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日峰會空前熱絡!示好中國後,安倍又拉攏歐洲!長袖善舞的他,意欲何為?

董一凡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

4月25日,歐盟與日本在布魯塞爾舉行了第二十六屆歐日領導人峰會,與以往相比雙方領導人不僅更加熱絡,同時也展現出在國際秩序大變局之下積極走近的意願。歐委會主席容克對歐日關係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稱雙方是在傳統友誼、人文合作、國際秩序觀等領域共識緊密的夥伴,並將日本看做“在亞洲最重要的夥伴”。

在諸多國際熱點問題上,歐日之間也展現出了極強的共識,包括高度肯定2月份正式生效的歐日“經濟夥伴關係”(EPA)協定、共同推動WTO改革、維護自由公平的國際貿易秩序、確保伊核協議有效和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等。美國“政治家”網站甚至刊文稱,歐盟最好的西方盟友如今在東方,如果不是安倍首相以日語講話的話,他的談吐看法與歐洲政治家別無兩樣。

歐日峰會空前熱絡!示好中國後,安倍又拉攏歐洲!長袖善舞的他,意欲何為?

歐盟與日本共同將雙邊關係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反映的是雙方在面對國際秩序出現前所未有大變局的背景下,西方陣營第二、三大力量之間有意抱團取暖,在西方主導的“基於規則”國際格局不斷演變的趨勢中,延續自身既有制度紅利壽命,在變革的時代維護自身利益。

這種國際政治經濟大變局,一方面是美國特朗普政府以“美國優先”政策取向,在盟友和非盟友之間對政治、經貿、安全、多邊主義等領域發起翻江倒海的震盪,包括歐盟和日本在內各國的利益以及進行國際行為的基本規則均受到嚴重衝擊。

另一方面,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經濟、貿易相對實力以及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上升,同時就促進全球化、國際秩序、國際關係向公平、合理和繁榮方向發展,提出更多富有吸引力的倡議,歐日作為老牌西方強國不得不認真面對和適應這些積極變化。

事實上,歐盟和日本在面對上述重大變化,早已加快抱團取暖的節奏。2017年7月,歐日雙方趕在漢堡G20峰會前,共同推動遲遲未有進展的EPA達成基本一致,並於2019年2月推動生效。2018年6月,德國外長馬斯在訪日期間,曾呼籲由歐盟和日本為核心構建“多邊主義聯盟”。

歐日峰會空前熱絡!示好中國後,安倍又拉攏歐洲!長袖善舞的他,意欲何為?

而在2019年2月,在EPA正式生效數天後,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日本,進一步展示對EPA的期望和歐日雙方在經貿和多邊主義下的共識,歐盟與日本的數據流動和保護協議也在該月達成,顯示雙方在網絡治理和數字經濟領域加快走近。

而此次峰會,雙方相互站臺打氣的態勢更為明顯。歐委會主席容克大談歐盟對日本發揮關鍵作用,不僅是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秩序,甚至是日本在未來的令和時代實現成功的重要助力。

本次峰會前,歐日雙方都在經貿領域面臨來自美國的強大壓力。對歐盟來說,在美國對其擬提出120億美元特別關稅後,匆忙授權歐盟委員會與美國進行經貿談判的權力,但由於法國與其他國家的分歧以及歐美就談判內容上的結構矛盾,前景不容樂觀。而日本在啟動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後,也在農產品領域面對美國逼迫其開放市場的壓力,同時在WTO改革領域,美國明確向日本提出,對後者在這一問題上向歐盟靠攏表示嚴重不滿。

同時,歐日雙方均面臨美國就是否向外國汽車產品徵收高額特殊關稅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同時,6月份日本即將在大阪舉辦G20峰會,歐日雙方均希望作為“西方秩序建制派中堅”,能夠在自由公平貿易、WTO改革、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數字經濟與網絡安全等領域發揮建章立制,引導國際規則的天平向著“西方共同利益”傾斜。

歐日峰會空前熱絡!示好中國後,安倍又拉攏歐洲!長袖善舞的他,意欲何為?

因此歐日雙方在各領域政策共識前所未有地靠攏。然而,歐日之間雖然在姿態和外交辭令上熱絡非凡,卻難掩雙方合作所面臨的客觀障礙。比如在氣候變化領域,歐盟雖一心要引領進程,並不斷拉攏同盟軍,但日本作為不斷“去製造業化”的經濟體,氣候貢獻以及進取心也隨著本國因經濟結構帶動的碳排放不斷下跌而減弱,難以成為歐盟給力的夥伴。再比如在WTO改革領域,歐盟對於上訴機構的變更仍然堅持著“規則優先”的情懷,但日本在數次遭遇上訴機構不利判決曾表現出更強的“實用主義邏輯”。

更重要的是,歐盟與日本在當今變局之下的相互扶持,其前景走向不僅取決於雙方合作意願的深厚程度,更取決於共同的對外關係基石——美國。

無論是世貿組織改革,還是構建開放的國際貿易環境,再或是大阪G20峰會取得積極意義和成果,亦或是朝鮮半島、伊核等熱點區域安全問題的穩定,歐盟和日本維護所謂“基於規則”雖然有著一定積極意義,但如果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仍然奉行著“美國優先”,持續推進缺乏國際基本道義和規則意識的做法,那麼歐日的走近也難以在變局中不隨波逐流,切實保障自身利益關切。(責任編輯:唐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