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原第一紅石古寨,河南省平頂山臨灃寨景區

臨灃寨原名水田村,位於河南省平頂山郟縣堂街鎮境內。據《水經注•河水》記載:“柏水經城(寶丰)北復南,豐溪自香山東北流入郟境,至水田村。一由村南而北,一由村北而東,環村一週,復東北至石橋入汝”,因村在二水之間,故稱“水田村”。因紅石而得名的臨灃寨,是全國罕見的保存完好的古寨,臨灃寨又名紅石寨、朱窪寨,是國家文物局公佈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它有雄偉的紅石寨城牆、潺潺的護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有“中原第一紅石古寨”之稱。

被譽為,中原第一紅石古寨,河南省平頂山臨灃寨景區


臨灃寨坐落在碧波盪漾的北汝河畔,發源於香山的利溥、灃溪兩水分別從寨東寨西流過,流向北汝河。整個村落被一種淺紅色條石砌築的寨牆緊緊圍著,圍長約1100米、高6米多的寨牆上有城垛800個。故當地人又稱臨灃寨叫"紅石寨"或"紅石古寨"。由臨灃寨通往村外的是東、西、南三個寨門,其中西寨門取名"臨灃",東寨門取名"溥濱",意為此寨瀕臨灃溪、利溥兩水。東、西寨門由木板鑲鐵皮製成,至今仍保存完好,其上"同治元年"四字清晰可辨;南寨門毀壞較重,只剩半個門洞。

被譽為,中原第一紅石古寨,河南省平頂山臨灃寨景區


明朝萬曆年間(1573年始),中原地區暴發瘟疫,人口銳減,山西洪桐縣一支朱姓人家移民至此,靠給張姓人家種田為生,同時也跟著張姓人家學會了編織蘆葦蓆,並通過陸運和汝河水運將蘆葦蓆和其他蘆葦編制品販賣出去。靠著聰明和勤奮,200多年後,朱姓人家成為寨中大戶,張姓人家反主為佃,靠給朱家種田為生,“張家埂”由此改名叫“朱窪寨”。至清道光和咸豐年間,四處奔波、見多識廣的朱氏家族一分支的朱懷宗及其子朱紫貴、朱振南、朱紫峰三兄弟靠鹽業貿易發跡,達到鼎盛,據說三兄弟分家時都是用抬筐來分元寶的.

被譽為,中原第一紅石古寨,河南省平頂山臨灃寨景區


作為歷史文化名村,臨灃寨吸引人的不只是它古老的建築,還有這個古村落流傳下來的傳說和故事。幾年來,尹亮亮注意收集整理了寨內流傳下來的許多傳說和故事,給我們解說的同時,他也娓娓道來。

在朱鎮府內,一塊平放在地上的石碑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上面寫著"旌表節烈"四字。尹亮亮說,這塊碑是從朱家祖墳挖出來的,據考證是為表彰一個貞婦而立的。據說當年朱家的一個媳婦田氏,年紀輕輕丈夫就死了,她為夫守節沒有再嫁,因為遭到一個賴皮鄰居的調戲,憤而上吊自殺。縣令為了表彰她的貞節,賜她"旌表節烈"四字。關於此事,《郟縣誌》中有"田氏被鄰居趙鐸調奸不從,自縊"等文字記載。

朱家在臨灃寨家大業大,寨子裡至今 還流傳"朱紫貴買菸"的典故。據說,當時郟縣一帶的農民種了菸葉要到襄城縣去賣,但是煙商為了壓價,讓菸農一直等到下雪天才開始收。煙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宴請各地來的煙商時,哪個煙商帶錢最多、收煙最多就坐在首位。有一年,朱紫貴也去買菸,宴請時徑直坐在了首位。煙行老闆一看他穿件破棉襖,腰裡系根麻繩,穿著草鞋,一副窮酸相,就說:"你坐錯位置了吧?"他回答:"我沒有坐錯,我準備收三個月菸葉,你們收1塊錢一斤,我收10塊錢一斤。"他的話讓煙商們面面相覷。就這樣,不到三個月,他以10倍的價格收購了幾乎所有的菸葉。菸葉存了一年之後,煙商沒菸葉可卷,不得不以30元一斤的價格從朱紫貴處買走菸葉。作為商人,朱紫貴的精明和財大氣粗的確讓人感嘆,另一方面,他也在客觀上保護了家鄉菸農的利益。

民間傳說中,朱家明末曾經出過一個兵部侍郎,有一年,他回鄉探親祭祖。皇上連下三道聖旨催他回朝,第三道聖旨稱"活要見人,死要見頭!"侍郎以為自己的一些不法行為被皇上察覺,不敢回朝,便將自己的頭顱割下。其家人將他的頭顱送至京城,皇上一見非常後悔,其實他只是想讓兵部侍郎快點回朝。後來,侍郎的頭埋在了京城,皇上命人用金子做了一個頭讓侍郎的家人帶回老家安葬了。尹亮亮說,是否真有"金頭"沒有考證過,但寨子西北門外一公里處有座侍郎墓,即便真有"金頭"也應該早已不復存在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