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至:注重載體驅動 建設成渝經濟區優質農產品生產配送基地

三農 農產品 糧油 農村 資陽之聲 資陽之聲 2017-09-27

樂至:注重載體驅動 建設成渝經濟區優質農產品生產配送基地

“力爭到2021年,實現農業增加值55億元,優質糧油麵積100萬畝,優質安全農產品產量佔全縣農產品總量的60%以上,加工轉化率達到50%以上,培育農產品加工骨幹企業20家。”這是樂至縣委第十四屆三次全會就未來農業發展提出的目標。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重點在農業。作為全省三農工作先進縣、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的樂至,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嚴峻的背景下,如何實現縣委全會提出的奮鬥目標? “以‘6551‘工程為載體,把打造成渝經濟區優質農產品生產配送基地作為建設全省類區經濟強縣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優化區域化佈局,走規模化產銷之路,創響生態、健康、綠色的‘資味·樂享‘品牌,實現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成投用,建設成渝經濟區優質農產品生產配送基地。”對此,樂至縣委、縣政府目標明確,信心堅定。

以點促面 優化區域化佈局

“六大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面積突破3萬畝,川中丘陵區現代林業科技示範園創建國家級林業科技示範園區通過評審;觀光農業、現代林業等五大產業帶雛形初顯,蔬菜、林果、蠶桑、畜禽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有序推進,建成糧油綠色高產高效示範基地5.5萬畝,出欄生豬37.9萬頭、山羊37.7萬隻、小家禽285.8萬隻;中天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加快推進……

近年來,樂至縣聚力打造“成渝經濟區優質農產品生產配送基地”,全面推進“6551”工程,全縣特色農業區域化佈局日漸顯現,有力地促進了特色效益農業的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全縣農業增加值實現13.8億元、增長3.4%。

發展現代農業,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基本途徑。促進農業發展,優化區域化佈局是基礎。“按照區域特點、資源優勢、市場條件等方面因素,堅持‘宜糧則糧、宜特則特‘的原則, 以點帶面,逐步形成具有樂至特色的農業產業區域發展格局。”未來幾年,該縣將以城郊型、外向型現代農業園區為引領,區域化佈局推進川中丘陵區現代林業科技示範園、聖美園現代畜牧業科技園、閒寧村農耕文化園、川中黑山羊產業科技園、蠶桑科技示範園、糧油產業科技園“6大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示範帶動以陽化河流域觀光農業特色產業示範帶,高寺、放生、童家、東山、回瀾優質蠶桑特色產業示範帶,寶林、龍門優質柑橘特色產業示範帶,石湍、通旅、雙河、龍溪優質檸檬特色產業示範帶,大佛、勞動優質黃金梨特色產業示範帶“5大特色產業示範帶”集中連片發展,打造優質糧油、蠶桑、蔬菜、林果、畜禽“5大農產品基地”,加快建設中天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形成以點帶線、以線促面的產業發展格局。

產銷並重 走規模化產銷之路

樂至縣盛海糧油專合社,是以寶林鎮、盛池鄉、中和場鎮農機化示範園區及現代糧食產業基地為核心,開展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農機化糧油作物生產經營,逐步建立起覆蓋全縣的糧食主產鄉鎮和集“專合組織+種植+乾燥服務+糧食銀行+質量檢測+加工+銷售+倉儲+技術培訓+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多方位、全過程的糧食產後服務體系……這僅是該縣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眾多實例之一。

農業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是促使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因此,同步加快推進農業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是該縣農業部門長期探索的一項重要課題和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抓好規模化生產方面,將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發展多元化服務主體為重點,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公司+基地+農戶(家庭農場)”經營模式,鼓勵企業採取訂單收購、二次分紅等形式,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大力推進基地建設,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蠶桑、葡萄、榨菜等一批10萬畝產業基地及100萬隻黑山羊、1000萬隻肉兔生產基地。抓好農副產品深加工,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加快建設農產品集配中心,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進園區,集中建設樂至中天農產品加工園區,加快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領軍企業。

在抓好產業化經營方面,將壯大特色產業,加快形成集約發展新格局,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優勢、全國有影響的特色產業。完善銷售體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深入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示範行動,深化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加快農產品電商園區建設,建立多元化網上銷售平臺。組織參加相關展銷活動,整合郵政以及“四通一達”等第三方快遞物流企業,建設現代化的倉儲配送中心。

補齊短板 創響“樂享”區域品牌

近段時間以來,該縣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股工作人員忙得不亦樂乎:一邊準備樂至黑山羊申報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相關前期工作,一邊完成勞動鎮梨子、通旅鎮獼猴桃、大佛鎮無花果等3個無公害農產品申報材料……“如果樂至黑山羊申報成功,將成為樂至首個由農業部認定的農產品地理標誌;3個農產品的無公害農產品申報成功後,樂至全縣就有48個農產品獲得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12個綠色食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13個有機產品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監測站站長丁曉軍說。

農產品的“金字招牌”,是一個地方現代農業的閃亮名片。“東山鎮三元廟村的土雞蛋被打上二維碼後,在網上成了熱銷農特產品;寶林鎮獨柏村的桑葉雞、桑葉蛋通過‘線上線下‘雙結合的模式進行銷售,僅今年上半年就實現利潤近40餘萬元……”截至目前,雖然該縣品牌建設成效顯著,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產品飛出樂至、端上了成渝市民的餐桌,但品牌不響亮、競爭力不強依然是全縣農業品牌客觀存在的問題。“立足品牌建設實際,千方百計加強綠色農業品牌建設,著力補齊農產品品種多、品牌少、名牌缺的短板,促進由‘農產品大縣‘向‘農產品品牌大縣‘轉變。”該縣農業部門思路清晰。

為加強品牌建設,未來幾年,樂至將立足全縣發展實際,加大與涉農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力度,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到樂至建立農業試驗示範基地,加快先進實用技術的集成組裝和新品種的試種示範。加強樂至黑山羊、樂至白烏魚等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加快農產品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實施標準化生產,加快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有計劃制定黃金梨、榨菜、蜜柚等農產品生產標準,逐步形成以國家標準為基礎、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為重點,具有鮮明特色的標準化生產體系。

同時,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行動,引導樂至蠶桑、天池藕粉、雙樂掛麵等地域品牌和傳統品牌發展,創響“資味·樂享”區域品牌,並積極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加工品牌。

李遠雄 記者 黃建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