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哲:彈劾朴槿惠,這活幹得有點糙

朴槿惠 韓國 盧武鉉 美國 澎湃新聞 2017-04-04

主講人:史哲(國際關係博士)

主題:朴槿惠、薩德和朝鮮半島

地點:廣州購書中心

主辦:國際問題自媒體“世界靈敏度”

【編者按】

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定於2017年3月30日就是否批捕前總統朴槿惠進行審理。此前的3月10日,韓國憲法法院以全票裁定,2016年12月9日韓國國會對總統朴槿惠的彈劾成立,其總統職權即刻停止。朴槿惠成為韓國曆史上首位因彈劾而下臺的總統。

2017年3月19日,在國際問題自媒體“世界靈敏度”於廣州購書中心主辦的一次學術演講活動中,國際關係博士、廣州資深媒體人史哲就朴槿惠遭彈劾及相關議題,與聽眾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史哲博士認為,成功彈劾國家元首,是韓國一個了不起的制度性成就,但與此同時,此事說不上是一場庶民的勝利,反而恰恰因為民間太急切,使得這次彈劾技術含量偏低,未來引發制度改進的可能性不大。

以下是史哲博士演講的文字記錄稿,由活動主辦方獨家授權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發表:

史哲:彈劾朴槿惠,這活幹得有點糙

國際關係博士、資深媒體人史哲

2017年3月10日上午,韓國憲法法院以8票對0票通過對總統朴槿惠的彈劾案,決定即時生效,朴槿惠成為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以來第一位被彈劾下臺的總統。從2016年10月24日韓國JTBC電視臺首次報道崔順實幹政醜聞,到朴槿惠被彈劾下臺,中間只有短短的四個多月。這個過程,無論是與韓國曆史上的盧武鉉彈劾案,還是美國曆史上的尼克松彈劾案、克林頓彈劾案相比,都快得不可思議。在如此倉促的時間裡成功彈劾國家元首,當然是韓國的一個了不起的制度性成就。但與此同時,它說不上是一場庶民的勝利,反而恰恰因為民間太急切,使得這次彈劾技術含量偏低,未來引發制度改進的可能性不大。

倉促的彈劾

在朴槿惠下臺的過程中,反樸槿惠的韓國民間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JTBC電視臺播出崔順實幹政新聞的當天晚上,很多韓國人就連夜跑到街上機會,要求朴槿惠下臺。

之後的每個週末,都有大量民眾聚集倒樸,每次都人山人海,場面非常壯觀。可想而知,韓國民眾對讓朴槿惠下臺是多麼焦慮,恨不得她趕緊離開青瓦臺(韓國總統官邸)。

這種事事求快的心理,現在已經成了韓國國民性的一部分。如果你經常去韓國的話,最早學會的韓文詞可能除了“An-Niang”(你好),就是“Ba-Li”(趕快)。在韓國街頭,能聽到各種語調的“Ba-Li”。事實上,這個詞在朝鮮時代之前,根本不足以用來概括韓國人的性格。

但近代以來,韓國先是被日本佔領,繼而接受美國的託管,還和中國短兵相接,這時韓國人發現,所謂的三千里江山,根本就不夠往後撤的,退一步就是大海。國運的多舛,加上1948年建國之後經歷的長期獨裁統治,韓國人希望能夠快一點建設獨立的現代國家。所以,從經濟起飛開始,他們總會強調,快一點、更快一點。舉一個例子,日本人推廣垃圾分類大概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中國的廣州已經搞了十多年,感覺似乎沒什麼成效。而韓國2006年初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大概9個月時間就實現了第一階段目標,垃圾分類達到了城市垃圾處理量的30%左右。在這些方面,韓國人的“快快快”是一件好事。但問題是,制度的進步是一個慢功夫,急是急不來的。

在韓國憲法法院宣佈彈劾案結果的當天上午,有一個很有趣的細節:憲法法院代院長李真美到達後被媒體拍到一張照片,照片上,她頭上的紅色髮圈歷歷在目。以我對韓國人的瞭解,韓國人對個人的服飾、妝容、禮儀是極講究的。一個人平時哪怕是出去買一瓶水,都不會隨便拿一件衣服穿上就走。遇重大場合,一定會提前一兩個小時化妝、選衣服。但李真美院長在這樣一個歷史性時刻,作為一位有身份的女性,在那麼多媒體的鏡頭面前,居然在服飾上出現了這麼大的一個紕漏,這在韓國是難以想象的一件事情。

