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各地園區實現“造血式”扶貧 小鎮做成全省最大皮鞋生產基地

三農 農民 農業 種植業 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 2017-09-18

小鎮做成全省最大皮鞋生產基地

湖南各地園區實現“造血式”扶貧,湘潭青山橋鎮免費培養產業工人,幫貧困勞動力脫貧

一個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的園區,解決了當地三分之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生計問題。湘潭縣青山橋鎮副鎮長譚鐵權說,“園區一個技術工人多的可以拿到六七千,基本可以養活一家老小了,鎮里約三分之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來到這裡打工。”

“135”工程將大湘西地區市州直管園區納入獎補範圍。截至今年5月,“135”工程共向全省51個貧困縣下達獎補資金7.58億元,佔全部獎補資金的33%。湖南各園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園區,搶抓機遇,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記者王歡湘潭、岳陽、邵陽報道

提高生產技術,增加產品科技含量,成為湖南多地的脫貧路徑。

技術脫貧辦學校免費培訓,輸送技術工人

40歲的高粱是青山橋鎮龍安村人,在這裡培訓半個月了,如果下個月考核合格,她將正式進入皮鞋廠,工資大約2200元。高粱一個月前才從廣東的服裝廠回來老家,她說,在外面賺得並不多,聽老鄉說老家正在搞工廠,就回來了。

“學校有補貼,學員免費學,期間每天還有20元補助,培訓兩個月就可以上崗了。”湘潭縣青山橋鎮黨委書記、青山皮鞋工業園管委會主任胡衛介紹,學校自今年開辦以來,已培訓了七八期學員,多為周邊百姓,為園區皮鞋生產企業輸送了不少技術工人。當地200多名貧困勞動力就業脫貧,實現了人均4萬元左右的年工資收入。

有“皮鞋之鄉”之稱的青山橋鎮依託“135”工程彙集皮鞋全產業鏈企業,年產值7.15億元,成為湖南最大的皮鞋生產基地。鳳舞九天鞋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方達培說,自己之前在浙江溫嶺打工,鎮黨委書記胡衛去找他,“只交談了半個小時”,他就準備回家了。從簽約到投產,鳳舞九天只花了3個月,如今年產皮鞋25萬雙以上,年產值達2000萬元。公司126名員工,大部分是周邊鄉鎮村村民。

科技脫貧 梔子果讓一畝地收入增加一千元

同樣是走技術路線,岳陽汨羅的黃梔子果香飄萬里,靠的是增加產品科技含量。

在屈原管理區高科技農業園內,6000多畝已經掛果的黃梔子樹在烈日下搖曳身姿。全國人大代表、海泰梔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莉說:“梔子樹果實是提煉天然色素和幾十種中成藥的原料,經濟價值高,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她投建的梔子深加工項目標準化廠房正在進行設備安裝,今年即可正式投產。

在這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內,6123畝示範種植基地上種的全是經“神六”航天育種測試的梔子“林海一號”,此時已是碩果累累。一畝梔子樹基地產果2000餘斤,可實現銷售收入3000元左右,“一畝地,比種水稻、南瓜至少多收入1000元”,楊莉說,目前還只是初級階段,隨著梔子果的深加工及其他產品的開發,老百姓的收入將會大幅度提高。

楊莉已帶動1080戶農民入社,其中有20%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並在岳陽縣、平江縣等地貧困村帶動種植1.6萬畝梔子“林海一號”。

特色脫貧 依託地方特點發展金銀花、牛奶、油茶

截至2016年底,邵陽仍有貧困縣8個,貧困村1055個,貧困人口59.36萬。邵陽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首要任務,抓住湘商產業園建設契機,注重特色扶貧、發展特色產業。其中,隆回依託金銀花基地建設大健康產業園,城步依託南方草地優勢建設乳業加工生產線,實現了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的互補雙贏。

“湘商產業園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脫貧攻堅的新路子。”邵陽市副市長彭華鬆說。

在湘西自治州,136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吸引了一大批沿海老鄉回鄉創業,引進企業228家;在新晃、江華等貧困縣,隨著園區骨架拉開,工業開始發力,縣域財政實力明顯提升,脫貧信心更大了;在油茶大縣綏寧,油茶樹成為老百姓的“脫貧樹”“致富樹”。

今年將細化落實特色產業扶貧行動

2016年湖南經濟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到3.1萬億元,居全國第九位。2017年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湖南要重點打好脫貧攻堅、轉型升級和環境治理三大戰役,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

今年湖南將確保實現減少110萬農村貧困人口、10個貧困縣和2500個以上貧困村退出的年度目標,做好45萬左右喪失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兜底工作。以自治州建州60週年為契機,加大政策、項目、資金整合力度,促進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高質量推進精準脫貧工作,細化落實特色產業、勞務輸出、易地扶貧搬遷、生態補償、教育扶貧、醫療救助、保障兜底等“七大扶貧行動”,啟動實施解決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突出問題三年行動計劃,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