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第一任韓王就藩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這之前平涼是安王朱楹的封地。早先明太祖統一全國時,效仿周朝,將24個兒子派到全國各地封為藩王,朱楹是第二十二子,可是就藩不久病逝,又因無子嗣,封國被除。後來遼寧開原的韓王朱鬆第六子朱衝或(原字:火+或。這家人愛造字)補了這個空缺,從那之後,傳了十一王,管理平涼212年。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第一任韓王就藩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這之前平涼是安王朱楹的封地。早先明太祖統一全國時,效仿周朝,將24個兒子派到全國各地封為藩王,朱楹是第二十二子,可是就藩不久病逝,又因無子嗣,封國被除。後來遼寧開原的韓王朱鬆第六子朱衝或(原字:火+或。這家人愛造字)補了這個空缺,從那之後,傳了十一王,管理平涼212年。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第一任韓王就藩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這之前平涼是安王朱楹的封地。早先明太祖統一全國時,效仿周朝,將24個兒子派到全國各地封為藩王,朱楹是第二十二子,可是就藩不久病逝,又因無子嗣,封國被除。後來遼寧開原的韓王朱鬆第六子朱衝或(原字:火+或。這家人愛造字)補了這個空缺,從那之後,傳了十一王,管理平涼212年。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裡面的空間實在有限,行至最高處連頭也抬不起來,透過半圓窗孔向四野眺望,看不出韓王府的風貌。昔日崇文書院已成了平涼一中本部,古城牆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居民樓。王府位置雖成了崆峒區政府大樓,所幸人民廣場的十多顆古槐樹挽留住了古風。塔身北側最有靚點,一座規模宏大的平涼博物館即將建成。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第一任韓王就藩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這之前平涼是安王朱楹的封地。早先明太祖統一全國時,效仿周朝,將24個兒子派到全國各地封為藩王,朱楹是第二十二子,可是就藩不久病逝,又因無子嗣,封國被除。後來遼寧開原的韓王朱鬆第六子朱衝或(原字:火+或。這家人愛造字)補了這個空缺,從那之後,傳了十一王,管理平涼212年。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裡面的空間實在有限,行至最高處連頭也抬不起來,透過半圓窗孔向四野眺望,看不出韓王府的風貌。昔日崇文書院已成了平涼一中本部,古城牆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居民樓。王府位置雖成了崆峒區政府大樓,所幸人民廣場的十多顆古槐樹挽留住了古風。塔身北側最有靚點,一座規模宏大的平涼博物館即將建成。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遠眺皇城和古城區

當年的藩王府的建制是皇宮紫禁城的縮影,韓王府也不例外。第二代韓王在就藩平涼之前,為了顯擺威儀,奏請皇帝修建韓王府。明宣宗敕準後,派工部主事毛俊到平涼督辦。建成的韓王府佔地將近500畝,四個城門,白天黑夜有戴甲持戟士兵把守,普通百姓不得靠近。正門東西兩側都豎著下馬碑,所有官員和百姓路過此處都要下馬潛行,以示對皇權的尊重……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第一任韓王就藩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這之前平涼是安王朱楹的封地。早先明太祖統一全國時,效仿周朝,將24個兒子派到全國各地封為藩王,朱楹是第二十二子,可是就藩不久病逝,又因無子嗣,封國被除。後來遼寧開原的韓王朱鬆第六子朱衝或(原字:火+或。這家人愛造字)補了這個空缺,從那之後,傳了十一王,管理平涼212年。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裡面的空間實在有限,行至最高處連頭也抬不起來,透過半圓窗孔向四野眺望,看不出韓王府的風貌。昔日崇文書院已成了平涼一中本部,古城牆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居民樓。王府位置雖成了崆峒區政府大樓,所幸人民廣場的十多顆古槐樹挽留住了古風。塔身北側最有靚點,一座規模宏大的平涼博物館即將建成。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遠眺皇城和古城區

