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就是一壺“生普”

喝茶多年,從龍井到鐵觀音,從金駿眉到安吉白茶,各有滋味,但最愛還是生普。

我不太懂茶,剛開始接觸普洱的時候,特別喜歡喝“桔普”,他既有普洱的潤滑,又有陳皮的香濃,口感也很溫和。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淨因寺住持茶室喝了一款生普,一股清透自然的滋味油然而生,讓人慾罷不能,從此我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蹭茶”生活。

中年就是一壺“生普”

中年與生普

人到中年,偏愛生普,喜歡那種苦澀之後回甘的感覺。

生普由於茶氣太足,易傷胃,苦澀感較強,一般人不太愛喝,泰州人都以喝綠茶為主,但我卻對生普情有獨鍾。

去年夏天,在雲南開民宿的老同學回鄉探親,知道我愛喝生普,特地給帶了一些古樹散茶到萬象書院來看我。

中年就是一壺“生普”

我在萬象書院泡的生普散茶

看到好茶,我也顧不上客套,當著同學的面,拿出蓋碗,添上生普,注入開水,洗茶、沖泡,一氣呵成。

茶湯橙黃透亮,入口微澀微苦,茶氣濃烈,喝過後清甜滋味一點點滲出來。

泡完聞蓋香,純純的生普茶香,包著碗蓋,不張揚,但是很舒服,沁人心脾。

蓋碗裡的茶葉舒展開,一片片“肥壯”“鈍厚”,極具韌性,喝完一道下來,整個書院都瀰漫著淡淡茶香 。

生普就像中年人的生活狀態,穩重又極具爆發力。

這一批茶,讓我這個“茶蟲”快活了近半年。

中年就是一壺“生普”

生普“老黃片 ”

四月的天,孩子的臉,中午豔陽高照,傍晚開始陰雨連綿。

春日的晚上,氣溫有些涼,看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我溫了一把紫砂壺,撬開一餅普洱“老黃片”,洗完茶後,房間裡就開始氤氳著普洱特有的茶香。

從茶壺倒入公道杯裡,第一泡茶湯淡黃色,味道也很淡,一杯入肚,很快驅走了春寒。

中年就是一壺“生普”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我用茶巾把幹泡臺擦拭了一遍,為茶壺衝入第二泡水,茶葉舒展,茶湯漸濃,房間裡的溫度也高了許多,透過嫋嫋的熱氣,我看著老朋友喝完茶,緩緩放下杯子,一臉的愜意滿足。

和我對面坐著的是《經濟早報》的老同事,十多年未見,如今兩個老男人都已倉惶步入中年,鬢髮花白,青春不再,誰曾想雖多年未謀面,竟有共同愛好“生普”。

今天晚上,喝的是普洱“老黃片”,這是一款產量不多的茶,說白了就是老茶樹上的老葉子,因為多數老葉時間長了會泛黃,“黃片”因此得名。

中年就是一壺“生普”

“老黃片”香味獨特,不像嫩葉生茶那麼傷胃,也沒有一般生普的苦澀,而且回甘獨特持久。所以,古樹黃片,用料很講究,當年新茶非常好喝,陳化的老黃片也具有越陳越香醇的品質特徵,更加迷人 。

幾泡茶湯之後,“老黃片”的醇厚感和回甘愈發明顯,口感越來越潤,頓覺兩腋生風,額頭微汗,好不暢快淋漓。

茶至微醺,相談甚歡,話愈投機。

憶往昔都市報的輝煌,嘆傳統媒體人的艱辛無奈,指點江山,激昂文字,訴說著老男人的“光榮和夢想”。

那一刻,我彷彿又回到了南京三山街報社老大樓,兩眼光芒,心潮澎湃。

春夜雨疏風驟,茶湯也漸漸淡了,我才發現,這壺普洱“老黃片”,和我們的中年人生有著異曲同工之意,都有過濃烈的經歷,如今日趨平淡。

中年就是一壺“生普”

馮唐揶揄中年大叔,喝茶非得講出一些人生道理,這是一種“油膩”的表現。

喝茶就是喝茶,和人生沒有必然聯繫,但生活和喝茶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怎能分得開呢?所以今天我還是油膩一回吧。

中年就是一壺生普“老黃片”,雖然老了,但是耐泡,有韌勁,很醇厚,回甘足,越陳越香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