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要想將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就要求您要掌握相關的維護健康的知識。首先就要知道是什麼導致我們得病,也就是病因。如果知道了病因,我們就可以遠離病因,進而遠離疾病。

病因不清

幾年前醫院的朋友碰到一位母親,她到病理科給她16歲的孩子拿檢查結果。

醫院裡的病理科是做診斷的,所有科室切下來的東西都要送到病理科做診斷,來最終確定是什麼病。病理科的工作性質有點像法院,如果診斷成癌,那就相當於是死刑,良性腫瘤——死緩,也有個別無罪釋放的。

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鼻咽部腫瘤

這位媽媽一看到診斷,眼淚就流出來了。她16歲的孩子,鼻咽部長了一個很惡的惡性腫瘤,沒有活下來的希望。她問那位朋友,這個病是怎麼得的。朋友看到這個診斷,這個孩子的年齡,再看到她的樣子,朋友也很難過。人生才剛剛起步,人世間的酸甜苦辣還沒有體驗到,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還沒開就凋謝了,這是最殘酷的。朋友無言以對,想安慰她又不知道怎麼說,只好說:“病因不清楚,不知道怎麼得的,認倒黴吧。”

醫科大學上課時,講到病因部分,往往很簡單,因為課本上對絕大多數疾病病因的描述都是四個字——病因不清。

Ⅱ型糖尿病的病因?

醫學發展到今天,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對病因的認識。為什麼有那麼多病是病因不清?這與醫學的發展模式有關。

有一天,一位醫學前輩說想寫一篇關於Ⅱ型糖尿病的文章,他說他覺得到目前為止,大家對糖尿病原因的認識是不準確的,他認為糖尿病的原因不在於胰腺和胰島素,而在於肝臟。於是,我們馬上想到的是 “你得做實驗,養大鼠,造模型證明。” 但是他說,他不做也知道,這個實驗的成功率不會高。為什麼呢?

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Ⅱ型糖尿病

您想想,大鼠吃什麼,人吃什麼,要想讓大鼠患上真正的Ⅱ型糖尿病並不容易,每天得給大鼠吃高熱量、高脂肪、高糖、低蛋白、低纖維食物。而這些傢伙發不發病還與它們以前的營養狀況有關。事實上,大鼠每天的營養比我們人的均衡,它們底子好——也就是說,他們肝臟很好,讓它們得糖尿病也很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鼠的生命短,雖然理論上能讓它們100%得病,但事實上一定是還沒等發病就老死了。因此這個實驗要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

急性病 vs 慢性病

每個人都知道,疾病按照發病的快慢、進展的快慢、病程的長短可以分為急性病和慢性病。而形成這種劃分法的根本原因是急性病和慢性病的病因有各自的特點。

  • 急性病的病因明確,強度大,對人體進行集中打擊。如細菌感染、車禍、喝農藥中毒等等。

  • 慢性病的病因往往不明顯,病因複雜,是強度較弱的一種或多種損傷因素長期不斷地作用於身體而最終發病。

您被車撞倒是因為車的衝擊力太大了,這就是急性病的表現。另一種方法也可以讓您倒下,比如您要通過一條走廊,但走廊的兩側都站著人,您走過每一個人的身邊時,那個人都會打您一下,有的人是用拳頭打(一種病因),有的人是用腳踢(另一種病因),有的人是用木棍打(又一種病因),還有的人是用鞭子抽打(又一種病因),您走得異常艱難,最後終於支撐不住倒下了。您能說清是誰把您打倒的嗎?說不清。您倒下是因為不斷受到各種各樣的擊打的結果,是所有打擊的累加造成的。這就是慢性病病因的作用原理。

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慢性損傷就像一個人走過這條充滿危險的走廊

一口氣喝一瓶農藥,您一定是急性中毒。每天喝一小口慢慢“享受”,您一定是慢性中毒。肥胖是慢性病,所以才有“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的俗語,肥胖不是因為您多吃了一個饅頭或多吃了一盤餃子造成的,而是因為今天多吃點兒這個,明天多吃點兒那個,長期這樣下去,造成營養嚴重不均衡而導致的。所以慢性病的病因不容易說清但容易理解。

所有的慢性病都是生活方式病

很多人說「病是吃出來的」。這句話不全面,但有一定的道理。

有一次聚會,有一個朋友不喝酒,他說自己有嚴重的脂肪肝和高血脂,這跟他以前喝酒有直接關係,喝酒傷肝嘛。所以他就不喝了。我問他喝了多少年的酒,他說近二十年。我就對他說:“你看今天這麼開心的場合,你不喝不是掃興嘛,再說了,喝二十年才喝出這麼個結果,說明喝這一回不會嚴重到哪兒去,喝一點嘛。”

