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四萬十市

用文創改變鄉村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四萬十市

用文創改變鄉村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四萬十市

用文創改變鄉村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四萬十市

用文創改變鄉村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高知縣的設計師梅原真先生在2002年提出:用刊載地方新聞的舊報紙做成購物袋來包裝土特產,這樣就能把許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特色隨著客戶以及這些舊報紙購物袋,傳播出去。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四萬十市

用文創改變鄉村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高知縣的設計師梅原真先生在2002年提出:用刊載地方新聞的舊報紙做成購物袋來包裝土特產,這樣就能把許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特色隨著客戶以及這些舊報紙購物袋,傳播出去。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四萬十市

用文創改變鄉村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高知縣的設計師梅原真先生在2002年提出:用刊載地方新聞的舊報紙做成購物袋來包裝土特產,這樣就能把許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特色隨著客戶以及這些舊報紙購物袋,傳播出去。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設計充滿巧思,不僅傳達了重視環境生態的理念,也把日本傳統的「摺紙」和「惜物」巧妙的連結在一起,引起了廣泛的報導和關注。這些舊報紙購物袋成為每位旅客帶回家的紀念品。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四萬十市

用文創改變鄉村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高知縣的設計師梅原真先生在2002年提出:用刊載地方新聞的舊報紙做成購物袋來包裝土特產,這樣就能把許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特色隨著客戶以及這些舊報紙購物袋,傳播出去。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設計充滿巧思,不僅傳達了重視環境生態的理念,也把日本傳統的「摺紙」和「惜物」巧妙的連結在一起,引起了廣泛的報導和關注。這些舊報紙購物袋成為每位旅客帶回家的紀念品。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四萬十市

用文創改變鄉村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高知縣的設計師梅原真先生在2002年提出:用刊載地方新聞的舊報紙做成購物袋來包裝土特產,這樣就能把許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特色隨著客戶以及這些舊報紙購物袋,傳播出去。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設計充滿巧思,不僅傳達了重視環境生態的理念,也把日本傳統的「摺紙」和「惜物」巧妙的連結在一起,引起了廣泛的報導和關注。這些舊報紙購物袋成為每位旅客帶回家的紀念品。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直到如今,用當地舊報紙做成購物袋的熱度仍持續發酵中,成為當地的特色。每年他們都會推出各種設計競賽,帶動全國各地一起貢獻用舊報紙回收做成紙袋的創意。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四萬十市

用文創改變鄉村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高知縣的設計師梅原真先生在2002年提出:用刊載地方新聞的舊報紙做成購物袋來包裝土特產,這樣就能把許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特色隨著客戶以及這些舊報紙購物袋,傳播出去。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設計充滿巧思,不僅傳達了重視環境生態的理念,也把日本傳統的「摺紙」和「惜物」巧妙的連結在一起,引起了廣泛的報導和關注。這些舊報紙購物袋成為每位旅客帶回家的紀念品。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直到如今,用當地舊報紙做成購物袋的熱度仍持續發酵中,成為當地的特色。每年他們都會推出各種設計競賽,帶動全國各地一起貢獻用舊報紙回收做成紙袋的創意。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四萬十市

用文創改變鄉村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高知縣的設計師梅原真先生在2002年提出:用刊載地方新聞的舊報紙做成購物袋來包裝土特產,這樣就能把許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特色隨著客戶以及這些舊報紙購物袋,傳播出去。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設計充滿巧思,不僅傳達了重視環境生態的理念,也把日本傳統的「摺紙」和「惜物」巧妙的連結在一起,引起了廣泛的報導和關注。這些舊報紙購物袋成為每位旅客帶回家的紀念品。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直到如今,用當地舊報紙做成購物袋的熱度仍持續發酵中,成為當地的特色。每年他們都會推出各種設計競賽,帶動全國各地一起貢獻用舊報紙回收做成紙袋的創意。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由舊報紙做成購物袋的創意,帶動了這個窮鄉僻壤的名聲,同時帶動了當地的土特產銷售,他們的舊報紙購物袋,更參加了由原研哉所策劃的主流設計展,甚至獲得了國際媒體的注目。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四萬十市

