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加快建設生態循環農業 啟動綠色經濟“新引擎”

農業 三農 農村 畜牧業 中吳網 中吳網 2017-09-11

生態循環農業不僅提高資源利用率,還能有效解決農業汙染問題,淨化農村居民生活環境。在我市廣大農村,循環農業正從區域試點到全面推廣,啟動了綠色經濟的“新引擎”。

常州加快建設生態循環農業 啟動綠色經濟“新引擎”

在溧陽市崑崙街道新昌村的一處蔬菜基地,王一青正在大棚裡整理移栽的韭菜,以往,廢棄的蔬菜、秸稈沒處放,讓王一青很苦惱,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

“以前這些韭菜葉子扔掉也可惜,還影響環境,通過養殖蚯蚓,就可以把它變成蚯蚓的飼料。”溧陽市新昌村村民王一青介紹說。

爛菜葉、家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通過發酵,成為養殖蚯蚓的飼料,蚯蚓的糞便繼續作為有機肥料還田,蚯蚓還可以作為家禽的飼料。這種全鏈條閉合循環的“種養結合”模式,既能夠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又能夠淨化環境。

常州加快建設生態循環農業 啟動綠色經濟“新引擎”

“蚯蚓糞,以及其他有機肥的使用之後,可以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蔬菜的品質,包括口味上,都有一定的改觀。今後我們還要引進不同的品種,不同的模式進行操作,具體看看最終的效果。”溧陽市農林局蔬菜辦副主任呂高強表示。

在溧陽市埭頭鎮埭西村,養殖戶張勤芝也嚐到了生態循環的甜頭。他承包的兩千多畝的魚塘全部採取封閉循環利用的模式,讓廢水變成了肥水。

傳統的池塘養殖,要定期頻繁大量換水,不僅浪費淡水資源,還會加劇水域的富營養化,而大量化學藥品的使用會造成生物殘留,危害人體健康。現在,張勤芝把養殖區域分成生態淨化區、尾水收集區和養殖區。養殖廢水進入尾水收集區,淨化區種植菜藕、睡蓮、摺疊花等水生植物,對養殖尾水進行淨化,再通過管道重新進入養殖區,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水生生態系統。

常州加快建設生態循環農業 啟動綠色經濟“新引擎”

溧陽市埭頭鎮埭西村村民張勤芝告訴記者:“我們產量提高了10%左右,螃蟹的品質每一年在提高,包括水質標準是一年比一年好。水源排放基本上每一年都是零排放,對外河的水源根本不造成什麼汙染。”

近年來,全市農業部門大力推進畜禽養殖汙染治理為重點的農業汙染防治行動,重點推進種植業清潔化生產、養殖業綜合整治、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以及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創建,不斷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農作物秸稈、規模化利用、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