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變寶地 農民變股民——大坡鎮雅水村以百香果產業助脫貧

農民 西番蓮 合作社 三農 平南縣扶貧辦 2017-05-22

大坡鎮雅水村是“十三五”期間自治區級貧困村。去年以來,縣通過探索“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在雅水村試點發展百香果產業和林下經濟,走出了一條“荒地變寶地、農民變股民”的脫貧之路,預計可帶動雅水村貧困戶142戶592人脫貧致富。

村委帶頭髮展,就地取材降成本,荒地變寶地

經過調查和研究,該村於去年2月成立奔康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貧困戶或農戶入股,並提供就業崗位,集體開荒山種植百香果。

去年4月,奔康合作社首先試種百香果250畝,第一年總產量約250噸,產值100多萬元。此外,該合作社採用“百香果+雞”的林下套種模式,養殖了近200羽土雞,出欄150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於是,去年10月,在雅水村馬兒屯廟衝嶺建立500畝百香果產業扶貧基地,去年12月已完成基地建設和育苗20萬株。

據悉,雅水村百香果產業扶貧基地規劃面積為1000畝,目前開荒可使用的土地為500畝,因此基地仍在擴建中。雅水村第一書記黃永祥告訴記者,去年年底,奔康合作社利用村委會後面的2畝土地培育百香果苗,但是百香果苗遠遠不足,因此優先考慮向貧困戶買苗,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去年自己家種了2畝百香果,今年僅僅賣苗就賺了4000多元。”家住雅水村竹城屯的黃達興高興地說道。

至3月底,百香果產業扶貧基地已完成500畝種植,今年百香果基地將採用“百香果+雞”、“百香果+姜”、“百香果+中草藥”的林下套種模式,至4月底共養殖500只雞,種植400畝姜,金錢草和金線蓮這兩種中草藥分別試種30畝。

建立參股機制,保價回收享分紅,農民變股民

"貧困戶把產業扶貧資金和小額信貸資金入股合作社,讓農民舒舒服服享分紅。”黃永祥介紹道。

雅水村“兩委”通過奔康合作社這個種植平臺,鼓勵貧困戶把產業扶貧資金和小額信貸資金以股份制的形式加入該合作社,三方簽訂4年工作協議,規範化管理社員。雅水村後盾單位市農業局也積極發動幹部職工為雅水村發展農業產業捐款約15萬元,還經常委派技術專家常駐大坡鎮,對社員進行百香果種植技術培訓,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培育、統一管理的規模化種植。

為解決百香果銷路問題,去年4月,奔康合作社與廣西美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簽定簽定收購協議書,開展“公司收購+電子商務”為平臺的多元化銷售,對該合作社生產的百香果進行保價收購,最低保護價為3元/千克,有效地促進貧困戶增收。

文章來源:廣西扶貧信息網

作者:樑春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