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態循環經濟要紅利,他是中國第一人,這牛人叫潘淇鎰

農業 經濟 三農 農村 中訪網 2017-05-18

向生態循環經濟要紅利,他是中國第一人,這牛人叫潘淇鎰

向生態循環經濟要紅利,他是中國第一人,這牛人叫潘淇鎰

文/東盟訪談網記者 夢寒 趙永華 李美芳

改革開放的時代,需要改革開放的人物。

那些正視現實,以改革為使命,敢於乘著歷史大潮向光明彼岸破浪前進的人,是當今一代風流。

十多年前,古老而又悠長的右江河畔誕生了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廣西龍懷生態循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淇鎰先生,因率先致力於打造生態循環農業典範而名聲遠播。

有人這樣稱讚:他是一個執著追求,永存信念,永不言敗的跋涉者。

有人這樣評價:他是一個有蓬勃生氣,有實幹精神,對事業充滿信心的退伍軍人企業家。

於是,我在他的追求中徜徉。

於是,我循著他奮鬥的軌跡在深思。

向生態循環經濟要紅利,他是中國第一人,這牛人叫潘淇鎰

上篇:為退伍軍人,敢想敢幹,他領風騷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引以為榮的東西:或以業績為榮,或以職業為榮,或以出身為榮,或以天賦為榮,如此等等。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條比別人更自豪和驕傲的人生之路——光榮地生活,光榮地工作,光榮地做人等等。

因為,光榮與自豪,才能揚眉吐氣。

因為,昂首又挺胸,才能感到內心的充實。

對於潘淇鎰,一生中最為自豪的是曾經參軍報國而無上光榮。

憶往昔,在詩一樣稱謂和畫一般意境的綠色軍營裡,他從一個老百姓變成了一名合格的軍人,從一個十幾歲的懵懂青年變成了一名堅強的戰士。

在火熱的軍營裡,潘淇鎰非常欣賞拿破崙的作風,那就是敢想敢幹且立即行動。同時不被外界所幹擾,在任何情況下,始終保持自己的主見,用自己的目光去審視世界,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光榮退伍後,在經濟飛速發展,物慾橫流的社會環境中,他覺得,生命的意義遠不止於功利。他說:“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生活裡,許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暫中孕育著永恆。

為此,他彈奏起人生另一個特殊的音符——“退伍不褪色”,並把軍營的光榮傳統鍥而不捨地發揚了下來,盡情譜寫出人生最美麗的樂章。

當地的人們不會忘記,早在2000 年這個中國農曆的庚辰龍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法》還未頒佈之前,當時負責廣西最大礦產公司平果鋁尾礦處理工作的潘淇鎰先生就積極建言:全國各地礦場挖採後在土地復墾前至少還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殘礦,這不僅浪費了國家資源,還嚴重汙染了生活環境,必須儘早建立起殘礦利用、土地復懇、生態治理的研究機制,進入生態循環產業開發,以期利國又利民。

20世紀的最後一年,潘淇溢在家鄉第一次大膽地發出了自己那宏亮的聲音。

這聲音,既厚重又深沉,既高亢又宏亮,一時間迴盪在了右江河谷的上空。

記得,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潘淇鎰便是我們這個大千世界裡,以一顆砂石般微小的身驅,去承受著祖國這座大廈的重荷的人之一。

不多久,他辭去了平果鋁待遇優厚的工作,專心且專業地從事起殘礦研究利用,成為了第一個開創廣西殘礦行業的企業家,也是該行業的頂尖專家,並於2007年在其開採礦的2000畝土地上試種了劍麻,邁出了環境生態治理的第一步。

敢吃螃蟹敢嚐鮮。

通過“蝴蝶效應”的放大,他的事業也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2014年9月,智慧超群的潘淇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法》 的引導,將自己在這領域專注了13年所積累的經驗、技術及資產資源等,牽頭組建起了廣西龍懷生態循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力爭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平衡之間,找到最佳發展模式。

至此,中國第一家專業從事農林生態循環經濟開發的科技公司在壯鄉首府南寧趁勢而生,一個產業的綠色旅程正式開啟!

向生態循環經濟要紅利,他是中國第一人,這牛人叫潘淇鎰

中篇:身為右江兒女,奉獻兩字,他最讀懂

右江風乍起,兒女多奇志。

右江,一條躁動的江,它日夜流淌,流入珠江,匯入南海。

右江,這塊從20年代起就由韋拔群等革命先烈開闢的紅土地,曾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對於“奉獻”兩字,右江兩岸的人民最讀懂。

出生在右江岸邊的潘淇鎰,是從小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的,這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靈魂的洗禮,是精神上的昇華。

他常常告誡自己:“作為新時代的民營企業家,要發揚先烈們的犧牲精神,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才不愧是百色革命老區的後代。”

