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一個半小時談五大問題,特朗普發起與普京通話有啥不尋常?

俄羅斯有句諺語:“遲來總比不到好。”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罕見地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一口氣通了一個半小時電話。在俄美關係跌至歷史冰點、連“普特”碰個面都被迫只能隔空“確認眼神”的情況下,此番長談雖姍姍來遲,但實屬難得。信息量巨大的通話,蘊含哪些不尋常?

“大山”變成“小老鼠”

首先,時間不尋常。

眾所周知,普京與特朗普的直接交流次數少之又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要數去年7月兩人在赫爾辛基的正式會晤。當時是一對一私聊,原本安排半個小時,但最後整整聊了兩個多小時。其他多數情況,二人都屬於“邂逅”——去年的巴黎會晤,人們只能從普京“豎起的大拇指”和特朗普的“神祕眨眼”中猜測二人的友情。等到阿根廷開G20峰會,原本安排好的“普特會”索性因為俄烏紛爭而告吹了。兩位大佬要做個推心置腹的長談,還真不容易。

然而這次,兩人不但通了話,還持續那麼長時間,頗有些出乎意料。《國會山報》指出,這是“通俄”調查特檢官米勒報告發布後特朗普首次與普京通話,而且由特朗普發起。

上月中旬,在挑動全美神經的“通俄門”調查持續22個月後,美國司法部發布米勒調查報告刪節版。448頁的報告概述了俄羅斯如何“廣泛、系統地干預2016年大選”。報告指出,調查人員“沒有證實”特朗普競選團隊成員曾與俄羅斯政府串通或協調,但報告找到了兩者之間的“眾多聯繫”。按照米勒的說法,無法就特朗普是否妨礙司法得出結論。“雖然這份報告沒有斷定總統有犯罪行為,但也沒有證明他無罪。”

消息一出,特朗普可謂鬆了口氣,他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用“政治史上最大騙局”“規模最大的政治迫害”來懟民主黨。3日他與普京的長談同樣展現類似的姿態——表明自己心裡沒鬼,在“通俄門”調查之後依然可以大度、公開地與普京暢聊。

在宣傳自己清白的同時,特朗普不忘拉普京“助攻”。特朗普說,在3日的通話中,他與普京討論了“通俄”調查問題。“談到相關結果時,他(普京)實際上有點笑著說,剛開始時像一座山,但最後卻成了小老鼠。他(普京)知道根本沒有勾結之事……”

根據白宮一位官員的說法,特朗普和普京的通話並非視頻通話,“特朗普的意思是,他聽到普京笑出聲,而非微笑。”一位發言人說,特朗普的描述意在傳達,這是一個輕鬆的時刻。

“米勒刪節版報告發布兩週後,特朗普致電普京,表明他急於消除調查的陰雲,讓人們不再糾纏於他與莫斯科的‘交易’,而是回到他曾經作為總統候選人時承諾的改善對俄關係的政策上來。”《紐約時報》分析道。

對話求解地區穩定

其次,議題不尋常。

在一個半小時的通話中,雙方話及“通俄”調查只是蜻蜓點水,更重要的議題集中在委內瑞拉局勢、朝鮮無核化、烏克蘭、軍控等方面。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說,他與普京的談話“富有成效”。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家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汪寧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表示,特朗普主動發起與普京的會談,反映他在許多國際熱點問題上拿不出切實有效的推進辦法,內心焦慮。而他手下的鷹派人士只知一味施壓,許多對外政策顯得輕率而沒有章法。特朗普不得不借助俄羅斯、中國等方面的力量共同應對一些難題,而且必須通過多方和談而非單邊行動的方式。

具體而言,近期剛剛經歷過小股兵變的委內瑞拉,是美俄政治立場衝突的新爆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威脅,如果有必要,美國將軍事幹預委內瑞拉局勢。俄外長拉夫羅夫迴應,俄方正在聯合國動員所有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國家成立反對美國軍事幹預委內瑞拉的小組。在就委內瑞拉局勢交換意見時,普京強調,只有委內瑞拉人民有權決定其國家未來。外部對該國內部事務的干涉與試圖強行更換政權的舉動會破壞政治解決危機的前景。

