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與河北山西交界之娘子關軼事 文/李景寧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與河北山西交界之娘子關軼事     文/李景寧

平陽公主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與河北山西交界之娘子關軼事     文/李景寧


(歷史逸聞)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與娘子關軼事

文/李景寧

娘子關,因平陽公主而得名。娘子關位於河北、山西兩省交界處。最早為春秋戰國時期中山國所建長城關口之一;隋開皇時曾在此設置葦澤縣;唐朝設立承天軍戍守處,唐大曆年間修建“承天軍城”;宋代建“承天寨”;明代為“承天鎮”;清代增建“固關營”。是太行山上內長城的重要關隘,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

平陽公主深明大義。在民不聊生、飢寒交迫、群雄割據的隋末,她與時俱進、忠孝兩全、為建立唐王朝戰績輝煌。歷史已經翻開一頁。至今,娘子關主人平陽公主,其事略記載有籍可查。五代後晉《舊唐書》駙馬柴紹條目下:“平陽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三女,與太子李建民、唐太宗李世民一母同胞。北宋《新唐書》記載:“平陽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紹。”《舊唐書》卷五十八載:唐高祖“微時”為隋朝太原留守,就將三女嫁“趫捷有勇力”“任俠聞名於關中”柴紹。柴紹,“晉州臨汾人”,“隋元德太子千牛備身”。 唐高祖李淵太原將舉義兵,“遣使密召之”,柴紹優柔寡斷,與平陽公主合計曰:“尊公將掃清多難,紹欲迎接義旗;同去則不可,獨行恐罹後患,為計若何?”平陽公主勸夫曰:“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別自為計矣。”

在戰亂年間,一個封建社會下的女子敢於擔當,敢於推翻沒落腐朽王朝,的確難能可貴。 平陽公主“乃歸鄠縣莊所”。她到鄠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李氏莊園,“遂散家資”,招兵買馬,策應父李淵。時“胡賊何潘仁聚眾於司竹園,自稱總管”,聚有幾萬人馬。平陽公主遣家僮馬三寶前遊說何潘仁歸降。不久,時“群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各率眾數千人來會”,一時聚集七萬兵。《舊唐書》載:“每申明法令,禁兵士,無得侵掠,故遠近奔赴者甚眾。”平陽公主揭竿舉義,引起隋朝惶恐不安,“時京師留守頻遣軍討公主”,但平陽公主憑才能,致清剿之敵棄甲丟盔。“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遣紹將數百騎趨華陰,傍南山以迎公主。時公主引精兵萬餘與太宗軍會於渭北”“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以獨有軍功,每賞賜異於他主。”

歷史上著名娘子軍首領平陽公主死後,極盡哀榮。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初,《舊唐書》記載:“六年,薨。及將葬,詔加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太常奏議,以禮,婦人無鼓吹。”“鼓吹,軍樂也。往者公主於司竹舉兵以應義旗,親執金鼓,有克定之勳。周之文母,列於十亂;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何得無鼓吹!”

鄠縣民國儒將趙壽山抗日彪炳史冊。 抗日戰爭時期,陝西省西安市鄠縣(今西安市鄠邑區)趙壽山將軍率領三秦子弟萬餘人浴血奮戰乏驢嶺、雪花山,扼守娘子關,重創日軍。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與河北山西交界之娘子關軼事     文/李景寧

娘子關現存關城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所建。有東、南關門兩座和長約六百五十米的城牆。東城門為磚券門洞,又稱外城門,門洞上方鐫刻“直隸娘子關”五個字。南城門,也稱內城門,下為磚券,上為門樓,復簷懸有“天下第九關”匾額。門洞上方額書“京畿藩屏”四個大字。城樓建於門洞之上,稱“宿將樓”。石柱上鐫刻有兩副楹聯:“雄關百二誰為最,要塞三千此關名。”“樓頭古戍樓邊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娘子關古城依山傍水、居高臨下,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雄關門前僅有一條四十五度的石坡可通行,為著名的燕趙古道。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與河北山西交界之娘子關軼事     文/李景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