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參與國際礦產資源開發,是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的重要途徑,是“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產能合作的具體實踐。自上世紀90年代,中國有色集團投資贊比亞謙比希銅礦開始,我國企業境外銅資源開發佈局陸續展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大約20家企業在境外實施了約47個銅礦開發和銅冶煉項目。已經形成以中央企業為龍頭,地方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的格局,成為當前推動全球銅礦資源開發最活躍的力量。其中,中央企業主要有: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有色集團)、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五礦集團)、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鋁集團)、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鐵)和萬寶礦產有限公司(萬寶礦產)等。地方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主要有: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礦業)、金川集團有限公司(金川集團)、洛陽欒川鉬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洛陽鉬業)、鵬欣環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鵬欣資源)、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華友鈷業)和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銅陵有色)等。

我國企業“走出去”開發銅資源的意義

“走出去”是提升我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參與國際資源分配的重要戰略選擇,是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途徑。

表1 我國企業境外主要在產和在建銅礦開發與冶煉項目

我國銅企業“走出去”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我國銅企業“走出去”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公司報道、安泰科

落實國家資源戰略的重要舉措

銅在現代社會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料,是支撐電力、電子信息、通訊、建築、機械裝備、國防軍工等產業發展的關鍵功能材料之一,是重要的戰略性礦產資源。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了全球重要的加工製造中心,銅需求已接近全球近半比例。隨著新型城鎮化、信息化的深入推進,以及清潔能源、新能源動力汽車、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對銅的需求還將保持增長趨勢。因此,保障銅原料的穩定供給是我國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走出去”開發銅資源是資源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

表2 我國企業境外主要在產銅礦項目分佈

我國銅企業“走出去”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

注:上表為年產銅5萬噸以上的在產銅礦項目

資料來源:公司報道、安泰科

我國銅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目前,我國銅工業在採選、冶煉、加工等領域的技術裝備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部分技術裝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在全球推廣應用。但受銅資源稟賦的限制,國內銅原料供應遠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2018年我國銅精礦的對外依存度高達75%以上,嚴重製約了我國銅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走出去”進行銅資源開發,一方面是為了獲取銅資源;另一方面,是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打造我國銅產業鏈全球配置體系,形成若干具有競爭優勢的境外銅資源開發基地,實現生產要素全球優化配置,提升我國銅工業資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銅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必由之路

“走出去”開發銅資源是我國銅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重要途徑。國內企業需要也必須在立足國內銅礦資源有序開發利用的同時,通過國際合作,實施“走出去”戰略,參與全球銅礦資源開發,積極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產業鏈的全球配置,持續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表3 2018 年境外銅產品產量前十大中資企業

我國銅企業“走出去”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

注:1.表中“銅精礦”和“粗銅”產量在“境外銅產品總產量”中不重複統計;2.

表中產量指我國企業控制的銅產量,而非權益產量。

資料來源:公司報道、安泰科

我國企業“走出去”開發銅資源現狀及成果

經過多年實踐,我國企業“走出去”開發銅資源成果顯著,眾多項目紛紛建成投產,且仍有較大規模的在建和擬建項目在推進,對提高我國銅資源保障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由於境外礦產資源投資的複雜性和高風險性,一些項目因各種原因尚不具備建設和生產條件,長期處於權益維護狀態或項目進展緩慢,還有一些項目因開發價值不高,最終只能選擇退出。

主要項目

截至2018年底,我國企業在境外控制的銅資源量已超過1億噸,形成礦山銅金屬190萬噸/年(其中溼法陰極銅77萬噸/年)、粗銅49萬噸/年的生產能力。在銅資源控制量和礦山銅產能方面,幾乎與國內相當。其中,中國有色集團在產和在建的銅項目數量總計10個,是我國企業在境外銅項目數量最多的企業;紫金礦業近年的境外銅資源開發項目數量明顯增加,在剛果(金)和塞爾維亞等國的銅項目資源儲量都比較大,在產及在建項目總計達到6個;五礦集團和萬寶礦產的境外銅資源項目也分別達到5個,其中五礦集團位於祕魯的拉斯邦巴斯項目,是目前我國企業在境外建成的最大銅礦項目(主要項目詳見表1)。

