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之美:靜心守候花開之時

朋友圈 自閉症 教育 ICC關愛孤殘兒童 2017-06-14

回想我們的學生時代,也許大家會聯想到這些相同的記憶:的教室、統一的課本、玩樂的夥伴、還有又愛又怕的老師們……

特教之美:靜心守候花開之時

而特殊教育,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陌生的。

您見過神祕的“七色花”嗎?特殊教育,就如童話般拓寬一片溫情的世界,幫助著一群有不同需要的人群。他們的人生如奇妙的七色花朵,美麗綻放。這裡的學生,有的行走不便、有的不會說話、也有聽力障礙、看不見繽紛世界的,還有肢體和智力多重障礙……

通過ICC養育的孤殘兒童,我們一起了解特教之美。

特教課堂:七色舞臺  

殘障兒童的年齡、能力、需求等各不相同,特殊教育需要從精細動作,粗略動作,認知、生活適應、社交溝通、社會融合等一系列層面展開。

每一堂生活課、娛樂課快要結束時,都讓學生們依依不捨。生活課上,老師們會為孩子們精心準備各種“教具”:讓孩子們聞一聞,摸一摸,認識水果形狀,記住它們的名稱、顏色,更有機會親口嘗一嘗;如果遇到老師動手做麵餅,孩子們小手舉得高高,躍躍欲試,個個都想成為“小徒弟”。

特教之美:靜心守候花開之時

現在,青年人更樂於得到自己做決定的機會。音樂課老師教唱之後,學生們可以得到選歌的鼓勵,拿起麥克風唱著自己喜歡的歌曲,雖然吐詞不太流利,歌詞也記不太清楚,學生們卻也久久回味。

認知課、家居技能、電影欣賞、寫作課等,也是常設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之外,還有精心安排的各種外出活動、體育鍛煉,促進孩子們的社交溝通能力、社會融合意識,讓他們在與外界的接觸中認識到新事物。這樣的教學設計,為部分孩子有機會進入社區學校做了充足準備。

除了內部教學,融合教育對孤、殘兒童來說,更加有意義。“小鬼當家”活動把教學課堂搬到現實的生活場景:孩子和當地學校的學生結成小組,共同完成老師們設計的任務。

“活動前,他們會自己上網查找資料,估算費用,計劃所需食材、討論怎樣協助坐輪椅的同伴共同參與任務”,陪伴孤殘孩子十年的李老師說,“這些問題他們都會商量著解決,我們只是在他們尋求幫助時,給予適當協助。”

學生們還能接觸國內外志願者帶來的新奇有趣課堂:加拿大的義工霍老師,曾是惠普工程師,目前在衡陽“春天”教學生使用電腦,學習拼音。來自新加坡的醫生,運用看、聞、聽、嗅、摸等感官刺激,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五官及它們的作用……

特教老師:精通“十八般武藝”

“整個課堂都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許老師回憶著兩年前上課的場景,那時她從一名幼教進入特教工作。幼兒組這群6—8歲的孩子,他們的殘障程度各不相同,有重度自閉症、先天性腦癱、多重殘障等。面對學生們迫切的學習需求,許老師有點措手不及。

怎樣讓學生們和老師有更好的互動?許老師開始向其他特教老師取經:先和學生做朋友,同他們一起玩樂;瞭解他們的性格、個人行為習慣後,再結合單元主題課,有創意的製作教具,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知識。

特教之美:靜心守候花開之時

這些是老師們費心選購或親手製作的創意教具:訓練學生精細動作的鞋盒工具;用來獎勵學生進步的積分兌換小卡片;根據學生手部情況定製的專用鼠標、鍵盤等……每一件都有一個或一群孩子使用。簡易紙板教具,可以幫助訊疊衣服,有效控制手部力量。這些寶貝教具,猶如十八般兵器,個性化用於每個孩子的課堂需要。

除了承擔教學任務、撰寫每位學生的個性化教案,每逢節日前夕,老師們會帶著孩子們一起編排節目。他們忙前忙後,從節目選定、排練、準備服裝和道具,直至現場演出結束,他們都一手包攬。孩子們的演出,讓人忍俊不禁,給節日添色不少。

如同童話世界,特教工作既有美好,也有艱難。對於身體、智力嚴重障礙的高需組學生,教學工作挑戰巨大。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成效緩慢,非常考驗老師的耐心和自我成就感。有時候,需要教孩子們10遍、20遍、100遍,反覆的強化,才能有一點改善。  2002年,新加坡特教老師Mei來到中國,她意識到機構特教老師的缺乏,開始把精力投入到培訓本地特教老師的工作上,並組織專業團隊定期評估教學成果。14年來,Mei一直堅定:“特殊教育的核心,是發現孩子潛能,幫助他們在生活技能方面有所提升;讓有嚴重肢體、智力障礙的孩子,生活過得有品質”。

小天使的魅力綻放

作為ICC為數不多的科班特教老師,張老師對兩個高需組孩子的個訓課印象深刻。“一開始感覺挑戰性很大,一個孩子不斷亂吐口水;一個孩子不停隨意走動,隨手推拉摔東西,冷不防我就被掐一下。慢慢地,這兩個小丫頭能坐著和我互動上課,持續幾分鐘。豆豆能耐心串珠子、玩積木拼圖,胡亂塗鴉了。”

特教之美:靜心守候花開之時

經過一年多的個訓課,她們融入集體課堂,表現也出眾。從事特殊教育七年多來,張老師感悟,“我是在童話世界裡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成長”。

今年8歲的夕夕,是長沙“彩虹”幼兒組進步最明顯的學生。電腦課上的她,在老師的幫助下,左手帶上曲直手套,右手用有彈性的繃帶“五花大綁”(鍛鍊手部力量),再加上特殊定製的鼠標,夕夕也能畫出搞怪的作品。即使滿頭大汗,也樂此不疲。

調皮好動的普,學會了整句表達,變得懂禮貌:在課堂他會先舉手,老師同意後,才離開課堂;也願意遵守阿姨的一些指令,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愛、希望和機會的呵護下,花兒們慢慢綻放,一個個生命的改變驚喜地呈現出來。孩子們學會用行動表達感恩與關懷:

阿姨不舒服的時候,他們溫柔的拍著肩膀,端來一杯茶;

生日的時候,他們用攢下來的零花錢,精心謀劃,買來禮物送給阿姨、老師;

在寒冷的冬天,體貼問候:“老師,你的手咋真涼,我給你暖暖…”


目前,ICC長沙“彩虹”、衡陽“春天”、三門峽“春曉”養育著近350名孤殘兒童和青年人。因著孩子們年齡跨度大,各項目呈現出多種形式的教育特色,力求滿足孩子們的差異化需要。

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堅持,只要我們懷抱希望,就能靜候一朵朵心靈之花絢麗綻放的瞬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