當年的藩王府的建制是皇宮紫禁城的縮影,韓王府也不例外。第二代韓王在就藩平涼之前,為了顯擺威儀,奏請皇帝修建韓王府。明宣宗敕準後,派工部主事毛俊到平涼督辦。建成的韓王府佔地將近500畝,四個城門,白天黑夜有戴甲持戟士兵把守,普通百姓不得靠近。正門東西兩側都豎著下馬碑,所有官員和百姓路過此處都要下馬潛行,以示對皇權的尊重……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韓王勢大,歷代的宗室之中也有驕橫跋扈,欺辱地方官民之流。朝廷本來要求藩王子孫不得干涉四民之業,仕宦永訣,農商莫通。但事實並非如此。《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宗親幾乎壟斷了平涼的商業,還霸佔土地,侵擾軍民。至韓昭王朱旭櫏的時代,王族過於臃腫龐大,王府上上下下俸祿總和相當於19個平涼縣的財政收入。至此韓王家族已顯破敗之象。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第一任韓王就藩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這之前平涼是安王朱楹的封地。早先明太祖統一全國時,效仿周朝,將24個兒子派到全國各地封為藩王,朱楹是第二十二子,可是就藩不久病逝,又因無子嗣,封國被除。後來遼寧開原的韓王朱鬆第六子朱衝或(原字:火+或。這家人愛造字)補了這個空缺,從那之後,傳了十一王,管理平涼212年。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裡面的空間實在有限,行至最高處連頭也抬不起來,透過半圓窗孔向四野眺望,看不出韓王府的風貌。昔日崇文書院已成了平涼一中本部,古城牆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居民樓。王府位置雖成了崆峒區政府大樓,所幸人民廣場的十多顆古槐樹挽留住了古風。塔身北側最有靚點,一座規模宏大的平涼博物館即將建成。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遠眺皇城和古城區

當年的藩王府的建制是皇宮紫禁城的縮影,韓王府也不例外。第二代韓王在就藩平涼之前,為了顯擺威儀,奏請皇帝修建韓王府。明宣宗敕準後,派工部主事毛俊到平涼督辦。建成的韓王府佔地將近500畝,四個城門,白天黑夜有戴甲持戟士兵把守,普通百姓不得靠近。正門東西兩側都豎著下馬碑,所有官員和百姓路過此處都要下馬潛行,以示對皇權的尊重……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韓王勢大,歷代的宗室之中也有驕橫跋扈,欺辱地方官民之流。朝廷本來要求藩王子孫不得干涉四民之業,仕宦永訣,農商莫通。但事實並非如此。《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宗親幾乎壟斷了平涼的商業,還霸佔土地,侵擾軍民。至韓昭王朱旭櫏的時代,王族過於臃腫龐大,王府上上下下俸祿總和相當於19個平涼縣的財政收入。至此韓王家族已顯破敗之象。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第一任韓王就藩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這之前平涼是安王朱楹的封地。早先明太祖統一全國時,效仿周朝,將24個兒子派到全國各地封為藩王,朱楹是第二十二子,可是就藩不久病逝,又因無子嗣,封國被除。後來遼寧開原的韓王朱鬆第六子朱衝或(原字:火+或。這家人愛造字)補了這個空缺,從那之後,傳了十一王,管理平涼212年。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裡面的空間實在有限,行至最高處連頭也抬不起來,透過半圓窗孔向四野眺望,看不出韓王府的風貌。昔日崇文書院已成了平涼一中本部,古城牆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居民樓。王府位置雖成了崆峒區政府大樓,所幸人民廣場的十多顆古槐樹挽留住了古風。塔身北側最有靚點,一座規模宏大的平涼博物館即將建成。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遠眺皇城和古城區

當年的藩王府的建制是皇宮紫禁城的縮影,韓王府也不例外。第二代韓王在就藩平涼之前,為了顯擺威儀,奏請皇帝修建韓王府。明宣宗敕準後,派工部主事毛俊到平涼督辦。建成的韓王府佔地將近500畝,四個城門,白天黑夜有戴甲持戟士兵把守,普通百姓不得靠近。正門東西兩側都豎著下馬碑,所有官員和百姓路過此處都要下馬潛行,以示對皇權的尊重……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韓王勢大,歷代的宗室之中也有驕橫跋扈,欺辱地方官民之流。朝廷本來要求藩王子孫不得干涉四民之業,仕宦永訣,農商莫通。但事實並非如此。《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宗親幾乎壟斷了平涼的商業,還霸佔土地,侵擾軍民。至韓昭王朱旭櫏的時代,王族過於臃腫龐大,王府上上下下俸祿總和相當於19個平涼縣的財政收入。至此韓王家族已顯破敗之象。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建成後,轉眼過了百年,天下大亂,西北地區爆發農民軍起義,局勢難以控制。崇禎十六年,平涼城被李自成部將賀錦攻破,韓王家族的奢華隨之化為泡影。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第一任韓王就藩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這之前平涼是安王朱楹的封地。早先明太祖統一全國時,效仿周朝,將24個兒子派到全國各地封為藩王,朱楹是第二十二子,可是就藩不久病逝,又因無子嗣,封國被除。後來遼寧開原的韓王朱鬆第六子朱衝或(原字:火+或。這家人愛造字)補了這個空缺,從那之後,傳了十一王,管理平涼212年。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裡面的空間實在有限,行至最高處連頭也抬不起來,透過半圓窗孔向四野眺望,看不出韓王府的風貌。昔日崇文書院已成了平涼一中本部,古城牆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居民樓。王府位置雖成了崆峒區政府大樓,所幸人民廣場的十多顆古槐樹挽留住了古風。塔身北側最有靚點,一座規模宏大的平涼博物館即將建成。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遠眺皇城和古城區