美國財經媒體CNBC認為,俄羅斯在委內瑞拉擁有可觀的金融利益,是馬杜羅的堅定捍衛者。普京的底線是防止委內瑞拉因外部干預導致政權更迭,但美國卻傾向於利用自己的權力推翻它不喜歡的政府。雙方立場如何調和有待觀察。據披露,特朗普並不傾向於軍事幹預委內瑞拉局勢,但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力主採取更加強硬的政策。《華盛頓郵報》描述,當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保羅·塞爾瓦主張美方應避免做出讓委局勢升級的危險舉動時,博爾頓的一些下屬多次打斷他的發言,要求軍事幹預。被激怒的塞爾瓦用手重重地捶打桌子……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認為,美國想策動委內瑞拉軍事政變,但在俄羅斯等方的力挺下,美對委施壓大打折扣,馬杜羅政權保持穩定。俄羅斯幾個月前就調撥了一批人員和物資進入委內瑞拉,動作雖小能量卻大,暗示美國不要在所謂“自己的半球”為所欲為。事實上,美國軍方已經為特朗普提供一些軍事選項,但力誡應三思而行。軍方有兩點擔心,一是支持瓜伊多的拉美國家將反對美國單方面動武,二是軍事行動的規模可能會失控。俄美就這一問題進行對話,是防止事態滑向戰爭危機的重要一步,有助於地區穩定。

摸摸底,交交心

第三,表態不尋常。

在與普京通完話後,特朗普發推表示:“我就一直說,與俄羅斯、中國相處是好事,不是壞事。”這段表態值得玩味。要知道,美國政府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可是明確把俄羅斯和中國列為“競爭對手”的,特朗普此言是發自肺腑嗎?

袁徵認為,俄美關係陷入歷史冰點,大有“脫軌”之勢。兩國領導人都需要通過電話溝通,摸摸底交交心,要義在於管控分歧,尋求合作。這是雙邊層面此次通話的意義。

從全球層面看,美國看似氣勢洶洶,對這個國家發動制裁,對那個國家貿易施壓,但實際上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和主導力不如從前,許多國際熱點問題如果缺了俄羅斯、中國等國的配合,難以獨當一面。委內瑞拉、烏克蘭、軍控問題,恰恰是特朗普當前最需要俄羅斯等國配合的三個領域。

具體來說,在烏克蘭問題上,烏克蘭當選總統澤連斯基最近“硬剛”了普京一回。27日,他迴應俄方簡化烏克蘭東部地區常住居民申請俄羅斯國籍程序的做法,勸俄方不要“浪費時間”吸引烏克蘭人獲得俄羅斯國籍。他還放出大招,聲稱烏克蘭當局也要充分研究,給予俄羅斯公民烏克蘭國籍。

示強的同時,這位喜劇演員出身的總統不忘“軟”的一手,他確認願意與俄羅斯政府討論烏克蘭東部局勢——日前,普京提及與澤連斯基會面的可能性(澤連斯基定於6月初宣誓就職),想知道對方就烏克蘭東部衝突持什麼態度。

德新社分析認為,澤連斯基在競選時主張親西方路線,近日他放言稱,烏俄如今唯一的共同點只剩國家邊界,這番話給烏俄改善關係的希望“潑了盆冷水”。然而,即便澤連斯基倒向西方,美國並不願意為了烏克蘭夥伴而與俄捲入激戰,因此適時提醒俄方不要“越線”,支持莫斯科參與到協商進程中,才是真正需要做的事。

在朝鮮無核化問題,以及全球軍控問題出現的新動向,也使得特朗普需要傾聽俄羅斯的聲音。

根據克里姆林宮發佈的聲明,普京向特朗普介紹了他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4月25日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會晤的主要成果,並強調朝方認真履行其職責,其舉動應得到迴應,對朝制裁壓力應該減輕。雙方均認為,目前的重要任務是持續推進朝鮮半島無核化並實現半島局勢長期正常化。

汪寧認為,特朗普在“金普會”之後,對普京發佈的有關朝鮮半島局勢的聲明表示過讚賞。更重要一點在於,特朗普知道,要實現朝鮮全面棄核並不容易,要經歷曲折和漫長的過程,離開中俄的支持是不現實的。由於“金特會”無協議而終,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又到了一個關鍵階段,然而上月,朝鮮譴責韓美空軍聯演;4日,韓國稱朝鮮當天試射數枚短程發射體……在如此形勢下,應當確保來之不易的對話勢頭不被一些事件所擾,不發生逆轉。各方還是要共同致力於延續和推進半島對話緩和勢頭。

在軍控方面,繼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之後,特朗普正讓屬下去推動一項“宏偉協議”,與中俄共同達成新的核軍控協議。根據俄新社的說法,特朗普與普京通話中談到了俄、美、中締結新的“核協議”,以及續簽《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可能性。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熱衷於大交易”的特朗普已經公開暗示將這項“宏偉的”核協議提上了日程,用特朗普的話來說,“或許我們可以協商出一份不同的協議,讓中國和其他國家也加入進來。當然,這或許並不可行。”

