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的小氣與大方

彭德懷 王政柱 浦安修 腕錶 黨史博採 黨史博採 2017-10-28

彭德懷的小氣與大方

文/孟紅

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國元帥彭德懷那波瀾壯闊的革命一生中,他為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他經常將自己的錢物捐贈或資助給國家、家鄉和人民群眾,這時的他處處大方得很,他甚至為革命事業犧牲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反過來,他對自己、對親屬要求卻非常嚴格,甚至於嚴厲到不近人情或者特別小氣。這大方和小氣兩相對比之間,一個大寫的人格已經凸現在人們眼前。

小氣的彭德懷

1933年、1934年間,楊尚昆來到紅三軍團任政委初期,在與彭德懷朝夕相處、生死與共的日子裡,他除了感受到彭德懷和他率領的紅三軍團指戰員們的驍勇善戰、為革命一往無前的氣概外,也深深感受到了彭德懷與官兵同甘共苦、紀律嚴明的精神,正如彭德懷一貫聲明的那樣——“共產黨的隊伍裡,官兵要有鹽同鹹、無鹽同淡。”

開始,楊尚昆下到連隊,按照規定吃飯時可以加一個菜。加菜無非是炒雞蛋之類。但是,他很快發現,同彭德懷一起下去就從來沒有加過菜。

原來是彭德懷不允許。他下到連隊,誰給他加菜,誰就要捱罵。彭德懷是個烈火般脾氣的漢子,這罵人是他表達思想的一種獨特方式。他主要是罵幹部,他對幹部要求嚴格,但罵凶了、罵錯了,幹部也會有委屈情緒。楊尚昆為此不時地提醒彭德懷。但當楊尚昆與紅四師政委黃克誠說起這事時,黃克誠卻笑言道:“他就是那個樣子,見面罵你幾句,就像在問你好。罵錯了,他會認錯的。”

戰爭年代,馬匹對於一個高級指揮員來講,是很重要的。但彭德懷的馬匹不到走不動路是不準給他換的。

對騎乘的馬匹彭德懷是這樣,而對乘坐的車子更是如此。

彭德懷的小氣與大方

◆1936年,彭德懷長征到達陝北騎馬照。

即使是新中國成立後條件較好了,彭德懷仍然一如既往地清正為人、廉潔奉公。他從朝鮮戰場回國後,乘坐的依舊是一部舊式汽車,後來有關部門按規定要給他調換一輛最新式的,被他拒絕了。

警衛參謀給彭德懷講新車的好處,彭德懷則說:“世界上好東西多著呢,總不能見到什麼好就搞過來嘛。”

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命彭德懷為國防部長,並主持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他還同時任職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稱得上是名重位高了。但他從來沒有利用職權牟取私利,從來沒有為家庭添置什麼新奇時髦的生活用品。

有一次,彭德懷率團到前民主德國訪問,警衛參謀和他商量給他剛參加工作的侄女買塊手錶。

彭德懷想了想,同意了:“好吧,弄個最便宜的,能看個時辰就行了。”

警衛參謀想,這些國家發給出國人員的零用外幣用不完的反正要退回去,就買一塊樣子好看的手錶,價錢稍貴一些也沒有關係。

警衛參謀買回一輛自行車和兩塊手錶。彭德懷首先批評了這位警衛參謀不該買這麼多東西,接著便指定自行車歸公務員小何使用,還說:“出去辦事,儘量騎自行車,少用汽車。”

對買回來的手錶,彭德懷一看發票,就說:“這肯定不是最便宜的,趕快給我換掉。”

警衛參謀說:“這就是最便宜的。再說現在去換也來不及了,你幹嗎這麼小氣呢!”

彭德懷一聽,嚴肅地說:“不是我小氣,我們的國家剛剛開始建設,要花錢的地方還很多嘛!”

彭德懷的小氣與大方

◆1954年9月,彭德懷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隨即,那兩塊手錶分給了黃公略的女兒和彭德懷的侄女各一塊。侄女一看,表面上只有兩根指針,沒有秒針,要貼到耳朵上才能聽出表的走動聲。那時大三針的手錶已很流行,給她弄了塊二針表竟然還捱了伯伯彭德懷的批。

彭德懷身邊的工作人員親聞親歷的這類“小氣”例子還很多。平時每頓飯剩下的菜,彭德懷規定不能倒掉,下頓熱熱再吃。

彭德懷極端討厭請客送禮,對那種連吃帶拿的作風更是深惡痛絕。他從不允許人家招待他,不買票的招待電影他不看,超過伙食標準的招待飯菜他不吃。他總是當著那些愛請客的人批評說:“什麼你請客?人民請客,國家請客!這種風氣要不得,慷公家之慨!”他無論到哪裡,臨行前都要打招呼,“不準請客、送禮,不準搞特殊。”

