被獵捕,許多新鮮外來物種被引入,人為改造和旅遊開發等因素,都嚴重影響了島上的植物群與動物群的生存環境,傳統的生態系統面臨嚴峻的考驗。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上個世紀,島上有人引入了三隻山羊,不料竟然導致生物鏈紊亂,造成了空前的災難,差點使家園毀滅。

山羊因為食物豐富,又沒有天敵,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裡,不受控制的繁衍,數量急劇上升,達到幾十萬只

島上的草叢幾乎被啃光,不可避免的侵佔了其他生物的生存資源,甚至有些物種因此瀕臨滅絕。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科隆群島上的火烈鳥

面對如此危急的形勢,厄瓜多爾政府沉不住氣了,被迫採取了射殺的方式來減少山羊的數量。射殺了90%的山羊以後,想想還是很不放心,畢竟,目前的狼狽局面,最初是由三隻山羊引起的。

於是最終決定,為防後患一隻不留。而後又經過了許多年的發展,島上才逐漸恢復元氣。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此後,厄瓜多爾政府極其重視科隆群島的生態保護。

政府規定:不允許將任何活的生物帶入、帶出或者由一個島嶼帶去另一個島嶼,也不允許給動物餵食,以免改變它們的生活習慣,甚至就連枯枝落葉都不允許隨意挪動。

看來真的是被嚇怕了。也多虧了如此,才使得許多原始物種得以保存下來。

赤道企鵝的生存環境就是如此微妙,複雜又脆弱,某個環節的細小變動,都有可能導致它們失去容身之地。

雖然祕魯寒流在一定程度上為它們提供了一個相對涼快的住所,但現在全球氣候正在急劇變化,氣候變暖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它們的生存難度,1000只的數量可能還會繼續減少。

不只是赤道企鵝,還有許多物種都處在滅絕的邊緣,人類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科隆群島風貌

作者:瓶外的花 編輯:Thomas (唐)

—(End 全文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