您覺得我說的對嗎?我是把「病是吃出來的」這個道理給反用了一下。也就是說,您的脂肪肝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多吃一口肉多喝一杯酒才得的這個病。這就是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導致的病。

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日常生活方式

現代人們越來越追求舒適,原有的生活方式幾乎被徹底改變,關鍵問題是這些改變幾乎都是不合理的,是有害的。

  • 以前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的人們喜歡夜生活,甚至成為一種時尚。但作息方式打亂了身體的生物節律,引發了包括胃病、關節痛、肌肉痛和睡眠障礙等很多病。

  • 以前我們坐小凳子,今天我們坐沙發,沙發還沒坐壞,自己的頸椎腰椎先坐壞了。有一個小賣部的朋友,早上6點到晚上12點永遠坐在門口,腰、肩、頸病,胃病和前列腺肥大,一個不少。

  • 以前我們辦事是走著去或跑著去,今天我們走、跑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一天到晚根本不動,導致身體快速老化。

所以要想把慢性病徹底治癒,就要徹底改掉我們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否則即使當時治好了,只要生活方式不改變,那個病早晚還會再回來。

人體就像大樓

那麼各種疾病從哪裡來呢?

其實,大多數疾病都是因為「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而造成的。人是處在兩個環境中的,即內環境和外環境。

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人體內外環境示意圖

「內環境」就是我們身體的細胞所處的環境。細胞您可能沒見過,不過您肯定見過磚頭,其實細胞跟磚頭一樣,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 學醫時,光解剖學就學了整整一年,其實哪裡有那麼難,人長得跟大樓一樣。磚按照一定的方式一排列,一個屋子就出現了,而細胞按照一定的方式一排列,就形成了器官。比如肝,就是肝細胞按一定的方式排列而成的。

  • 一說器官,我們就比較清楚了,肝、腎、心、胃等都是器官。屋子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就組成了一層樓,而器官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就組成系統。比如消化系統,就是器官按一定方式排列而成的,上邊是口腔,接下來自上而下是食管、胃、腸(小腸、大腸)、肛門,這不是按一定的方式排列而成的嗎?

  • 一層樓一層樓地壘起來,大樓就形成了。而十大系統一組合,就組成人了。裡邊也很像,大樓有水管、暖氣管,我們有血管。大樓有下水道,我們有腎臟、膀胱。大樓有電線,我們有神經。大樓沒腿,我們有腿,所以大樓不能動,我們能動,我們是“可以移動的大樓”。

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人體和大樓結構的比較

用磚建大樓,不是把磚簡單壘起來,磚和磚之間要有水泥、沙石等黏著物。細胞也是這樣,細胞之間也有黏著物把細胞相互黏起來。因此內環境就是細胞黏著物的環境狀況。內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細胞的完整性和功能狀態。

您想想農村的廁所,經常有人衝著牆角小便,時間一長,牆角的磚就先掉粉了,磚掉粉可不是小便直接把磚澆壞的,而是尿液跑到了磚之間的縫隙裡,就等於磚整天泡在尿液裡,時間一長,磚就壞掉了。細胞也一樣,當內環境有問題時,細胞不可能有正常的功能。

  • 內環境這個東西極其重要,血液帶來的氧氣和營養不是直接提供給細胞,而是存放在內環境裡,等細胞需要時,細胞再從內環境裡取。

  • 細胞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廢物,也不是直接排到毛細血管裡,而是排到內環境裡,然後再從內環境裡進入到毛細血管被帶走。

也就是說,內環境是細胞之間的空隙,是細胞和血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您說內環境重要不重要?

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人體內環境示意圖

疾病的來源 —— 損傷

那麼疾病是怎麼得的呢?「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是最常見的。可能很多病看上去跟外部環境關係不大,比如有一類病,叫做自身免疫性疾病,聽起來好像是自己身體內部出了問題,其實,只要您細心觀察,會發現歸根到底都跟外部環境中的損傷因素對內環境的破壞有關係。

「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主要通過三大途徑進入身體,即「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

呼吸道接觸的就是空氣和香菸等,空氣本身是沒什麼毒性的,但空氣汙染會危害到每一個人。

消化道接觸的有食物、水還有酒等,食物和水中的有毒物質(如農藥等)也危害到我們的健康。

皮膚這一途徑容易被人忽視,其實皮膚的吸收能力很強。您看各位女士,每天往臉上塗很多東西,您見誰的臉皮厚了?都吸收了。我記得以前在農村給棉花打藥,棉農都是揹著一個桶,一手打氣,另一隻手拿著噴霧頭往前走,天氣很熱,就穿一個小單衫,一邊打氣,一邊往前走,過一會兒一看,棉花還站著呢,結果他倒下了——農藥中毒了。他又沒有喝農藥,怎麼就中毒了?就是因為藥霧飄到單衫上,再通過皮膚吸收了。而且皮膚的吸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受意識支配,有毒的氣體可以不聞,有毒的東西可以不吃,皮膚可不管,別讓它捱上,捱上就吸收。所以皮膚每天都會從衣物和空氣中吸收很多有毒物質進入身體。