他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他把“帶動農村一起發展,和農戶互惠互利”當做龍懷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的永遠銘記點。

這些年來,他的公司始終致力於農業生態循環產業的發展,其產業橫跨有機農業種植、生態產業園區建設,通過殘礦篩選、土地墾複、礦渣再生利用、土地墾複後進入後端生態產業循環綜合開發,採用“公司+示範基地+農戶+階層開發”的新型運營模式,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引導貧困農民參與生態循環產業的發展,實現了共同致富的目的。

目前,龍懷公司正在廣西平果、大新、樂業、靖西等15個縣籌建龍懷生態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園,計劃開發土地5萬畝,已經完成了8000畝。其中,平果基地全部完成墾複和種植,不久將正式舉行盛大開業典禮。

在採訪中,潘淇鎰先生鄭重地告訴我們:“生態產業示範園的建設,最先受益的是農村和農民。因項目的操作,農民付出勞動即可獲得報酬,增加自己的收入,而農村環境也會因此而改善,變得更美更好。生態有機種植,讓人們可以吃上綠色的農產品,所以,在整個環節的循環中,最終受益的都是廣大農民群眾。”

據瞭解,各地示範園經過土壤改造發展有機種養後,將建立起產供銷一體化的經營管理體系,開展科技服務和普及生態發展觀,為推動建設和諧的新農村奉獻力量。

對於潘淇鎰先生在生態循環農業方面所做出的成績,當地群眾稱讚不已,各級領導也給予充分肯定。廣西名優農產品企業聯合會會長鄒偉的一番話更具代表性。他說:“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轉變農業傳統發展模式,是保障糧食安全、培養名優農產品生產、保證農產品環境安全的根本要求。龍懷公司立足於產業資源優勢,產業‘精準’定位生態農業發展,凸顯產業‘循環、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發展理念,按照‘整體、有序、循環、再生’的原則,實行廢棄物資源化,推動了殘礦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這,就是一個人的責任與擔當,也是一個人的奉獻與作為,更是一個人始終保持幹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

是啊,一個人一旦把自己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獻給一種道德追求,那麼,我們在這個人的身上就看到了一種崇高的善。

然而,人各有志,思想狹隘的人,無論如何也跳不出個人利益的圈子,而胸襟寬廣的人,他的眼光和遠見會隨著思想境界的拓展而昇華。

大膽創新、開拓進取的潘淇鎰,他成功了,可他懂得“一花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的道理。

對於這樣的人,我們該報以熱烈的掌聲和送上美麗的鮮花。

畢竟, 他是用自己堅實的腳板,踩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生存發展之路,同時也用自己的行動,領跑了一個新型產業的向前發展,有力地推動了農村扶貧攻堅的進程。

如此, 奉獻的潘淇鎰是好樣的!

向生態循環經濟要紅利,他是中國第一人,這牛人叫潘淇鎰

下篇:身為實幹精英,生態循環,他樹典範

成功,一個有魔力的字眼。

成功者,之所以能夠取得驚人的成就,正是由於他們想到了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走著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正是這一思路支持著他們一路走來,讓他們跨越重重障礙,直至成功。

敢於投身於波心漩渦中,以自己的膽量和氣魄,去搏擊人生,去搏擊商海的潘淇鎰先生同時也成了有爭議的新聞人物。

但我們想,既然有爭議,說明他這個人在被許許多多的人重視,說明他沒有平庸地生活和工作。他以勇敢的奮進和熱情的呼喊為生態循環農業打造了一個惠民新模式,這種爭議不過是他的回聲罷了。

同時,爭議豐富了潘淇鎰先生的生活。他的性格、意志和勇氣都在一些人的爭議當中得到了磨鍊。與一些竭力想貶低他的人的主觀願望相反,他的價值並沒有因為爭議而降低。

要知道,改革開放30多年來,雖然中國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但接踵而至的是資源枯竭、環境汙染等巨大挑戰,使得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資源應用和生態環境狀況日趨惡化。

向生態循環經濟要紅利,他是中國第一人,這牛人叫潘淇鎰

所以,當前中國社會經濟已然走到了一個歷史性的節點,生態循環產業已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攻方向,而潘淇鎰所率領的廣西龍懷生態循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發展循環經濟助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搶先一步,棋高一著,已一躍成為廣西乃至全國的一個新亮點,實乃可敬可佩。

的確,在提倡環保生態的今天,人們更渴望的是:呼吸到潔淨的空氣,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也因此,潘淇鎰所開拓的生態環保產業無疑是切中了時代的脈搏。

對此,潘淇鎰堅定地告訴記者,他的龍懷公司將牢記 “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的使命,本著“打造生態循環產業的百年企業”的願景,把責任放在第一位,與更多人分享生態循環帶來的經濟和生態雙重效益。

眼下,潘淇鎰正與他的團隊在追趕超越、富民興安的戰略點上奮力前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