這個細節說明,朴槿惠彈劾案的過程是多麼的緊張和倉促。從10月24日媒體首次報道,到12月9日國會通過彈劾,中間只有大約45天。這45天都要幹什麼呢?國會要任命特別檢察官,組建特檢組,然後由這個特別檢察官領導的團隊對新聞媒體的報道進行核實,收集證據,形成證據鏈條,確定起訴的罪名,形成報告書,再把它遞交給國會。12月9日國會通過彈劾到3月10日,中間滿打滿算只有90天,而韓國法律規定的彈劾審查期是180天。我們知道,一般民事訴訟從立案到審判,通常都要60天到90天,如果影響比較大的話,幾年以上也是常有的事情,而彈劾一個總統,總共有13項罪名,卻能在135天裡一氣呵成。據說,在這90天裡,大法官們幾乎是連軸轉地查看卷宗、思考,直到宣佈彈劾結果當天的凌晨3點還在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的彈劾,其質量可想而知。

幾個彈劾案的比較

我們可以把朴槿惠彈劾案和十幾年前的盧武鉉彈劾案做一個比較。盧武鉉2003年2月就任總統,不久就遭遇到大麻煩,一是他的親信被指在競選期間收受非法政治資金,二是他在國會選舉前公開表態支持自己所在政黨,被指違反了《選舉法》中總統應在國會選舉中保持中立的規定。

2003年11月10日,韓國國會通過議案,任命特別檢查官調查上述事情。11月25日,盧武鉉否決了該法案。12月4日,國會再次通過特檢法案。2004年3月8日,韓國檢察機關公佈了對非法政治資金的中期調查結果,韓國兩大在野黨隨後以總統違反選舉法、總統親信收取政治資金和總統對經濟不振承擔責任等三項指控,於9日向國會提交彈劾總統動議案。3月12日,韓國國會通過了對盧武鉉的彈劾,盧武鉉被停職,由總理高建擔任代總統。2004年5月14日,憲法法院駁回彈劾案,盧武鉉立即恢復行使總統權力。這次彈劾時間也不長,但事件的發酵、預熱則有大半年,比朴槿惠彈劾案的時間要充足很多。

再看看克林頓的彈劾案。克林頓1991年1月20日上任美國總統,1994年5月,有女性指證克林頓在擔任州長期間性騷擾,在此案的訴訟過程中,牽出了萊溫斯基事件。1998年1月28日,司法部長珍妮特•雷諾授權獨立檢察官斯塔爾調查此事,9月9日,斯塔爾結束了調查,向國會遞交了一份長達445頁的對克林頓的調查報告和36箱附件。1998年10月8日,美國眾議院啟動彈劾調查,並於12月19日通過了彈劾。1999年1月7日,參議院開始對克林頓進行彈劾審判。2 月12日,彈劾被否決。這件事情前前後後差不多有5年時間。

再對比一下尼克松彈劾案。1972年6月17日,以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顧問詹姆斯•麥科德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事件發生後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蓋開脫,但在隨後對這一案件的調查中,尼克松政府裡的許多人被陸續揭發出來,並直接涉及尼克松本人,從而引發了嚴重的憲政危機。1973年10月31日,美國眾議院決定由該院司法委員會負責調查、蒐集尼克松的罪證,為彈劾尼克松做準備。1974年8月8日,尼克松辭職。從“水門事件”爆發到尼克松辭職,中間的時間超過2年。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美國的兩次針對總統的彈劾,時間都很長,前前後後幾年時間,給出的罪名也是很紮實的。克林頓是偽證罪和妨礙司法,尼克松的罪名非常非常多,而且是觸犯了美國人的底線,包括妨礙司法、濫用總統權力、藐視國會等,這些罪名在法律構成要件上都有嚴格的規定,很嚴謹。而韓國的兩次彈劾,第一次稍好一點,但某些罪名是政治性的,比如盧武鉉的“對經濟不振承擔責任”的罪名,這是一個法律上沒有規定、也永遠找不到直接證據的罪名,沒有人能夠證明盧武鉉和韓國經濟不振之間的關係。