CNN說,目前距離《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到期僅剩2年時間,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更是不足兩年。核問題專家擔心,條約的續簽距離截止期限越近,風險會越高。“核武器倡議”組織的負責人魯斯滕認為,一個謹慎的選擇應該是先續簽條約,隨後再吸引中英法等具有核能力的國家參與進來。

中國外交部此前在回答是否同意談判一項新的多邊軍控條約取代《中導條約》時曾表示,《中導條約》多邊化涉及一系列政治、軍事、法律等複雜問題,不少國家均對此存有關切。中方反對條約多邊化。當務之急是維護並執行好現有條約,而不是破舊立新。

有分析認為,美國想把中國拉進類似條約,是一種一廂情願的做法。《中導條約》是當年勢均力敵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簽署的,它是兩大力量為緩和對抗而採取的妥協辦法,是軍力同水平國家之間的協議。中國雖然現在比過去強大了許多,但核力量水平和綜合軍力水平遠未達到與美國平起平坐、可以平等商談裁軍的時候。況且中國奉行積極防禦的國防戰略,還有很多安全問題待解。美國有此提議,目的在於限制中國戰略力量發展,它自己應當首先履行好限制軍備的義務。

一通電話難解千愁

對於特朗普與普京的長聊,美國媒體的反應倒是十分“尋常”。

不少媒體抱怨,特朗普在與普京通話時,居然沒有“敲打”對方不得干預2020年美國大選,直接給了特朗普“差評”。此前,包括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在內的許多國家安全高級官員都預計,隨著2020年大選臨近,俄羅斯的干預力度不會減弱。

《紐約時報》寫道,這次通話再次表明,特朗普對普京的個人態度,與其政府強硬的對俄施壓存在嚴重脫節。特朗普對俄羅斯干預選舉的駁斥,與美國情報機構的評估以及米勒的報告背道而馳,而他對普京在委內瑞拉所扮演角色的描述,也與總統高級顧問的觀點相矛盾。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指出,從輿論反應就可看出,俄美關係改善的難度非常大。特朗普並未抓住美俄關係快速回調的時間窗口(或許根本不存在這樣的窗口),長達22個月的“通俄”調查更給他上了生動一課——在美國國內僅憑一己之願來驅動對俄政策,壓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或許,在特朗普連任總統、執政的個人化色彩流露得更明顯之後,對俄緩和關係才能看到一絲希望。”

此外,“通俄”調查雖然告一段落,但美國司法部只公佈了報告的刪節版本,且在特朗普涉嫌“妨礙司法”問題上未得出明確結論。隨著2020年總統選舉越來越近,共和、民主兩黨在這一問題上的博弈不會停止。而民主黨可能會利用報告中一些不利於特朗普的內容作為“彈藥”。

近日美國司法部長巴爾未出席聽證會引發的紛爭,似乎正成為“新戰爭”的序幕。之前,擔任國會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的民主黨議員傑羅爾德·納德勒在一份聲明中稱,將要求司法部提供米勒報告全文,並要求巴爾和米勒分別到國會參加聽證會。但巴爾2日未按照原計劃出現在聽證會上。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隨後表示,巴爾對國會說謊的行為“構成犯罪”。

刁大明認為,特朗普與普京的通話,主要還是就一些雙邊和國際問題進行溝通,尤其是美國國內一些勢力想幹涉委內瑞拉內政,但如今的局勢讓它們騎虎難下,需要與俄溝通來嘗試用和平方式破局。從這個意義上說,俄美對話有利於地區保持穩定。但願意對話是一回事,能否合作又是另一回事。袁徵認為,特朗普一方面要各國配合解決令他操心的國際熱點問題,另一方面無論對盟友還是“競爭對手”都不留情面,或制裁或施壓,如此一來任何國家想要同美開展合作,都會三思而行。

美國《防務新聞》認為,俄羅斯與西方實現關係正常化只有滿足一個條件才有可能:美國要在其主導的全球秩序中讓與俄羅斯一個能滿足俄關鍵安全利益的位置。北約東擴、美國國內將普京妖魔化,以及兩國長期以來形成的結構性矛盾,令普京繼續奉行溫和的外交政策、維護俄羅斯與西方之間僅剩不多的共同點的努力舉步維艱。這次通話雖然讓“普特”打開話匣,但要解開俄美互不信任的心結,還任重道遠。好在,俄美高層對話還將繼續,俄外長拉夫羅夫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將於6日在芬蘭北部城市羅瓦涅米舉行會晤,兩人將主要討論委內瑞拉局勢等問題。建立更多共同話語與合作共識,美俄關係說不定能迎來“柳暗花明”的一天。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張全 題圖來源:曹立媛 制 素材來源:新華社/IC photo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