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雜談:中原女真族漢化的“現場報道”

作者:優雅的鬍子(吳永剛-Max)

史海雜談:中原女真族漢化的“現場報道”

公元1234年,蒙古鐵騎一路將金哀宗從汴京、歸德府追至蔡州。在蒙宋聯手合圍下,正月中,金哀宗自殺,金末帝於城破之日死於亂軍,在中國北方統治多年的金朝滅亡。進入中原地區的女真遺族開始了加速漢化的過程。

事實上早在金國建國伊始,在強大的中原文明的影響下,無論是統治階級的姓名還是推廣使用的女真文字,以及其他生活細節,女真族的漢化已經悄然開始。金太宗晚年時期管理上推行的漢地和北方的雙軌制,及海陵王時期對漢文化的尊崇,更加重了進入中原的女真族的漢化進程。等到了罷兵謀發展的金世宗時期,女真族的漢化趨勢已經基本形成,“女真為本”的國策也無非螳臂擋車。幸而有金代的猛安謀克軍制及國家政策的羈絆,女真族屬的概念才勉強得以留存。待到金朝覆滅,猛安謀克軍制崩摧,中原女真族終於在元代基本完成了漢化。

史海雜談:中原女真族漢化的“現場報道”

元明之際,陶宗儀著《南村輟耕錄》,其中就有不少筆墨記錄了元代女真族完成漢化過程的情況。在卷一氏族條目中,他羅列了元代種族制度劃分下的前幾個階層的構成細節:蒙古七十二種、色目三十一種,以及漢人八種。其中漢人八種包括: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渤海。書中記載的“漢人”政治屬性要大於社會屬性,並不是純粹的民族範疇,反倒因為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差異,有些類似印度的種姓制度。但是,將八個外來族屬歸結為漢人,一方面表明當時這些外來族屬的漢化程度相當高,另一方面也為上述民族最終融入漢族製造了條件。

八個歸入漢人的外來族屬中竹因歹、術裡闊歹、竹溫、竹赤歹據考證都屬於女真族系。民族的形成過程中,往往存在大規模融合的情況,比如後世的滿族,其中就融入了大量的漢族、蒙古族以及其他東北亞少數民族。女真族的形成過程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金史拾補五種》中烏春曾叫囂:“狗彘之子同處,豈能生育。胡裡改與女真豈可為親也”。而胡裡改人後來就大量融入到女真族之中。此外契丹、高麗、漢等民族融入女真族的人數也非常多。然而這些後融入的民族畢竟和女真人有差異,因而在金朝滅亡、元朝甄別族屬時,出現上述4個部族與女真並列的情況。其實同列的渤海族在金代進入中原後,也被編入猛安謀克組織,理論上也屬於女真族系。在元代等級劃分時按詔令“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八月,定擬軍官格例,……若女真、契丹生西、北,不通漢語者,同蒙古人;女真、契丹生長漢地,同漢人。”所規,舊金朝治下人口一併劃入漢人。

史海雜談:中原女真族漢化的“現場報道”

《南村輟耕錄》中還記錄中原女真族漢化的另一個情況,即改用漢姓。元代,由於前代即有融合基礎,當時又都劃為同一等級,且封閉的猛安謀克組織業已無存,女真族與漢族不斷通婚交融,加之漢文化固有的吸引力,使得女真族逐漸放棄了本民族舊有習俗,姓氏漢化即是一種現象。書中記載了三十一個改易的漢姓,羅列如下:

完顏,漢姓曰王。 烏古論,曰商。 乞石烈,曰高。 徒單,曰杜。 女奚烈,曰郎。 兀顏,曰朱。 蒲察,曰李。 顏盞,曰張。 溫迪罕,曰溫。 石抹,曰蕭。 奧屯,曰曹。 孛魯,曰魯。 移剌,曰劉。 斡勒,曰石。 納剌,曰康。 夾谷,曰仝。 裴滿,曰麻。 尼忙古,曰魚。斡準,曰趙。 阿典,曰雷。 阿里侃,曰何。 溫敦,曰空。 吾魯,曰惠。 抹顏,曰孟。都烈,曰強。 散答,曰駱。 呵不哈,曰由。 烏林答,曰蔡。 僕散,曰林。 虎,曰董。 古裡甲,曰汪。

史海雜談:中原女真族漢化的“現場報道”

在元代,儘管還殘留著舊有族屬的記憶,但改易漢姓後的女真人已經和中原漢族差異不大。應該說《南村輟耕錄》這本書保存元代社會風貌的筆記體史籍,更像是時事與傳統並舉的雜誌,作者不經意中用自己的視角,對其生活的那個年代中原女真族的漢化情況,進行了現場報道!

明朝以後,中原地區不再有女真人這一稱呼,從民族概念上,女真族被漢族徹底同化。而女真的記憶並未全部消失,中原地區的個別由女真族改易的姓氏,如完姓、粘姓還沒有忘記自己祖先是女真族。這些姓氏在解放後有不少加入了滿族。

本文為優雅的鬍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圖片引用自互聯網,在此向原作者致以誠摯感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