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長征是我國曆史上的偉大奇蹟,它展現了紅軍戰士們無畏的勇氣和堅定不屈的意志,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長征精神。而在這漫漫長征路上,也有不少諸暨人的身影,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足跡,追憶長征歲月,傳承長征精神。

管好部隊的“糧食袋”

紅色的力量

錢之光

錢之光是浙江諸暨牌頭鎮王家宅人,出生於1900年,原名錢光友。錢之光15歲時進入同文書院讀書,逐漸接觸到進步思想,還結識了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家的張秋人、宣中華等人。錢之光在他們的影響下立志投身革命,並於192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率部共8.6萬餘人,從瑞金出發,開始了戰略轉移。錢之光作為政府機關成員,被編入由中共中央機關、政府機關、後勤部門、總工會等單位人員組成的第二野戰縱隊。

當時錢之光在沒收徵發委員會任職,主要負責在行軍途中解決軍隊的補給問題。每到一處,他都會立刻組織工作組,發動群眾打土豪劣紳,沒收物資、開倉濟貧,給部隊和當地窮苦百姓進行分配和分發。

1935年1月9日,紅軍進入遵義。錢之光要求沒收徵發委員會馬上貼出安民告示,宣佈經商自由,買賣公平。群眾們看到紅軍露宿街頭、善待群眾、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社會氛圍很快安定下來,第二天商店就逐漸開門,到了第三天,社會秩序就恢復正常了。錢之光在那裡籌集了不少糧食、布匹、食鹽、藥品和皮貨,相當程度補充了紅軍所需的供給。

根據遵義當地黨史辦的檔案記載,當時中央紅軍想在貴州北部建立根據地,就在遵義的商業中心設立了貨幣兌換處,用光洋換回蘇區的鈔票,錢之光負責一個兌換點,基本上得從早忙到晚。

糧食緊缺一直是紅軍長征所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進入夾金山北面的藏民區,當時大家帶的糧食已經所剩無幾。當地藏民受敵人蠱惑,趕走了牛羊,藏好了糧食。飢餓成了擺在隊伍面前的嚴重問題。

錢之光到達達維鎮後,就帶著一位同志去籌糧。在一座只剩下一名看寺喇嘛的大喇嘛廟裡,兩人做了一個晚上的工作,最終打動留守的喇嘛籌到了糧食。

中央紅軍在翻過夢筆雪山後,到達了黑水、蘆花城一帶,這裡是糧食的產區,此時的青稞麥已呈淡黃色,勉強可以收割了。經過軍委研究決定,為了保存有生力量,自己動手割麥,但一定要給錢。

蘆花城裡設立了“籌糧委員會”,錢之光帶領工作組,在瓦布樑子山下設立了一個糧食接運站,把購到的糧食分發給部隊。半個月後,彭德懷和錢之光署名向軍委和“沒委”發了電報,任務完成。

到達毛兒蓋後,錢之光再次扮演了後勤官的角色,不但動員當地百姓割麥子,還負責做草鞋,準備羊毛、皮子做衣服,千方百計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大約一週後,錢之光帶著同志們準備了十天的炒麵和少量牛肉乾及乳酪。

1935年10月,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長驅二萬五千裡,戰勝幾十萬敵人的圍堵,歷經千山萬水,遭受無數艱難險阻,終於勝利到達陝北,抵達抗日前線。由林伯渠、錢之光和他們帶領的沒收徵發委員會這支特殊的隊伍,至此也完成了歷史任務,一項關係到長征成敗的極為特殊的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錢之光先後任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兼中共黨組書記。1970年,任國家輕工業部部長、中共黨組書記,為新中國的現代紡織工業的奠基人。1981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顧問。曾被選為中共第八至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九至十一屆中央委員,十二大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主編《當代中國的紡織工業》。199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

紅色的力量

錢之光與毛澤東、周恩來合影

三十女紅軍戰士之一

紅色的力量

長征路上的錢希均

長征路途艱難,但在之中卻有30位女紅軍,其中就有一個是我們諸暨人,名叫錢希均。

錢希均是錢之光的妹妹,出生於1905年。1922年,錢希均加入上海平民女校學習,並在兩年後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底與毛澤民結婚。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錢希均在上海組織發動工人、市民、學生罷工、罷市、罷課,參加和領導“五卅”慘案週年紀念活動,為聲援國民革命軍北伐和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做了積極努力。1925年起,在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工作,曾任祕密交通和發行科長。協助毛澤民創建並擴大中共在上海的祕密出版發行工作,建立出版發行網絡,使中共主辦的刊物《紅旗》《嚮導》《共產主義A、B、C》《中國青年》等更廣泛地傳播到人民群眾中去,影響教育了一批進步青年投奔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到武漢協助董必武、毛澤民做進步報刊發行工作,並組織發動群眾進行聲勢浩大的討蔣示威遊行。1930年起,在中央革命根據地任合作社主任,《紅色中華》發行科長,國家銀行會計,臨時中央政府機關黨支部書記、總支副書記。參加中央蘇區第三、第四、第五次紅軍反“圍剿”鬥爭,協助毛澤民辦工廠,開鎢礦,發展蘇區經濟,增加財政收入,保證紅軍供給。協助毛澤民創辦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統一蘇區貨幣。與康克清等籌備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