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有害物質進入人體的三大途徑

正如前面所說,您吸一口氣,喝一口水,吃一口飯,都會把身體傷著,為什麼呢?因為空氣中、水中、食物中有大量的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主要從哪裡來的呢?也就是說損傷因素在哪裡呢?損傷因素主要源於汙染。

您想想,30年前,我們的頭頂上是藍天白雲,今天呢,在許多大城市中我們很少再見到藍天白雲了。30年前,晴天時,我們一描述就是陽光明媚,今天呢,有陽光也不明媚了。空氣的質量很差,教您一種快速檢測空氣質量的方法,這種方法很簡單,就是看看在您和遠處的樓之間有沒有煙霧,有,空氣質量就差,煙霧越多越差。沒有就是好天氣。我們以前總是說今天太陽真好,是個好天氣,其實晴天不一定是好天氣,空氣質量好的時候才算是好天氣。而今天這樣的天氣往往只出現在風后、雨後、雪後了。我以前是很愛運動的,經常晨練去跑步,現在卻不敢去跑步了,對此,我對幾位朋友開玩笑道,我現在如果還去跑步,怕的是四肢倒是強壯了,可“賺”一個肺癌回來了。

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大氣汙染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美國航天局兩顆人造衛星“Aqua”和“Terra”曾給中國的華北地區拍過一些衛星照片,工業活動造成的煙霧和塵埃覆蓋在中國東部低窪地區,而且這種煙霧情況在中國這部分地區很普遍。為什麼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肺癌的病人越來越多?跟大氣汙染有直接的關係。而且您要知道,大氣汙染不僅僅是傷害我們的呼吸系統,有毒的汙染物會通過皮膚和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進而周遊全身,對全身各系統都有廣泛的傷害。

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我們喝的水質量怎麼樣?我記得小的時候,也就是30年前,我們的村東邊有一條小河,小河裡水不很多,但從沒幹過,長著茂盛的水草和蘆葦,河裡邊的魚因水草和蘆葦而有很好的保護,撒網捕魚的人望河興嘆,毫無辦法。但我的弟弟很有辦法,在捕魚的季節,他每天傍晚就把帶有魚餌的魚鉤投到河裡,第二天早上去取回,我家幾乎每天都有一條大魚吃。去取魚也是一件麻煩事,因為魚上鉤後,不會甘心,拼命想跑掉,導致魚線和蘆葦、水草纏得一塌糊塗,要費一番工夫才能把精疲力盡的魚提走。儘管如此,但非常開心,他甚至樂此不疲。而今天那條溝還在,但水早已乾涸了。、

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今天的北方嚴重缺水,地下水嚴重缺乏,甚至導致地面向下沉降。在北方還有一句順口溜,說十條河九條幹,還有一條在汙染。南方是不是好一些呢?南方的水確實比北方多,但水體的汙染也是隨處可見,我們不斷地在網絡和報紙上看到養殖魚因水汙染而大面積死亡的報道,養殖戶看著自己辛辛苦苦養的魚全部死光,欲哭無淚。想想看,在您居住的地方,有沒有水質嚴重下降甚至是極度汙染的河流或其他水體呢?多少原來清澈見底的河流變得汙水橫流甚至臭氣熏天,多少綠水變成黑水、紅水、白水而不再與清山匹配。水汙染造成的危害難以想象,更可怕的是,在全國很多地方,農民們用汙水澆地。當汙水在河裡時,可以建汙水處理廠來處理,但如果汙水跑到了地裡,想處理就難了,只有通過人吃食物來“處理”了。其實大量的汙染物已經進入我們的食物鏈。

科學家論疾病的根本來源-外環境中的損傷因素破壞了內環境穩定

日常化工用品也是一個重要的損傷因素。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日化用品包圍的時代,我們的衣服是化纖的,洗衣服的、刷碗的、擦地板的、洗澡的、洗頭的等等,全部是日化用品,這些產品極少是生物可降解的。這些物質都會通過皮膚進入身體,損傷我們的身體,空氣中的汙染物也在不斷地通過皮膚進入身體。

汙染到底能有多大危害呢?我們去很多嚴重汙染的河流兩岸的農村看看就知道了。在那些河流附近的很多村莊,疾病的發生率普遍較高,而且病種廣泛,胃炎、胃潰瘍、各種皮炎、皮疹等各系統的疾病,包括各種各樣的癌。您能明白這些疾病的病因嗎?汙染物中的各種損傷因素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進入身體損傷您的各系統,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而損傷是隨時隨地發生的。所以各種疾病的發生都緣於外界損傷因素隨時隨地的損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