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是寫給孩子的一封成長的家書

在上週五,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在國內上映,一部晚了18年的動漫電影,是繼《龍貓》之後的又一部宮崎駿老爺子的動漫。

小時候看的《千與千尋》是這樣的領悟:一個小女孩跟隨父母來到鄉下,誤入了一個怪物的世界;然後小女孩在這個世界冒險,最後帶領自己父母逃離的童話故事。

18年後這部電影再一次搬上了大銀幕,可是長大之後我們再去看《千與千尋》卻有了不同的領悟。

長大後再次看到《千與千尋》其實就是一部成人世界的電影。

《千與千尋》:是寫給孩子的一封成長的家書

在看這一部電影時是處在一個剛踏進成年時代的一個過渡區,也正處在一個對未來、對成年人的世界充滿憧憬的年齡。

覺得前路未知,未來可期,全身充滿力量,可也無比忐忑,如履薄冰。

電影主人公是一個又笨又任性又愛哭的小女孩,是小時候的我們,亦是成千上萬的普通孩子。

在那個年代裡,很多父母的教育都是很簡單粗暴,說白了就是放養式的教育。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被大人這樣說:“你又任性、又愛哭、又笨、這麼沒用,長大到底能幹嘛呢?”

這句話也是劇本里面的湯婆婆所說的。

《千與千尋》:是寫給孩子的一封成長的家書

這部電影看了之後,足以把它當成一封寫給孩子的成長家書。

《千與千尋》:是寫給孩子的一封成長的家書

1成人的世界,時刻都面臨著“成為豬”的誘惑

我知道,成長措手不及。

《千與千尋》:是寫給孩子的一封成長的家書

故事開頭是跟著爸爸媽媽搖搖晃晃的車子,去一個一無所知的陌生之地。帶著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和不安,這段奇特的旅程開始,成長也措手不及地來了。跟所有孩子一樣,千尋對新地方充滿著警戒心,內心也有一套自己的規則感。

在新家安定下來後,一家出去外面走走,千尋的父母在冷冷清清的街道突然發現了一個美食琳琅滿目的免費美食,他們沒有任何質疑和等待,就進去大快朵頤。

《千與千尋》:是寫給孩子的一封成長的家書

直到天快黑下來了,她的父母吃著不肯走,最後千尋進去叫他們的時候,發現他們都變成了豬。

《千與千尋》:是寫給孩子的一封成長的家書

餐廳的老闆,把鞭子抽打在千尋父母的身上,他們發出了跟豬一模一樣的嚎叫,什麼油脂,唾液,食物殘渣全都噴到地面上了。

這樣的食物一看就有問題,可是他們卻跑進去大吃特吃。他們縱容自己的貪婪和慾念,變成了豬,最終變成了被人控制和奴役的動物。

當爸爸媽媽因為貪吃變成豬之後,一直依靠著別人的千尋,第一次發現到了需要自己不顧一切去拯救父母的時候了。

不管是精神上還是身體上,都是措手不及的成長的。

千尋的父母對誘惑的抵抗,其實想想我們現實的成人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對分期付款的東西不斷增加,越辦越多的信用卡,卡卡相抵消,最後把自己弄得喘不過氣來,最後成為銀行卡的奴隸。

《千與千尋》:是寫給孩子的一封成長的家書

不僅如此,許多人因為自己的貪念,從而進入麻痺、盲目的狀態。

因為超前消費的渴求,陷入了網貸的陷阱,最後發現錢永遠也還不完。

因為短暫快感的迷惑,戒不了熬夜的習慣,自身的健康岌岌可危。

因為嘴巴貪戀高熱量、口味重的食物,可是自己卻脂肪堆積,大腹便便。

一個人有慾望很正常,可是如果不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就會像千尋的父母那樣,變成任人宰割的豬,最後連自己的名字都記不起。

2孩子啊,我也希望有人能在你身旁

人的終極本質,是孤獨。

無論是曾經,還是現在,學會獨處,學會一個人拼盡全力,是我想對孩子要說的話。

在剛開始工作的我們,沒有人願意幫你,沒有人願意和你一起,這個世界就是要你自己面對,大家都有自己的軌跡,自己只能堅強。

而電影裡的千尋,如果不努力,就會從這個世界消失,千尋看到自己的雙手已經變得隱隱約約。

這也是所謂的迷失自我,就是如此吧。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什麼是容易的,可人總有一天要踏進成年人的世界。


《千與千尋》:是寫給孩子的一封成長的家書


在成年的世界裡,只有拼命忍住最艱難的時候才能生存下來,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但不努力肯定沒有回報。

你們相信貴人嗎,人生總是很奇怪,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總有一個人會出來幫你的,前提是你在努力的前提下。

千尋也不例外,遇見白龍和無臉男。白龍是真心寵愛千尋的,而無臉男是以為他發出的愛,千尋是給他迴應的人,這就像人情間的溫暖。

白龍遞給千尋的那個魔法飯糰時,那畫面就像你在難以承受的委屈,有一個人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

《千與千尋》:是寫給孩子的一封成長的家書

即便只存在生命中短短的時光,也不怕,這段時光所蘊藏的能量,可以照亮以後的路。

千尋也是好運氣,苦難和艱辛來得剛剛好,溫柔和陪伴,也來得並不晚。

3在孤獨面前,我們都是無臉男

一直希望陪著她的,還有一個著名的角色——無臉男。

因為他太孤單,害怕寂寞,得不到愛的迴應。

而為什麼選擇千尋,則也是因為,在冷漠的妖怪世界中,千尋溫柔地迴應了他。第一天夜色降臨時,看到無數只鬼影飄來飄去,都嚇壞了。可千尋卻看到這個內向的鬼,說“我就不關門了。”

無臉男的守候和付出,只是在尋求愛來填補孤獨的黑洞。

《千與千尋》:是寫給孩子的一封成長的家書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渴望交到朋友,誰對我們一點好,我們便掏心掏肺地想要回饋給對方。為了合群,我們會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說一些違心的話,極盡努力去討好和巴結那個群體裡的人。

無臉男的卑微和討好中,都有我們的影子。因為我們都害怕在孤獨的路上。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但永遠不要忘記當初陪你乘車的是哪些人,也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當年的模樣。

生活從來不會虧待一個努力且積極向上的人,哪怕深處困境也不要忘記善待他人,善待他人便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也許幸福會遲到,但不會缺席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