1955年的一天,外出視察的彭德懷下榻在山東省煙臺某招待所。招待所的同志以十分崇敬的心情,在為他安排的房間裡特地準備了一些小吃。

彭德懷一進屋,只見桌上擺滿了高檔水果、香菸和奶糖,便生氣了。他讓警衛員把招待所所長、管理員叫來,請他們坐下,在表示感謝之後問道:“咱們有沒有招待費?”所長回答:“有,有,還有不少哩。”

彭德懷說:“那隻能招待外賓。你們想一想,主人自己每天大吃大喝起來,把自己當成外人,這個家還能當好嗎?不吃窮了才怪呢!尤其是首長們,本來工資就高,又白吃白喝白拿,再弄個雙份。為老百姓想一想,他們應該生氣吧!這不像為他們當家作主的樣子吧?人家不應該喜歡這樣的當家人吧?升官發財搞特殊,這是國民黨的傳統。咱們共產黨人,不能向他們學習吧?咱們共產黨人,不能想著升官發財搞特殊。咱們的國家、人民還很困難喲!”彭德懷一番掏心窩子的話使所長和管理員深受感動,他們當即撤了桌上的東西,並保證今後改正。

在中南海懷仁堂的東南角,一排造型相似的院落中間,有一座古式建築,名曰“永福堂”。1953年,彭德懷從朝鮮回來以後就住在這裡。這座院落,有正房5間,西頭的兩間打通了隔牆,是彭德懷的辦公室和會客室。東頭的兩間是臥室兼作彭德懷夫人浦安修工作和學習的地方。當中的一間,由東到西打了一個隔斷,隔出十來平方米一塊空地,作為餐室。東廂房作會議室,有時用來召開軍委辦公會議,後改為宿舍。西廂房是工作人員的辦公室和宿舍。

這座房子,彭德懷剛搬來時,由於長年日晒雨淋,沒有及時維修,門窗和廊柱的油漆早已剝落,尤其是辦公室天棚的一角還漏雨,每逢下雨總要溼上一大片。管理部門幾次提出要對房屋進行一次翻修和粉刷,但都被彭德懷拒絕了。他叮囑工作人員:“你們要把心計用在國家這個大‘家’上,眼睛不要老盯著我這個小‘家’,要把錢節約下來,先用於國家經濟建設。”

彭德懷的小氣與大方

◆1953年,彭德懷在中南海住所永福堂前留影。

就這麼一個小空間、較簡陋的房子讓彭大將軍居住和工作,實在是有些艱苦了。他的侄兒侄女們來了後沒地方住,就只好搭地鋪睡。

為此,後勤部門幾次想給彭德懷擴建兩間房子,但是,彭德懷說什麼也不同意。他說:“我們的房子已經很好了,比老百姓住的寬綽多了。北京市的群眾要是跟我們一樣住上這樣的房子,怕20年也達不到。”

彭德懷的住房確實又舊又小,後來左權的女兒也住到了他家,他家的住房就更困難了。

為此,彭德懷夫婦經反覆商量,決定蓋兩間小平房,精打細算下來,還需1000多元。

彭德懷一聽就說:“1000多元,能買多少小米?能買1萬多斤!這要多少農民的勞動?!又能養活多少人呀?!不蓋了!不蓋了!”

屋裡的傢俱,只要彭德懷認為“挺好”的,就別想給他換新的。有一次,警衛員提議把他家的舊窗簾布換一下,他鼓睜著雙眼說:“舊了?老百姓用這樣的布作衣服,還不知穿多少年哩!”

大方的彭德懷

彭德懷對自己非常嚴格、小氣,而對黨、對人民卻十分慷慨。

抗日戰爭時期,在一次反“掃蕩”戰鬥中,八路軍某部繳獲了敵人200多兩黃金。戰鬥結束後,這批黃金被交到了總部。總部機關的年輕人大都沒見過黃金,一聽說繳獲了黃金,都好奇地圍過來看稀罕。這時,彭德懷走過來,伸手掂了掂裝金子的口袋,說:“呵,還怪有分量的。你們說,這金子如何處理?”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買槍炮,有的說買給養,吵吵嚷嚷興奮得想出各種主意。

彭德懷笑呵呵地看看大家,說:“這傢伙很值錢。既然有這些值錢貨,咱們就用它買幾門大炮,早點打發鬼子回老家去。還要買很多的白麵、大米、豬肉,讓你們這些小夥子吃得像小老虎似的,肉滾肉滾的。你們說好不好?”

