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普陀山 觀音 五臺山 日本 佛教 佛像 舟山 心底清淨皆普陀 2019-07-04

不肯去觀音院,位於紫竹林,紫竹林是觀音修道的地方,裡面有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不肯去觀音院。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黃色矮牆圍著三間質樸的佛堂,佛堂中終年香菸繚繞,這就是不肯去觀音院,可乘坐1號線到“紫竹林”下車。不肯去觀音院於1980年得以重建。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據歷代山志記載,大中十三年,日本僧人慧鍔從五臺山奉觀世音菩薩像回國,船經普陀山洋麵受阻,以為菩薩不願東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張姓居民供奉,稱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普陀開山供佛之始。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紫竹林庵位於百步沙南潮音洞西上。山門正對波光瀲灩的蓮花洋,東南與洛迦山隔海相望。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宋代,這裡始建「觀音巖寺」,後圯。明正德年間,因寶陀寺久毀,僧淡齋恢復大寺,又在嘉靖倭亂中盡毀。萬曆末建聽潮庵,崇禎年改名潮音洞庵。民國八年(1919)修建,康有為題庵額「補紫竹林」。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踏進紫竹林長廊,朝山禮佛的香客就會聽見蓮花洋的梵唄。人的生命之旅就是不斷的參悟,好像穿越這條長長的廊道,前面是海闊天空,後面是忘言青山,我的心靈日出落在哪裡?費思量!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紫竹林庵圓通寶殿供奉的漢白玉紫竹觀音坐像,,兩邊柱聯雲:「上同諸佛,斷惑證真現卅二應身;下合眾生」,尋聲救苦施十四無畏。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紫竹林庵圓通寶殿供奉的漢白玉紫竹觀音坐像,,兩邊柱聯雲:「上同諸佛,斷惑證真現卅二應身;下合眾生」,尋聲救苦施十四無畏。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惠鍔,唐代東瀛留學僧。他曾先後三次入唐求法。鹹通四年(863),惠鍔從五臺山中臺精舍請得觀音坐像回國,舟過蓮花洋濤怒風飛,觸新羅礁,漂至潮音洞附近。與新羅商人一起將觀音像請到潮音洞上,誅茅縛寮,敬置聖像。山民張氏舍宅供奉觀音像,俗呼「不肯去觀音」。後梁貞明二年(916)在張氏宅址建「不肯去觀音院」。這段「佛選名山」的故事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話,也是普陀山成為觀音道場發祥年代的重要史實。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唐鹹通四年(863)日本僧人惠鍔第三次入唐求法,朝禮五臺山時至中臺精舍,見觀音妙相莊嚴,懇請迎歸日本,寺裡高僧從之。惠鍔負聖像航行到昌國馬秦山(今舟山朱家尖石牛港口),忽狂風惡浪,海上冒出無數鐵蓮花,阻舟前行,觸新羅礁。惠鍔下跪祈禱:「若尊像不願東渡,當從所向建造精藍」。此時,見蓮花洋出來一青牛,大口吞吃鐵蓮花,舟漂至潮音洞停泊。惠鍔夜得一夢,第二天告之船上眾人,大家認為一定是觀音菩薩不願東去所以託夢,於是一起搬聖像上岸,並搭建茅寮留置,祈拜後上船。山民張氏舍所居之宅供奉,俗呼「不肯去觀音」。後梁貞明二年(916)在張氏故址建「不肯去觀音」,後改名寶陀觀音寺,即今普濟禪寺。因此,「不肯去觀音」入山,被視作普陀山觀音道場的發祥2。007年,普陀山佛教協會將殿院改建成仿唐式結構,在其西側築「日本三十三觀音靈場」長廊。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仿唐代風格改建的「不肯去觀音」院2002年竣工落成,在其西側築「日本三十三觀音靈場」長廊。此為來自日本三十三座供奉觀音寺庵的主尊。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紫竹林庵前的香火銅鼎基座上,銘鑄一條蟠龍。到紫竹林、不肯去觀音禪院、潮音洞的香遊客,經過銅鼎都要摸摸這條龍。據說,從頭到尾摸這條龍,人的一生就能命運亨通,平安順達。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晴旅~普陀山之不肯去觀音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