在兩萬五千里長徵中,錢希均任國家政治保衛局檢察員、中央紅軍縱隊運輸大隊指導員,不畏艱辛,開展救護工作,成為中央紅軍著名的30位女紅軍戰士之一。

1936年,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期間,在陝北和新疆從事經濟開發、財政金融和黨的基層組織、婦女工作,先後任陝甘寧邊區國民經濟部祕書長及支部書記、新疆新兵營圖書館主任、延安工業合作社婦女部主任等職;曾與毛澤民、錢之光、危拱之等一起從上海多次祕密運送共產國際鉅款到陝北,支援陝北根據地和紅軍的供給。1945年,中共“七大”以後,申請去白區工作。到上海後,任中共上海浦東區委組織部長、虹口區委組織部長,領導申江九棉廠“二二”大罷工,為迎接上海解放做了大量工作。

紅色的力量

錢希均革命回憶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調任國家輕工業部人事司副司長、辦公廳副主任,食品工業管理局副局長,從事輕工工作30餘年。1982年,以副部級待遇離休,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任第三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婦女運動史編纂委員會委員,撰寫回憶錄20餘萬字。

1989年9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火花

就讓那位暴露的同志頂替邊愛蓮(錢之光妻子)的名字,先撤退吧!——“皖南事變”爆發時錢之光對周恩來說

在諸暨,參加革命的同志不僅是張秋人、我和我的家人錢之光,還有俞秀鬆、宣俠父、宣中華和地方部隊金蕭支隊。——錢希均與諸暨作家田渭法交流

回憶

在革命戰爭年代,面對極其複雜危險的鬥爭環境,錢之光同志懷著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矢志不渝,歷經艱辛,出生入死,為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新中國成立後,錢之光同志在領導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過程中,以他的遠見卓識和求真務實的精神,率領紡織行業廣大職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開闢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道路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他主持紡織工業部工作的32年中,我國紡織工業快速發展,在較短的時期內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吳邦國(2000年11月28日《 新華每日電訊》)

三叔(錢之光)個子不高,人很清瘦,非常和氣,見了我,仔細地詢問了家鄉和家裡人的情況,聽到家裡人生活困難,神色凝重,給了我一些錢。雖然限於當時的條件,錢並不多,但是我已有找到“救星”的感覺。——錢生浩(錢之光侄子)

聽母親說,地下工作貫穿了她大半個革命生涯。從上海到天津,從瑞金到烏魯木齊,母親一次次逃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搜捕打壓,將那些決定革命前程的消息和物件傳遞出去。——周幼勤(錢希均女兒)

尋跡

錢之光科技教育基金

錢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是由錢之光先生感召而設立的,其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精神,促進紡織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鼓舞了一大批跨世紀的優秀人才,振興我國的紡織事業。錢之光科技教育基金包含了錢之光部長及其夫人劉昂副部長捐出的一生節儉的30萬元,也得到了許多單位企業慷慨解囊,捐助集資。

錢之光科技教育基金設錢之光科技獎、英模獎、錢之光教育獎和錢之光獎學金。其中錢之光獎學金主要獎勵當年在籍符合評選條件的全日制專科生、本科生及碩士生、博士生,獎金額2000元/人。

錢之光希望小學

紅色的力量

錢之光希望小學

2007 年,錢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的前身)在錢之光同志曾經戰鬥和工作過的重慶,援建了一所錢之光希望小學。錢之光希望小學不僅是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援建項目之一,更是紡織服裝行業的後輩們緬懷前輩,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的重要教育基地。

錢之光希望小學的前身是建校於1908 年的重慶市長壽區鄰封中心小學校,援建前,學校佔地面積10 餘畝,校舍面積不足5000 平方米,學校設施設備嚴重不足。自2007 年至2015年,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捐資66 萬元,捐建了1500 平方米的教學綜合樓及120平方米多媒體教室。並持續補充圖書、體育器材、辦公電腦、校服、運動服等學校設施設備及用品。

平民女校

紅色的力量

平民女校

平民女校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培養婦女幹部的學校。舊址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32號A(今上海市成都北路7弄42-44號)。

為了“養成婦運人才,開展婦運工作”,黨組織在1921年年底先後兩次以“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的名義在報紙上公開刊登招生廣告,於1922年2月創辦了平民女校。學生有30多人,較著名的有:王劍虹、王一知、丁玲(蔣冰之)、王醒銳、錢希均(錢漢英)等。女校設置語文、數學、英文、物理、化學以及經濟學、教育學、社會學等課程,並經常請教師輪流就婦女運動問題作演講。張太雷、劉少奇也曾到學校介紹俄國革命和建設情況。平民女校實行半工半讀,在校內設置成衣組和織襪組,對外製作衣服和銷售產品。在黨的領導下,學生們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和工人運動。1922年底、1923年初,學校因經費拮据等原因停辦,部分學生後來進入上海大學或上大附中學習。

平民女校為黨為革命培養了一批婦女幹部,在婦女運動史上留下了珍貴的一頁。1984年5月,這裡被定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9月,被上海市婦聯命名為上海婦女教育基地。

記者手記

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85年前,一群胸懷壯志的人為了理想踏上了一條艱苦奮鬥的道路,他們捨生忘死、拋灑熱血,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隨著時代的發展,戰火硝煙已經漸漸離我們遠去,但長征精神卻成為不朽的精神遺產保留了下來。雖然時代背景不同,但長征背後的精神內核,卻始終如一。當年我們先輩的理想信念,是為完成革命事業而奮鬥。而今天的我們則是要在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進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今天的中國已經踏上新的歷史征程,我們要懷揣著與先輩同樣的奮鬥精神,繼續向前奔跑。

特別感謝謝衛星提供資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