大家聽得很舒服,禁不住開心地大笑起來。

但是,彭德懷又說:“現在我們還不能花掉這些金子。目前我們是缺乏武器和糧食,可這些困難我們是能夠克服的。我們一定要把這些金子花在我們事業最需要的地方去。那就是說好鋼要花在刀刃上。還是老法子:武器向敵人要;吃、穿靠發展生產來解決。”大家都熱烈贊成彭總的提議。

過了一段時間,總部作戰科科長王政柱要回延安學習。臨行前,彭德懷取出那個裝著金子的口袋,交給王政柱,囑咐他說:“這裡面的200多兩黃金,你把它帶回延安,交給黨中央。”

彭德懷說:“這幾年我們的同志生活是艱苦,可戰鬥在陝北根據地的廣大軍民生活更艱苦。延安是黨中央毛主席所在地,那裡人多,財力、物力更緊張,那裡正是革命最需要的地方。”說著,他緊緊握了握王政柱的手,揮手告別。

經過一個多月的輾轉跋涉,王政柱終於到達了延安。當他把黃金交給黨中央並講述了彭德懷送黃金的故事後,在場的人們彷彿看見彭總那顆對黨和革命事業無限赤誠的心,比金子更亮,比金子更重。

彭德懷的小氣與大方

◆1940年彭德懷在太行山敵後抗日根據地留影。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彭德懷總司令的妻子浦安修因公出差順道探望他,帶來了黃克誠送的一些湖南的土特產和一匹夏布。

彭德懷毫不猶豫地讓人把這些湖南土特產分成若干份,分送給作戰、機要等部門的同志。還剩一點布料,他讓妻子交給了在北京的後勤部部長。可謂大方得很。

彭德懷家鄉湖南湘潭烏石寨的彭家圍子過去缺水,周圍百姓飲用水要到很遠的塘裡去挑。幾十年來,彭德懷一直把這件事記掛在心裡。1957年,全國許多地方興起大修水利高潮,他便給家鄉幹部寫信,建議在他小時候砍過柴、放過牛的烏石峰下楠木衝修一座水庫。1958年,水庫動工興建。

這年冬天,彭德懷回鄉視察。聽了公社、大隊幹部的彙報後,他非常高興,立即自掏腰包捐獻了500元錢表示支持。

1961年再次回鄉時,彭德懷特地去楠木衝察看水庫,建議大隊組織勞力將壩基加高加寬,並在庫內養魚。

不僅如此,彭德懷又個人慷慨地拿出300元錢給大隊買魚苗用。

從此,烏石大隊為民生產隊的財務賬上便為彭德懷立了一個戶頭,記著彭德懷交來的各筆款項。

彭德懷還說:要回來當一名農民,每年要為生產隊出工100天。

後來,由於政治氣候的變化,回鄉參加生產勞動的願望不能實現,彭德懷就提出以錢代勞,每年從自己工資裡支出100元給家鄉投資。1962年到1964年,他每年如數寄來100元錢。

後因1965年彭德懷去了“三線”建設指揮部,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他身陷囹圄,故而無法按時捐款。1979年,彭德懷得以平反昭雪。他的夫人浦安修按照他的遺願,補交了他原先承諾給家鄉的去世前10年的累計投資款1000元。如今,彭德懷的幾筆投資款一一記在“社員往來”賬上,飽含著這位開國元勳的濃濃鄉情、拳拳赤子之心。

彭德懷的小氣與大方

◆彭德懷與侄女彭鋼。

彭德懷的侄女彭鋼曾深情地回憶道:

“在吳家花園,伯伯曾向我講過,他自信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從沒有故意浪費公家的一分錢。參加革命後,他沒有多少存款可言。有一回他告訴我,1938年,從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轉送給他和朱總司令各400大洋。伯伯將這筆錢一分為二,託徐特立帶給黃公略夫人和陳毅安夫人了。伯伯說,黃、陳兩位都是烈士,‘他們對革命貢獻大,我應該照顧他們的家庭。’

倒是伯伯在舊軍隊中曾經有過積蓄。他從連長當到團長,十年中把薪金、辦公、雜支等積存的3萬多塊錢,在平江起義的縣城又籌了3萬多塊錢,加起來7萬元,全部用於平江起義後的各項經費了。對於家庭,那時他每年寄錢不足200元,家中始終維持著下中農生活。我的父親彭榮華有時去看伯伯,手中最多隻有兩斤家鄉產的茶葉而已。對伯伯來說,所能奉獻的都奉獻了,正如他自己談到的那樣,‘平江起義到解放戰爭結束,我家十餘口人,流浪乞討,全無任何顧及,40年如一日,這不是什麼偽裝得了的。’”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轉載請註明轉自《黨史博採》。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