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網視導讀:擁有豪華明星配音陣容的《千與千尋》又一次引發大眾對於進口片動畫片喜歡用明星配音的“吐槽”。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即將上映的《千與千尋》因為國語版配音陣容再一次登上熱搜。片方根據片中人物形象特點和經典故事情節,為幾位配音演員拍攝一組海報。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然而片方如此用心的宣傳方式卻引發觀眾“還以為你們要拍真人版”的吐槽。加上引進動畫在國內觀眾市場上一直存在的“原音>配音”鄙視鏈,片方這波對於配音演員的強勢宣傳除了滿足明星粉絲,也再一次加深了絕大多數觀眾對於明星配音動畫的“固有看法”。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明星配音:賣點&槽點

邀請明星給進口動畫片配音早已成為行業慣例,國內知名度越高的國外動畫電影,背後的配音陣容也越豪華。而擁有明星配音陣容的進口動畫片,在宣傳營銷方面確實比非明星陣容配音陣容更容易引起大眾注意。

2016年在國內上映的《功夫熊貓3》配音演員陣容比起《千與千尋》如今的配音演員陣容,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因為周杰倫為片中“蓋世五俠”之一金猴角色配音,《功夫熊貓3》也“順理成章”的登上當年《中國好聲音》的綜決賽為周杰倫助陣,成功在受眾層面更為廣泛的小熒幕上為電影打了回廣告。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然而全明星配音陣容卻並未給影片在票房方面產生明顯助力。儘管影片宣佈延期下檔,但直到下映最後一刻,《功夫熊貓3》在內地的電影票房才將將突破10億元。對比2011年在國內大約8000塊院線銀幕上砍下6.08億元票房的《功夫熊貓2》,《功夫熊貓3》在3.2萬塊院線銀幕又延期下映的前提下,票房僅比5年前增長4億元不到,與上映前業內人士對它的20億票房期待差距甚遠。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除了票房,《功夫熊貓2》在國內的觀眾口碑也遭遇了“滑鐵盧”。對比《功夫熊貓3》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為83%(《功夫熊貓》是87%,《功夫熊貓2》是81%),在國內豆瓣上的評分則僅有7.7(《功夫熊貓》和《功夫熊貓2》都是8.0),這個成績有多少是受到國語配音的影響,也許從《功夫熊貓3》在豆瓣上的熱門問題首位便是有關國語配音演員方面便可看出。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據“電影情報處”調查統計,大部分(63.9%)的觀眾認為,啟用明星/演員配音對引進動畫的內地票房是有加成作用的,但是面對專業配音演員配音和知名度更高的明星/演員配音,還是有高達72.2%的觀眾選擇了前者。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cr:電影情報處

調查觀眾的意識與行為上的不統一也應證了國內觀眾在面對進口動畫片時的選擇習慣:承認國語版明星是宣傳上的賣點,但真讓自己花錢還是看原配靠譜。

明星宣傳應該服務電影本身

除卻觀眾對國語版明星配音的“固有偏見”,真正引發此次《千與千尋》部分觀眾不滿的還是那組充滿“驚喜”和“爭議”的海報。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在公佈配音演員陣容前,《千與千尋》便因為“宣佈引進”、“正式定檔”上過多次熱搜。背靠“21世紀最偉大電影”“日本票房神話”以及多個一線國際電影大獎光環,在多數喜愛這部動畫電影的觀眾眼中看來,《千與千尋》本身就是最具有保障的票房號召力,並不需要其他外部力量加持。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所以,在電影官方微博公佈配音演員宣傳海報後,以配音明星為主角所拍攝的海報在電影原住粉絲群體中引起不小的討論,儘管海報內容和畫面在極力貼近電影原版人物特點和場景,但在喜愛這部動漫的觀眾看來,原本應服務於影片角色的配音演員成為電影臺前宣傳賣點主角,本身就有喧賓奪主之嫌。

不過根據網視洞察觀察發現,電影粉絲對於國語配音演員的大面積討論爆發是從官方公佈千尋、白龍、無臉男三名核心人物配音演員後開始的,更早之前,關於田壯壯配音鍋爐爺爺、王琳配音湯婆婆&錢婆婆並未出現太多反對聲音。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電影《千與千尋》官方微博下方對於王琳和田壯壯參與配音的評論

這種差別對待從官方微博評論區觀察來看或許能夠發現一些原因。在公佈周冬雨(千尋)、井柏然(白龍)、彭昱暢(無臉男)三名配音演員前,社交媒體上關於千與千尋的討論更多集中於影片本身,而在公佈以上三名配音演員後,原本官博下方的經典臺詞表白評論區瞬間被清一色的粉絲帶圖控評所淹沒,媒體宣傳和網友注意力也從對影片討論上轉移到三名參與配音工作的明星身上。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配音演員公佈前評論區


明星配音總被“反對”,真的是因為實力不行嗎?

配音演員公佈前評論區

所以,與其說電影粉絲觀眾“討厭”國語版配音演員,不如說是“討厭”演員粉絲打擾到他們原有的觀眾討論環境,搶走了原本屬於電影的討論光環與熱點。而造成這種兩方對立局面的背後,是片方對於影片和明星宣傳賣點方面的把控錯位。

明星配音固然是海外影片在國內宣傳時的重要賣點之一,,但當宣傳手段服務明星本人高於電影本身時,這中本末倒置的行為對影片、對明星本人,都不會有太多助力。

以《千與千尋》的成就光環,其實並不需要太多明星效應為之助力,片方在明星配音方面如此賣力宣傳,殊不知是否會重蹈當年《功夫熊貓3》的覆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