用文創改變鄉村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高知縣的設計師梅原真先生在2002年提出:用刊載地方新聞的舊報紙做成購物袋來包裝土特產,這樣就能把許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特色隨著客戶以及這些舊報紙購物袋,傳播出去。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設計充滿巧思,不僅傳達了重視環境生態的理念,也把日本傳統的「摺紙」和「惜物」巧妙的連結在一起,引起了廣泛的報導和關注。這些舊報紙購物袋成為每位旅客帶回家的紀念品。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直到如今,用當地舊報紙做成購物袋的熱度仍持續發酵中,成為當地的特色。每年他們都會推出各種設計競賽,帶動全國各地一起貢獻用舊報紙回收做成紙袋的創意。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由舊報紙做成購物袋的創意,帶動了這個窮鄉僻壤的名聲,同時帶動了當地的土特產銷售,他們的舊報紙購物袋,更參加了由原研哉所策劃的主流設計展,甚至獲得了國際媒體的注目。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

文創產業,這幾年呼聲逐漸增強,文化創意的運用,予以旅遊產品新的生命力。在傳統鄉村旅遊中,鄉村特色農產品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重要元素,鄉村旅遊產品更應緊跟時代遊客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升級,釋放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和臺灣在文創農業的發展上走在了最前端,他們對農產品的包裝非常重視,不僅僅是做產品,重要的是賦予產品生命。通過高品質產品、精美的外包裝、產品深刻的文化內涵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讓當地的風土人情深印在人心,達到了最好的宣傳效果。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通過文創農產品的經典案例,一起來看下~

芹壁村

藉助農產品文創,傳播鄉村文化

芹壁村位於臺灣的馬祖外島,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有人稱它為「東方地中海」,以豐富的海洋文化及閩東花崗岩石屋建築聞名。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金銀花是馬祖的原生植物,2004年時,當時的芹壁村長在芹壁的山坡上廣植金銀花,晒乾後封裝成金銀花茶,熱衝、調製冰飲都很適合。後來,他們通過結合在地文化為「金銀花茶」製作出一套包裝,其中介紹當地景點與歷史的圖畫書「芹壁世紀圖」風格的畫冊別具特色。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另外,除了金銀花茶,芹壁早期以捕魚為業,蝦皮和海菜的出口讓它躍身為當時北竿最富有村落,將這兩樣物產製成蝦皮脆餅和芝麻海菜酥,並與金銀花茶一起作組合包裝。包裝設計結合芹壁村傳統文化特色,融入閩東花崗岩石屋元素,整體包裝獨具民族氣息。食物又是當地傳統美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對外宣傳作用。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

喜田米,讓吃飯不再一成不變

臺灣花蓮縣富里鄉位於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之間,青翠的山巒,藍天綠地阡陌相連,有著令人悸動的風情,號稱寶島最後一塊淨土。這裡所生產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純淨、自然、零汙染是“喜田米”之所以會成為頂級米的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活米村除積極創新產品、通路及組織外,更將商品以米為核心,邁向精緻美觀之路,同時還籌劃門市連鎖系統,開創新米類文化的契機,讓吃飯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事,為臺灣米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喜田米的包裝真空透明,用最質樸最原始的素材呈現出產品質感和內涵。讓消費者在關注產品的同時也被包裝深深吸引。每100顆米粒,只挑選20顆最大顆米粒來做頂級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喜田米以最精實的制米初衷強調現碾現做、透明真空、新鮮限量的包裝分享臺灣產地中最紮實的好口感!

古邁茶園

藏在包裝裡的雲端寶藏

古邁茶園位於原始黑森林下方,無汙染的空氣與山泉水灌溉,孕育出獨特風味的茶品。他們認為有健康的茶樹才會有好茶,因此堅持對茶葉管理,每年都會通過嚴格的SGS檢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園堅持手工採摘的茶葉,經過發酵淬鍊,每一道步驟都是關鍵。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茶葉採用'霽青色'做為禮盒的主色系,象徵雨過天晴的梨山黑森林天空,透過版畫的表現,勾勒出茶園景緻。貓頭鷹是原住民眼中的「報喜靈鳥」代表幸福、也守護著山林。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眷村

