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五”中高檔車去庫存大促銷,訂單一多卻變臉加價?申城購車者質疑汽車經銷商公信力

汽車之家 上海 新聞 銀行 視覺中國 上觀新聞 2019-06-30

7月1日,申城即將全面實施輕型汽車排放“國六標準”。這意味著,市民如在7月1日之後仍購買“國五”汽車的話,將無法上牌。一時間,汽車銷售企業紛紛針對庫存的“國五”標準汽車進行大幅度折扣“清倉”處理,部分豪華車型價格近乎“腰斬”。

然而,市民阿亮向12345熱線反映,他日前購買了一款打折的某中高檔品牌車國五車型,購車合同簽好了,定金也交了,但沒想到才過了一週多,卻被汽車銷售商告知因為車源緊張,只能退車。如果一定要提車,必須加價8000元。汽車經銷商如此違約、漲價,合規嗎?

300張購車訂單卻只有92輛車

自從5月初上海決定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時,正巧要換車的阿亮便嗅到了優惠的機會。阿亮對比了多個品牌和車型,最終在閔行區上海初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鎖定了一款某中高檔品牌車的國五車型。他向銷售人員諮詢了一番,得知原本落地35萬元的車只要21萬。難得一次的降價機會令阿亮十分動心,加之銷售人員強調一定有車,保證優惠力度不會更改,他便放心地在5月30日簽訂了購車合同,交了1萬元定金,並約好6月25日提車。可到了6月9日,銷售人員告知其,因為車源緊張,該公司只有92輛車源名額,卻有300張購車訂單,無法滿足所有購車者。因此他們選了一批客戶,如果出價高,則可以確保拿車;否則只能等,或者選擇退回定金。為什麼簽了300張訂單卻只有這麼少的車?銷售人員沒有解釋原因,只是反覆強調“沒有車了”。

“國五”中高檔車去庫存大促銷,訂單一多卻變臉加價?申城購車者質疑汽車經銷商公信力

△阿亮向記者出示的訂車合同。

“用打折把客戶吸引過來,然後告訴我沒車,要加價,我當然不滿意了。”提車不成,阿亮帶上律師和初泰汽車理論。據阿亮回憶,協商過程中,初泰汽車強調其購買的這款系列車已經在6月份停產,庫存告急。既不可能到外地調貨,也不可能再增產一批,是屬於不可抗力的違約。如果他一定要提車,只能加價8000元。

加價仍然划算,購車者只能忍了

在汽車之家論壇裡,與阿亮有類似遭遇的人不少。網友“新兵蛋子”稱,5月底在“上海百聯滬通”預訂了與阿亮同款的車型,6月9日也被告知要加價11000元才能提車,理由是廠家政策有變。網友“wind_dancer”描述自己5月下旬在上海“中致遠”瞭解同款車型時,價格僅為19萬元。而到了6月初,她發現價格已經漲了5000元。打電話問其他門店,基本上也都漲價。因此,她趕緊與“中致遠”簽了銷售合同,交了1萬元首付,並辦理銀行貸款。但貸款審核通過當天,經銷商告知她“退車”,理由也是廠家停產,沒有車源提供。

律師告訴阿亮,儘管打贏官司的概率很高,不過按照《擔保法》第89條的規定,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最終只能按照雙倍賠償,也就是2萬元,可能也抵消不了他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成本。而如果他的目的是要提車,不如接受加價方案。目前國五車優惠幅度相當之大,算上加價,總體來說還是划算的。多方考慮下,阿亮接受了加價方案,並於6月25日拿到了車輛。

廠商解釋稱“銷售預期錯誤”

為什麼初泰汽車接受了300個訂單,卻無法提供足夠的車源呢?是否存在變相加價的情況?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致電上海初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鄧經理。對方表示,截至目前,因為廠商生產線的臨時增加,他們統計簽下的訂單約400單,70%已經如約按照合同交付車輛,剩下20%-30%可能無法交付。對於無法交付的情況,鄧經理解釋,當初廠商對其車型的銷售預期並不樂觀,折扣力度也比較大。沒想到價格一放出來,訂單暴增。由於初泰和廠商發貨的信息反饋存在時間差,較晚才通知無法交貨,於是他們只能緊急通知部分車主退車。

他強調,消費者稱“加價”才能提車的說法並不準確。實際上,是某些消費者在得知無車可提的情況下,強烈要求我們提供車源,初泰才會按照當時的市場價給出加價方案,重新擬定合同,“這樣處理的也只有3個人”。

不過,初泰的說法經不起推敲。既然車源不夠,憑什麼加了價就有車可提了?阿亮懷疑,初泰就是看打折促銷行情緊俏動了心思,違約將車輛賣給了出價更高的客戶。

而汽車經銷商和購車者並不處於對等的地位:購車者無法知道廠商備貨的真實數量,也不知道經銷商手中掌握的提車名單順序,購車者處於十分被動的處境。而經銷商一旦違約進行暗箱操作,至多隻要賠付雙倍定金即可,違規成本較低。“一箇中高檔車品牌不按合約規定辦事,就是缺少基本的契約精神,最終傷害的還是品牌的公信力。”阿亮如此評價。

欄目主編:毛錦偉 文字編輯:毛錦偉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