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嚴把農作物生產基地關 生產監管由環節向全程轉變

農資 農產品 農藥 種植業 東北網 2017-05-25
大慶嚴把農作物生產基地關 生產監管由環節向全程轉變

測土配方施肥取樣。

五月,我市春種大忙時節。

農民的腳步、機械的車輪,出現在農田裡、巷道邊。然而,撒在土裡的種子、肥料,是否合格?種在棚室裡的果蔬,農藥含量是否超標?這些糧食果蔬吃到嘴裡是否安全?

日前,記者在市農委瞭解到,我市從生產源頭抓起,完善從種植到收穫的監管,使“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更加安全。

糧食,從種到收有“跟蹤”

我市今年糧食播種面積900萬畝左右。如何讓這些每日三餐的主食,安全無汙染?

市農委相關負責人說,作為百姓飲食安全的第一道“守護神”,從種子、農藥、化肥、環境等源頭抓起,從根本上“把關”。作物生長階段,嚴格按照生產技術規程組織生產,實施“環境有監測、操作有規程、生產有記錄、產品有檢驗”的全程標準化生產模式。

記者在市農委綠辦瞭解到,我市今年“三品”(綠色、有機、無公害)基地力爭達到700萬畝,涉及肇州、肇源、林甸、杜爾伯特、大同等縣區。

基地具備了天然的生產條件,完全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的要求。在這裡,方圓5公里和上風向20公里範圍,沒有汙染源企業,水分供應主要靠自然降雨和井水噴溉,水質符合綠色食品生產要求。

這些基地,從統一優良品種開始,統一生產操作技術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購。個別縣區還統一水稻催芽時間,統一播種時間。

基地裡,本著“地方政府負總責,生產經營者負主體責任,相關監管部門各負其責”的原則,承擔起相關責任,使產地環境管理、生產過程管控、包裝標識、農產品市場準入、產地準出、質量追溯、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管理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等制度,扛到每一個人的肩上。目的只有一個,確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基地裡,農戶有使用手冊、種植操作規程、基地投入品清單、田間管理記錄和生產收購合同。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科學用藥,合理施肥。

據瞭解,我市糧食作物由於地力、氣候等先天因素,加之把好了種子入口關,風調雨順的年景,很少有病害發生。作物即使因天災造成的病害,百姓使用的農藥,也都在禁限用農藥之外。因為,市農委都不定期地進行抽查,處罰力度都很大。特別是今年,我市嚴查轉基因種子,不允許越區種植。

果蔬,開花結果有“監管”

隨著反季和應季果蔬的交替出現,從炎炎的夏日到飄雪的冬天,市民的“菜籃子”、“果盤子”裡盛滿了五顏六色的水果和蔬菜。我市蔬菜的生產,除了大規模的基地之外,就是散戶菜農了。

我市的蔬菜基地種植佔七成,散戶佔三成左右。夏季基本上都是地產果菜,冬季地產菜佔六成左右。其中,地產水果主要有葡萄、李子、沙果、草莓、香瓜、西瓜、油桃等。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正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對農藥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農委農監局局長楊士傑說,棚室裡生長的果蔬,通風條件不如露地效果好,在溼度大的前提下,易生病害。在這種情況下,施什麼藥、多長時間噴一次,說法就多了。在這一點上,我市對棚室戶進行嚴格要求。什麼時間施藥、施的什麼藥,每次的施藥量、間隔期,都要寫在本子上,定期進行檢查。這還不算,果蔬成熟期前,都要不定期地抽樣檢查,看是否有農藥殘留。經檢測,不合格農產品延長上市,加大農藥安全間隔期,再經過檢測合格之後方可上市。

農民,施用農藥都會到當地的經銷點購買。殘留時間長短、是否劇毒、高毒?在這一點上我市規定,農藥經營者應當向購買人詢問病蟲害發生情況併科學推薦農藥,必要時應當實地查看病蟲害發生情況,並正確說明農藥的使用範圍、使用方法和劑量、使用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不得誤導購買人。

為保證保障全市農業生產安全,進一步加大對農藥市場的監管,春耕期間,市農委農監局聯合市農委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成工作組,深入五區四縣,對今年農藥市場開展執法檢查。其中,薩區、讓區、龍鳳、紅崗四個區此次檢查的門店,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原則,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共檢查經營農藥、化肥門店103家。此次檢查的這些農藥產品,發現的問題已經交由縣區主管部門處理。

據瞭解,市農委農監局在近斯開展的執法檢查中,還向經營者宣傳告知新出臺的《農藥管理條例》,對於經營農藥的新規定,如需要到農業部門辦理經營許可證,以及經營假劣農藥的危害、處罰辦法更加嚴厲等一一進行告知。

為了讓監督者監管到位,我市還對縣區執法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指導,講授假劣農藥、化肥的識別、證據保存、處罰程序和標準等相關知識,使其具備基本的獨立執法檢查能力,提高其業務水平。

大慶日報記者卜憲玖文/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