當年的藩王府的建制是皇宮紫禁城的縮影,韓王府也不例外。第二代韓王在就藩平涼之前,為了顯擺威儀,奏請皇帝修建韓王府。明宣宗敕準後,派工部主事毛俊到平涼督辦。建成的韓王府佔地將近500畝,四個城門,白天黑夜有戴甲持戟士兵把守,普通百姓不得靠近。正門東西兩側都豎著下馬碑,所有官員和百姓路過此處都要下馬潛行,以示對皇權的尊重……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韓王勢大,歷代的宗室之中也有驕橫跋扈,欺辱地方官民之流。朝廷本來要求藩王子孫不得干涉四民之業,仕宦永訣,農商莫通。但事實並非如此。《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宗親幾乎壟斷了平涼的商業,還霸佔土地,侵擾軍民。至韓昭王朱旭櫏的時代,王族過於臃腫龐大,王府上上下下俸祿總和相當於19個平涼縣的財政收入。至此韓王家族已顯破敗之象。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建成後,轉眼過了百年,天下大亂,西北地區爆發農民軍起義,局勢難以控制。崇禎十六年,平涼城被李自成部將賀錦攻破,韓王家族的奢華隨之化為泡影。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十一代韓王經營的巨型家族隨著破城灰飛煙滅,至21世紀,城區僅剩韓王家的這座佛塔。現在的延恩寺除了佛塔連一座供養佛的大殿都沒有,甚至沒有圍牆。塔身周邊綠樹環繞,炎炎夏日裡涼風習習,從早到晚廣場舞不斷,成了平涼人絕佳的避署點。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第一任韓王就藩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這之前平涼是安王朱楹的封地。早先明太祖統一全國時,效仿周朝,將24個兒子派到全國各地封為藩王,朱楹是第二十二子,可是就藩不久病逝,又因無子嗣,封國被除。後來遼寧開原的韓王朱鬆第六子朱衝或(原字:火+或。這家人愛造字)補了這個空缺,從那之後,傳了十一王,管理平涼212年。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裡面的空間實在有限,行至最高處連頭也抬不起來,透過半圓窗孔向四野眺望,看不出韓王府的風貌。昔日崇文書院已成了平涼一中本部,古城牆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居民樓。王府位置雖成了崆峒區政府大樓,所幸人民廣場的十多顆古槐樹挽留住了古風。塔身北側最有靚點,一座規模宏大的平涼博物館即將建成。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遠眺皇城和古城區

