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高橋”堵住一條群眾出行路'

"

□ 本報記者 楊學瑩 孫源澤

平陰縣居民守著黃河大橋,卻遭遇了“長途出行難”的窘境。平陰黃河大橋限高2.8米,大客車無法通行;而汛期一旦上下游浮橋全部拆除,相當多平陰人外出無長途客車可乘。

8月13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國道105西側的平陰長途汽車總站萬商城站點。過黃河的客運大巴平日都在此停靠。站場上冷冷清清,只有1輛5路城區公交車停在那兒。記者以乘客身份提出買票去東阿,售票員說先要問問浮橋通了沒有,有車才能賣票。她撥通一位客車司機的電話,確認上午有一處浮橋通了,這部車能過來,才賣給記者一張10元錢的票。

9點30分,這輛泰安去聊城的客運大巴開到站場,記者上了車。東阿本來在平陰北面,而大巴出發後卻車頭朝西南,走上了220國道,經平陰縣玫瑰鎮、東阿鎮,進入東平縣舊縣鄉,走過一段泥濘小路,從姜溝浮橋過了黃河,才向東阿縣城方向開去。1小時後,司機把記者放到東阿縣南外環一處路口,讓記者自己坐公交車進縣城。記者在地圖軟件上看到,車輛行駛軌跡劃出了一個大大的“U”字,行程50公里,下車地點離東阿長途汽車站還有3.6公里。而沿105國道經平陰黃河大橋到東阿長途汽車站,僅20公里,用時30分鐘。

而這條“近路”,正是2017年11月16日平陰黃河大橋取消收費、關閉維修之前,客運大巴正常行駛的線路。2018年8月10日,平陰黃河大橋維修後恢復通行,限高2.8米、限重49噸,大客車一般高3.3米、滿載10噸左右,不超重,但超高,上不去橋。司機們於是開始了“打游擊”式的繞行。

“雙東”“去牛回桃”“去燕回清”“去東回姜”“雙清”……一位泰安跑聊城的司機拿出行車記錄本,每天的繞行線路五花八門。他說,汛期、凌汛、環境汙染、重大活動,都可能造成浮橋拆除。司機們有個微信群,每走一班都要在群裡問路;一日之內,上午和下午的線路常常不一樣。共有6條繞行線路:東大浮橋、牛角店浮橋、桃園浮橋、燕李浮橋、姜溝浮橋、長清黃河大橋。繞行耗時長、線路多變,到聊城趕火車的乘客經常誤車。繞行往往不進站,乘客常被“扔”在半路。

根據這位司機的行車記錄本,記者統計了一下,從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12日,去掉休息、審車、雨雪天不出車等情況,這位司機出車497天,共計跑車1000個班次,除了“正常”走東大浮橋外,172次繞行的是長清黃河大橋、247次繞行其他浮橋。

對司機來說,不按審批路線行駛,查到要被罰款。一位濟寧某縣城跑聊城的車主告訴記者,去年自己被罰了2次,每次罰款2000元。而且繞行長清,一天一個來回多跑160公里,燃油費增加150元,過橋費增加30元,司機的工資也跟著里程增加。成本增加、票價不漲,客流還損失2成以上。

而對平陰乘客來說,繞路往往等於“沒車”。平陰萬商城站點售票員告訴記者,除了發濟南,平陰幾乎沒有始發客車,往南走依靠聊城發的車,往北走依靠泰安發的車。各浮橋正常通車時,每天約有50輛、100個班次的過路車停靠該站。而一旦所有浮橋都拆除,客車繞行長清,每天只剩下聊城-濟寧的南向車、濟寧-德州的北向車、日照-陽谷的南向車等3輛車停靠平陰。其他線路就沒客車可坐了。

省交通運輸廳介紹,2018年8月-11月,濟南、聊城兩市公路管理部門陸續接到12345熱線等渠道反饋的群眾訴求,要求調整限高限載方案。當年11月,兩市啟動前期現場調研;2019年7月4日,施工圖報送至省交通運輸廳;8月16日,省交通運輸廳對施工圖設計文件進行了批覆。預計今年年底可完成平陰黃河大橋的管控設施改造。

據介紹,考慮到群眾客運出行的迫切需求,省交通運輸廳於8月18日上午組織濟南、聊城兩市黃河公路大橋管養單位,專題召開會議,制定了保障客車通行的臨時工作方案,確保於8月28日前兩市臨時管控措施同步到位,能夠滿足大型客車通行需要。

8月29日上午,受訪司機告訴記者,平陰黃河大橋兩端都採取了臨時措施,將大橋限高杆抬高,並在引橋寬敞處去、來方向各設置2個車道,其中一個保持原限高,供貨車、轎車通行,另一個限高約5米,為大客車專用通道,設專人把守。這樣,客車能夠上橋通行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