項目分佈

從投資地區來看,我國企業境外銅礦項目主要位於剛果(金)、祕魯、贊比亞、澳大利亞等資源大國;東南亞的老撾、菲律賓投資項目也較多,但涉及金額較小,規模也相對有限;此外,阿富汗、朝鮮等個別地區受當地政策、安全等客觀環境因素影響,一些項目處於停滯或準備退出狀態。

生產狀況

目前,在境外擁有銅資源、在產項目,並形成一定規模的國內企業,主要有中國有色集團、五礦集團、中鋁集團、中國中鐵、萬寶礦產、紫金礦業、華友鈷業、洛陽鉬業、中國黃金和金川集團等。

“走出去”獲得銅原料供應,主要通過三種方式: 一是通過銅礦資源開發,直接獲得銅原料產品;二是在境外建設銅冶煉項目,獲取粗銅(陽極銅)、陰極銅等銅產品;三是通過建立貿易渠道,間接獲取銅原料及銅產品。其中,第一種方式是獲得銅原料供應最穩定的渠道,第三種方式最為靈活,而第二種方式則介乎上述兩者之間。目前,國內的進口銅原料供應主要依賴第三種方式,在第一種方式上也獲得了非常不錯的進展。隨著銅冶煉產能大幅擴張,加之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國內銅冶煉的擴張空間已經不大,且成本不斷攀升。同時,一些資源國為提升產業附加值,近年來先後對礦產品的出口設置障礙,因此第二種方式未來將成為“走出去”獲得銅原料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國內企業在境外建立的最大的銅冶煉項目是中國有色集團位於贊比亞的謙比希銅冶煉廠,年產粗銅(陽極銅)能力達到25萬噸。

以境外銅產品總產量看,五礦集團依託祕魯的世界級銅礦拉斯邦巴斯,2018年產量達到48萬噸,居我國企業首位。其次是中國有色集團,產量為33.2萬噸,居我國企業第二位。此外,產量超過20萬噸的還有中鋁集團、洛陽鉬業,其餘企業的產量均在20萬噸以下。

未來發展趨勢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及國際產能合作的持續推動下,憑藉我國銅產業的後發優勢以及銅企業不斷提升的綜合實力,未來我國境外銅資源開發將形成以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境外銅資源基地為著力點,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全球銅資源開發體系。

從地域來看,根據全球銅資源分佈和我國企業“走出去”現狀,未來我國境外銅礦資源開發將主要集中在非洲[贊比亞、剛果(金)]、拉丁美洲(智利、厄瓜多爾、祕魯)和亞洲周邊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緬甸、老撾、泰國、北朝鮮、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而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通過其資本市場開展礦權運作。

從項目開發及投資模式來看,當前我國企業在境外獲取銅礦資源項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通過投標獲取,典型案例是中國有色集團謙比希銅礦、五礦集團拉斯邦巴斯銅礦和艾娜克銅礦等;二是利用資本市場股權併購獲取,典型案例是中鋁集團特羅莫克銅礦、洛陽鉬業Tenke Fungurume銅鈷礦、紫金礦業卡莫阿銅礦等;三是通過項目換資源方式獲取,典型案例是中國中鐵華剛銅鈷礦、萬寶礦產蒙育瓦萊比塘銅礦、中國有色集團迪茲瓦銅鈷礦等;四是租賃經營,典型案例是中冶集團山達克銅礦。從我國銅企業“走出去”開發銅資源的實踐來看,通過資本市場併購獲得境外銅礦項目是最主要的方式,涉及項目最多。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推進,未來以項目換資源、租賃經營等其他模式進行資源開發將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企業目前在境外的在建和擬建銅礦項目,合計年產能240.8萬噸銅,涉及紫金礦業、中國有色集團、五礦集團、銅陵有色等多家企業。

從未來中資企業海外銅產量規模看,紫金礦業在剛果(金)、塞爾維亞及祕魯等銅礦項目全部順利投產並達產後,境外銅產品產量有望達到130萬噸以上,境外銅產品產量規模將超過五礦集團,躍居我國銅企業首位;中國有色集團在剛果(金)的盧阿拉巴、迪茲瓦、剛波夫等在建和擴建項目將於2025年之前全部達產,境外銅產品產量將超過100萬噸,產量規模僅次於紫金礦業。屆時,紫金礦業、中國有色集團、五礦集團將有望位列我國境外銅資源開發企業前三甲。

(作者單位: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有色金屬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