當年的藩王府的建制是皇宮紫禁城的縮影,韓王府也不例外。第二代韓王在就藩平涼之前,為了顯擺威儀,奏請皇帝修建韓王府。明宣宗敕準後,派工部主事毛俊到平涼督辦。建成的韓王府佔地將近500畝,四個城門,白天黑夜有戴甲持戟士兵把守,普通百姓不得靠近。正門東西兩側都豎著下馬碑,所有官員和百姓路過此處都要下馬潛行,以示對皇權的尊重……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韓王勢大,歷代的宗室之中也有驕橫跋扈,欺辱地方官民之流。朝廷本來要求藩王子孫不得干涉四民之業,仕宦永訣,農商莫通。但事實並非如此。《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宗親幾乎壟斷了平涼的商業,還霸佔土地,侵擾軍民。至韓昭王朱旭櫏的時代,王族過於臃腫龐大,王府上上下下俸祿總和相當於19個平涼縣的財政收入。至此韓王家族已顯破敗之象。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建成後,轉眼過了百年,天下大亂,西北地區爆發農民軍起義,局勢難以控制。崇禎十六年,平涼城被李自成部將賀錦攻破,韓王家族的奢華隨之化為泡影。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十一代韓王經營的巨型家族隨著破城灰飛煙滅,至21世紀,城區僅剩韓王家的這座佛塔。現在的延恩寺除了佛塔連一座供養佛的大殿都沒有,甚至沒有圍牆。塔身周邊綠樹環繞,炎炎夏日裡涼風習習,從早到晚廣場舞不斷,成了平涼人絕佳的避署點。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凌空塔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第一任韓王就藩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這之前平涼是安王朱楹的封地。早先明太祖統一全國時,效仿周朝,將24個兒子派到全國各地封為藩王,朱楹是第二十二子,可是就藩不久病逝,又因無子嗣,封國被除。後來遼寧開原的韓王朱鬆第六子朱衝或(原字:火+或。這家人愛造字)補了這個空缺,從那之後,傳了十一王,管理平涼212年。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裡面的空間實在有限,行至最高處連頭也抬不起來,透過半圓窗孔向四野眺望,看不出韓王府的風貌。昔日崇文書院已成了平涼一中本部,古城牆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居民樓。王府位置雖成了崆峒區政府大樓,所幸人民廣場的十多顆古槐樹挽留住了古風。塔身北側最有靚點,一座規模宏大的平涼博物館即將建成。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遠眺皇城和古城區

當年的藩王府的建制是皇宮紫禁城的縮影,韓王府也不例外。第二代韓王在就藩平涼之前,為了顯擺威儀,奏請皇帝修建韓王府。明宣宗敕準後,派工部主事毛俊到平涼督辦。建成的韓王府佔地將近500畝,四個城門,白天黑夜有戴甲持戟士兵把守,普通百姓不得靠近。正門東西兩側都豎著下馬碑,所有官員和百姓路過此處都要下馬潛行,以示對皇權的尊重……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韓王勢大,歷代的宗室之中也有驕橫跋扈,欺辱地方官民之流。朝廷本來要求藩王子孫不得干涉四民之業,仕宦永訣,農商莫通。但事實並非如此。《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宗親幾乎壟斷了平涼的商業,還霸佔土地,侵擾軍民。至韓昭王朱旭櫏的時代,王族過於臃腫龐大,王府上上下下俸祿總和相當於19個平涼縣的財政收入。至此韓王家族已顯破敗之象。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建成後,轉眼過了百年,天下大亂,西北地區爆發農民軍起義,局勢難以控制。崇禎十六年,平涼城被李自成部將賀錦攻破,韓王家族的奢華隨之化為泡影。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十一代韓王經營的巨型家族隨著破城灰飛煙滅,至21世紀,城區僅剩韓王家的這座佛塔。現在的延恩寺除了佛塔連一座供養佛的大殿都沒有,甚至沒有圍牆。塔身周邊綠樹環繞,炎炎夏日裡涼風習習,從早到晚廣場舞不斷,成了平涼人絕佳的避署點。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凌空塔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皇城寺觀

然而,在諾大的平涼,除了寶塔王室風采也並非無跡可尋,如今的崆峒山上尚存王室供養的凌空塔以及皇城寺觀,如果耐心地走完三臺,從中發現才華橫溢的韓昭王書法並不難。

"

自駕從西安出發,沿著涇河往西北方向走,終於來到平涼。第一站迫不及待登上了延恩寺塔,從這裡俯瞰到的平涼市區仍有帝王氣象。塔基建在平涼壩子中間的一道黃土樑上,視野寬廣。遙望西方,隱約可見崆峒山上的凌霄寶閣。

延恩寺塔始建於明代,塔身雖小,卻是平涼的重要符號,代表了一個歷史節點的輝煌。供養寶塔的家族曾是這片土地的藩王,在當地絕對強勢,相比之下,那個時代的崆峒山更像王族的家廟。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在明代是韓王的封地。自韓恭王就藩平涼後,開始大興土木擴建王府,至明嘉靖時,韓王府的佔地面積已達到平涼城的1/4。歷代韓王都在努力擴建平涼城,並在東郭城以東建了藩城——紫禁城。因前中期的歷代藩王多信奉佛教,於是在紫禁城裡建了崇福寺、韓二府寺、褒四府寺,南莊寺、韓六府寺、延恩寺是其中比較普通的一座,然而卻歷經500年風風雨雨,神奇地獨存了下來。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圓通寺遠眺崆峒區延恩寺