文化氣息濃厚的農產品飲食包裝

眷村,1949年起至1960年代,是臺灣特殊建築與居住形態,承載了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與生命體驗,也是珍貴的文化資產。品牌《福忠字號》由眷村飲食,濃縮出常民生活的樣貌,傳遞出臺灣特有的眷村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設計概念保留臺灣老眷村印象,融入現代美術風格,建構出形象與包裝的整體感。強化品牌識別《福忠字號》中文四字的比重,將臺灣眷村風味的清晰大器提煉出來,運用意象,撐起最家常的眷村飲食風味。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毋忘眷村以紅磚色為主色,輔助圖騰凝聚眷村生活軌跡,將其轉化再造設計元素,運用真筆插畫,描繪出眷村物件與樣貌,另外,更加強產品系統化、重新建構商品的中英文字體規範系統,改善銷售排面的統一性。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谷鄉

掌生穀粒,販賣生活

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的掌生穀粒,從日常生活的碗底出發,通過探訪臺灣各地用心耕作的稻農,以文字書寫、用影像紀錄,藉著精緻的手感包裝與誠懇的農家記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農業品牌,成為各種米的代言人。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的包裝常會選用樸實的牛皮紙和紙藤搭配棉紙與笨拙的手法,給人以原生態而紮實之感,復古又不失時尚,這樣帶有自然原味的設計,曾獲得包括201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在內的諸多獎項。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在平凡平實平常的包裝下,文字蘊藏著的其實是臺灣人的生活風格,雕刻著歷史的文化風霜、地理的風土條件、人文的感官飛揚,以及臺灣人對待土地的友善態度。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掌生穀粒是一句呼喚、一句祝福,是對大地和生活者的承諾。掌生穀粒用文字與消費者交流,從而賦予產品生命力,包裝所出現的符號,均採用中國文化元素的時尚表達。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

—年,一作

鹿窯園主陳威方先生,在2000年離開科技公司到南投上山學習種香菇,致力於研究自然環境對菇類生態平衡的影響,開始一年只種一季,奠定「年,一作菇」的基礎,採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種植出臺灣第一個取得有機認證的香菇。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利用艾草制菌的特性做“有機消毒”,用中國古早自然的薰香作為最佳防治,堅持一年一作菇,讓土地慢慢休憩、調養生息恢復元氣,保證肥厚紮實的冬香菇肉質,和鮮甜芬芳的口感。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鹿窯菇事包裝設計運用手繪插圖風格,讓自然色彩描繪出天然的手作溫度感。2012年陸續於博客來、誠品知味、HOLA、CITY SUPER等通路上架。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四萬十市

用文創改變鄉村

日本的小山村四萬十市(Shimanto)位於四國高知縣,緊依著風景秀麗的四萬十川,這條河流清澈見底,被稱為“日本最後的清流”。居民運用當地的好水,發展了不少地方特產,如稻米、紅茶、香魚、水產藻類、好酒、栗子、柚子、冰淇淋等。由於所處的地方十分偏遠,如何將這些土特產、農作物銷售出去,成為當地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高知縣的設計師梅原真先生在2002年提出:用刊載地方新聞的舊報紙做成購物袋來包裝土特產,這樣就能把許多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區特色隨著客戶以及這些舊報紙購物袋,傳播出去。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設計充滿巧思,不僅傳達了重視環境生態的理念,也把日本傳統的「摺紙」和「惜物」巧妙的連結在一起,引起了廣泛的報導和關注。這些舊報紙購物袋成為每位旅客帶回家的紀念品。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直到如今,用當地舊報紙做成購物袋的熱度仍持續發酵中,成為當地的特色。每年他們都會推出各種設計競賽,帶動全國各地一起貢獻用舊報紙回收做成紙袋的創意。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由舊報紙做成購物袋的創意,帶動了這個窮鄉僻壤的名聲,同時帶動了當地的土特產銷售,他們的舊報紙購物袋,更參加了由原研哉所策劃的主流設計展,甚至獲得了國際媒體的注目。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當傳統農業遇到文化創意,“土”特產也變國際範兒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關鍵,首先是“振興鄉村文化”。通過文創挖掘、傳承和提煉、創意,形成“本土特色鄉村文化”,才能讓鄉村的旅遊、鄉村的產品找到根、找到魂,才能真正形成對外的文化吸引、對內的文化自信。這其中,鄉村文創IP打造、鄉村文創產品、鄉村文創民宿等都有很好的導入機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