朴槿惠的彈劾案,硬傷就更多了。濫用職權干涉公職人員的任免、侵害公務員制度、侵犯輿論自由、在世越號沉船事件中總統違反生命權保護義務和未能誠實履行總統權力等指控,都被憲法法院駁回,認為證據不足。憲法法院認為,沒法證明一些公務員的辭職和朴槿惠插手有關,也沒法證明朴槿惠包括她的班子給某個報社施加了壓力,同時認為朴槿惠在“世越號”出事當天的行蹤與彈劾無關。在證據薄弱,相關的文書、旁證、錄音等很不足的情況下,相關罪名卻被堂而皇之地放在提交給憲法法院的起訴書裡頭,韓國的檢察官實在是過於兒戲了。

而被判決成立的“允許崔順實幹涉國政及濫用職權”的罪名,其實也有很大問題。朴槿惠要好友崔順實給她提供一些私人的意見和諮詢,這是否就是干涉國政?大財團捐款的對象是崔順實控制的基金會,朴槿惠本人並沒有拿錢。朴槿惠如果準備充分一點,有一個好的律師團隊,免去相當的責任並不是不可能的。

在現代社會,彈劾一個總統是很嚴肅的事,必須慎之又慎。除非犯了叛國罪等大罪,一般輕易是不會通過彈劾的。朴槿惠彈劾案是韓國曆史上的大事,作為一個憲法案例,應該力求在任何一個環節都做到無懈可擊、能經得起歷史的推敲。這就要求法官必須要排除所有的干擾,做出獨立的、只基於法律的判決。但事實上,在很短時間裡做出的8比0的判決,好像是為了迎合民眾,給他們的示威一個圓滿的交代。這給人以很兒戲的感覺。

撕裂的韓國

圍繞朴槿惠彈劾案,韓國社會目前的撕裂程度,可以和臺灣藍綠對立時代夫妻親戚反目的情況相提並論。韓國人告訴我這樣一個真實案例:一對男女準備結婚,婚期都定好了,男女一起去拜訪家長,僅僅因為對彈劾朴槿惠有不同看法,結果婚也結不成了,父母堅決不同意。

過去在韓國,要判斷一個人的保守與進步,首先要問的問題是你對朝鮮的態度,如果你支持對朝鮮採取比較強硬的政策和制裁,反對朝鮮擁有核武器,那你基本上是屬於保守派。如果你支持對朝鮮接觸,支持金大中的“陽光政策”,那就屬於進步派。朴槿惠彈劾案出來後,出現了新的保守進步評價標準,也就是是否支持彈劾,支持的屬於進步派,反對的就屬於保守勢力。而且它有一個大致明顯的年齡劃分,反對彈劾的年齡偏大,支持彈劾的則基本都是年輕人,至少差了一個世代,這導致不少夫妻反目,父母子女關係緊張。因為年輕人基本上是支持彈劾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反對彈劾的,所以這個時間段,很多年輕人不去父母家,也不要父母帶孩子。(金大中生於1924年,卒於2009年,1998年至2003年擔任韓國總統。——編注)

這種事情在韓國曆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因為韓國人是很重視親情的。而由於朴槿惠不服判決,表示歷史會證明自己的清白,預計這種撕裂的情況還會持續下去。

很多人覺得彈劾是一場庶民的勝利,靠民眾搞燭光聚會就把國家元首給罷免了。但我覺得,恰恰是因為民間太急功近利,壓縮了本來應該有的思考、討論的時間,導致這次彈劾技術含量太低,因而其觸發的進步空間也註定極其有限。如此倉促的彈劾,未來也會鼓勵人們採取這種短平快的辦法來解決複雜的政治問題,這對韓國的政治穩定不是什麼好事情。