據《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就藩平涼時,是平涼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平涼城“夾街陰陽,無不朱垣戶而筒瓦者”。嘉靖年間(1522~1566)的一次統計,平涼王族有1244人,其中包括親王、郡王、將軍、中尉、縣君(王的女兒)、儀賓(王婿),配備著約3萬人的家丁,郊外7萬畝田地以及和城內繁華區大量店鋪。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在《平涼》一詩寫道:“春色蕭條白日斜,平涼西北見天涯。惟餘青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弟子家。宛馬如雲開漢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欲投萬里封侯筆,愧我談經鬢有華。”由此可以想象帝王子孫在平涼的盛況。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從石碑上的《塔記》讀出,“韓國溫太妃”是寶塔的供養人,為死去的丈夫“韓昭王朱旭櫏(qiān)”祈禱冥福而建,耗10年工時,1546年建成。朱旭櫏是明太祖第七世玄孫,第八任韓王,史書評價他“文化水平最高、聲譽最好,忠孝,在位間施行了不少惠政,而且好讀書,擅長書畫,寫了一本詩集《冰壺遺稿》和《千字文法貼》。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平涼第一任韓王就藩於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在這之前平涼是安王朱楹的封地。早先明太祖統一全國時,效仿周朝,將24個兒子派到全國各地封為藩王,朱楹是第二十二子,可是就藩不久病逝,又因無子嗣,封國被除。後來遼寧開原的韓王朱鬆第六子朱衝或(原字:火+或。這家人愛造字)補了這個空缺,從那之後,傳了十一王,管理平涼212年。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裡面的空間實在有限,行至最高處連頭也抬不起來,透過半圓窗孔向四野眺望,看不出韓王府的風貌。昔日崇文書院已成了平涼一中本部,古城牆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居民樓。王府位置雖成了崆峒區政府大樓,所幸人民廣場的十多顆古槐樹挽留住了古風。塔身北側最有靚點,一座規模宏大的平涼博物館即將建成。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遠眺皇城和古城區

當年的藩王府的建制是皇宮紫禁城的縮影,韓王府也不例外。第二代韓王在就藩平涼之前,為了顯擺威儀,奏請皇帝修建韓王府。明宣宗敕準後,派工部主事毛俊到平涼督辦。建成的韓王府佔地將近500畝,四個城門,白天黑夜有戴甲持戟士兵把守,普通百姓不得靠近。正門東西兩側都豎著下馬碑,所有官員和百姓路過此處都要下馬潛行,以示對皇權的尊重……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韓王勢大,歷代的宗室之中也有驕橫跋扈,欺辱地方官民之流。朝廷本來要求藩王子孫不得干涉四民之業,仕宦永訣,農商莫通。但事實並非如此。《平涼府志》記載,韓王宗親幾乎壟斷了平涼的商業,還霸佔土地,侵擾軍民。至韓昭王朱旭櫏的時代,王族過於臃腫龐大,王府上上下下俸祿總和相當於19個平涼縣的財政收入。至此韓王家族已顯破敗之象。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延恩寺塔建成後,轉眼過了百年,天下大亂,西北地區爆發農民軍起義,局勢難以控制。崇禎十六年,平涼城被李自成部將賀錦攻破,韓王家族的奢華隨之化為泡影。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十一代韓王經營的巨型家族隨著破城灰飛煙滅,至21世紀,城區僅剩韓王家的這座佛塔。現在的延恩寺除了佛塔連一座供養佛的大殿都沒有,甚至沒有圍牆。塔身周邊綠樹環繞,炎炎夏日裡涼風習習,從早到晚廣場舞不斷,成了平涼人絕佳的避署點。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凌空塔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崆峒山皇城寺觀

然而,在諾大的平涼,除了寶塔王室風采也並非無跡可尋,如今的崆峒山上尚存王室供養的凌空塔以及皇城寺觀,如果耐心地走完三臺,從中發現才華橫溢的韓昭王書法並不難。

朱元璋子孫稱霸平涼212年,如今僅存一座佛塔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延恩寺塔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帶父母/一家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尼瑪次仁 更新:2019.08.16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