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鑑賞 銅幣中的精品

錢幣 紀念幣 中國近代史 中國歷史 古方雅軒閣 2017-06-23

大清銅幣

大清銅幣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而如今,大清銅幣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近幾年大清銅幣一度成為收藏界追捧的寵兒,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動輒上百萬的天價。據瞭解,香餑餑的“大清銅幣”收藏價值極高,但是“大清銅幣”存世量較為稀少,極為難得。

錢幣鑑賞 銅幣中的精品

戶部大清銅幣當制錢十文,此枚戶部大清銅幣屬銅幣稀罕珍品。該錢幣表面包漿自然、歷史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極具收藏價值和觀賞性。藏品在柔和的光線下散發出一種淡淡的靈氣,正面圈內鑄有“大清銅幣”,珠圈外上環鑄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左右分列“戶部”字樣,底部鑄貨幣價值。背面內圈鑄有神龍騰飛圖騰,外圈鑄有英文,品相較為完好。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當時社會文化一斑。此枚戶部大清銅幣當制錢十文,背面是一條栩栩如生的神龍。在中國,收藏家極其喜歡這枚錢幣,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民間傳說,“大清銅幣當制錢十文”背面的龍,能增加一個人的氣運,使其時刻在龍氣的保護下,趨吉避凶。所以這枚錢幣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愛。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銅元收藏研究中數量很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品類,甚至可以說是民國銅元的主體品種。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在頒佈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這就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的由來。

紀念幣市場的發展,讓不少紀念幣在市場上的收藏價格都成倍的翻漲,早在1997年3月的上海首屆近代銀幣拍賣會上,一枚1929年發行的“孫中山開國紀念幣”,拍至55萬元高價成交。在2007年開始已經在拍賣上突破八十萬元大關,在2013年的時候,再次出現一枚“孫中山開國紀念幣”,那時候經眾多收藏家激烈爭奪,最終以110萬成交。

錢幣鑑賞 銅幣中的精品

此開國紀念幣,為隸書版銅元,直徑2.8釐米,約重7克。紅銅質。正面無圈,中心為兩面相交的旗幟,綬帶的雙結釦在上,下有穗,左右邊花較簡。上方是“中華民國”四字,下方為“開國紀念幣”五字。背面中心幣值“十文”兩字居中,下方由飽滿的麥穗和舒展的豆葉相環繞。珠環雙圈外上緣為英文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和下緣為英文 TEN CASH(十文)。藏品包漿入骨,流通痕跡,保存較完好,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