從人均GDP來看,韓國無疑是一個發達國家。但在制度層面,傳統在政治制度、思維模式、行為方式上的刻印非常深刻,這個沒辦法靠急性子一蹴而就地加以改變,也不是靠經濟就能扶起來的。改變需要慢慢的積澱,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一個沒有政治家的時代

1988年韓國進入民主化時代以來,沒有一個總統可以逃得出親屬和親信的魔咒。全斗煥的兒子和妻弟因為逃稅而被判刑。繼任總統盧泰愚的女兒因攜帶19萬美元現金入境美國,在1993年被美國法院判緩刑。一向自詡清廉的民選總統金泳三儘管公佈了自己的財產,但仍因為兒子的腐敗醜聞而丟盡了顏面。民主鬥士金大中總統,有12名親屬涉嫌腐敗,三個兒子均鋃鐺入獄,令他英名毀於一旦。以廉潔自持著稱的總統盧武鉉則因妻子和胞兄受賄,羞憤之下跳崖自殺。其後的總統李明博出生寒微,靠個人奮鬥當上了現代建設的CEO,但同樣因為哥哥的受賄醜聞而灰頭土臉。朴槿惠不準弟弟妹妹靠近青瓦臺,最終卻載在閨密身上。這說明韓國的體制在這方面有重大漏洞,但大家只顧著指責朴槿惠,卻沒有人追究制度上的原因。(全斗煥生於1931年,1980至1988年擔任總統;盧泰愚生於1933年,1988年至1993年擔任總統;金泳三生於1927年,卒於2015年,1993年至1998年擔任總統;盧武鉉生於1946年,2009年5月自殺,2003至2008年擔任總統。李明博生於1941年,2008至2013年擔任總統。——編注)

朴槿惠下臺後,有二三十個人冒出來要選總統。我問了韓國人,這些人裡邊哪一個你們覺得印象比較深?基本上我問10個人,9個答不上來。目前民調支持率最高的文在寅,人們除了記得他是盧武鉉的助手之外,記不得他做過其他什麼事情。很多人因為愛盧武鉉,愛屋及烏而支持文在寅。文在寅在“世越號”出事後用絕食表達抗議,但早年 “世越號”老闆曾經因其他事被抓,是文在寅保出來的。因此,也有人調侃說“世越號”出事都怪朴槿惠,但文在寅才是罪魁禍首。

排名第二的是安熙正,他是一個實幹家,自2010年起擔任忠清南道知事至今,相當於我們的省長,而且是韓國17個地方自治單位中最年輕的首長,以優秀的地方治理能力著稱,有些韓國人甚至為此移居到忠清南道。可惜的是,他和文在寅是同一個黨的,而文在寅資格更老、聲望更高。

排名第三的是安哲秀,他是醫學博士、企業家、計算機病毒專家,首爾大學融合研究生院院長,計算機殺毒軟件企業安博士研究所創始人,是典型的跨界成功人士。安博士安全產品在韓國的市場佔有率一直排名第一,遠遠高於其他國內及國際廠商。他在實業方面有很多的政策,尤其現在韓國經濟不景氣,很多人覺得他會在這方面有所作為。但從民調上看,他已經被好幾個人超越了,所以我對他並不是特別看好。

還有一個因為朴槿惠彈劾案冒起來的候選人叫李在明,是城南市的市長。他被稱為韓國的“大嘴”、“韓國特朗普”,就是說他經常會有出格的言論。這個人是在野黨中最先提出朴槿惠應該辭職的高級人物。其他候選人的政綱基本都有前因後果的論述,李在明的政綱簡單粗暴,比如:如果當選就把“薩德”廢了;不應該對朝鮮實行嚴厲的制裁措施;重新檢討跟美國的關係;重新檢討此前朴槿惠跟日本簽署的關於慰安婦問題的協議。他的表述方式跟特朗普一模一樣,但政治立場完全顛倒,特朗普是真正的保守派,李在明是一個進步人士,只不過他顛覆了韓國社會此前的很多認知。李在明的支持率上升的很快,但還趕不上上述幾個人。

從以上情況看,在5月9日的總統選舉中,文在寅當選的可能性目前最大。而在“薩德”問題上,文在寅此前表示傾向於和中國協商解決。對此,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