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看傻了:進口農機這麼貴,一臺夠買十臺卡宴了

農民 農業 農資 三農 金投網 2017-04-05

民以食為天,農業從來都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每次到了農忙的時候,大家都能看到中國的農民們辛辛苦苦耕作的身影,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機械化,也就是離不開農機,關於農機,在小編老家竟然發生一件趣事。

近日家鄉一位鄰居看到左鄰右舍都購買了嶄新的農機,麥收時,早早打完麥、澆完水、犁完地,也動了購買農機的慾望。

可是自家的日子過得很緊巴,把餘糧賣完後仍缺兩千元,東借西湊,又賣掉耕牛才買回“鐵牛”、水泵等,由於無處存放,種完麥後便閒置院中風吹日晒,生鏽腐蝕。

中國農民看傻了:進口農機這麼貴,一臺夠買十臺卡宴了

現在購買農機都開始攀比了,老家的一些人還買上了國外的品牌,雖然進口的農機要貴幾萬,但貴幾萬也值得,因為它很少壞,做起事情來,人工費用可以省很多。

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農業機械化水平遠遠落後於國外,近期網上流傳的一東北農民還願意花10倍的價格買德國進口犁,刺痛了國人的神經。

國產農機和國外農機的差距究竟有多遠?中國農機為什麼不行?導致現在全球農機廠商都緊盯中國市場。

一些國外農機廠商在中國各地開設品牌形象店、4S店,並擴大生產廠房的面積,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大玩彎道超越的策略。

中國農民看傻了:進口農機這麼貴,一臺夠買十臺卡宴了

還有一些未曾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農機巨頭,或是併購中國農機企業,或是直接開店、建廠,加大中國的渠道建設力度。

先讓農民說說為什麼買外國的?國人一直在模仿,但從未超越,因為模仿利潤大,超越成本太高,不是進口的貴,而是他們的確實適用,我們的犁笨重,阻力大,設計不合理,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農業承包商說:用國產農機很令人頭疼,農機一壞,不僅耽誤時間,而且費錢,僱傭農機手往往按天結算,就算機器不動,人工費用也是不能少的。

特別是插秧機,在插秧的時候機器一壞,那請的人工費用還是要付,有的就是一點小零件的問題,都要耽誤時間。

機械工說:國外的有時需要購買零部件,單一口螺絲不簡單、但是進口的正常的能用一年、國產的半天就斷了,這就能看出國產和進口的差距有多大了。

中國農民看傻了:進口農機這麼貴,一臺夠買十臺卡宴了

金投網小編覺得:不是非要用進口犁,而是國產犁效果差,這不是技術問題,是經濟問題,高端市場人家早佔領好了,你擠不進去,做出來高端貨也賣不出高端價格,賠錢生意有人乾沒?除非由國家不計成本的支持,否則只能在低端摸爬滾打。

雖然中國農業正在逐步實現機械化收割,可是看看德國的逆天的機械化,我們跟他們差的不止一點點……

但是大家在購買國外品牌的時候建議看清楚,現在大把國產廠為洋貨代工,也有大把假洋貨實際就算國產的,這個不止農機,奶粉,化妝品太多太多了。

中國農民看傻了:進口農機這麼貴,一臺夠買十臺卡宴了

國產農機容易壞、壽命短,總體質量不如外國牌子,這是很多農戶的共識,德國美國等等地方的工業很發達,大家都知道,他們種菜、摘果子都這麼高科技。

像地瓜收割機,胡蘿蔔收割機,酷炫程度不止一點,簡直就是一個表演,現在,國外農民是坐在帶有空調的舒適的駕駛艙中,聽著音樂幹農活,國外農民應用的農業機械也是千奇百怪,有也設備造型酷炫,

我國農機產品的品種為3500種左右,僅為國際農機總數的一半,丘陵、經濟作物等領域農機產品的空白點依然很多。

除了品種不足,我國農機產品在產品性能、技術水平、製造水平、產業組織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

中國農民看傻了:進口農機這麼貴,一臺夠買十臺卡宴了

不得不說,農用三輪是一次偉大的革命,讓農村的“人拉車”逐步淘汰,在1990年,每個人每天用“人拉車”最多運輸10噸的貨物,而三輪車的出現,一天可以替代20個強壯勞動力,使農業生產得到極大提升。

現在,家用的拖拉機咱們必定都見過吧,在咱們印象中,拖拉機老是無窮而粗笨的,看看國外的,拖拉機不僅霸氣又酷炫,功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施有機肥,可以運輸青貯飼料。

不得不說,我們在農機方面需要加把勁了,比方一直在引領國際大功率拖拉機走向的凱斯拖拉機,它出產的都是拖拉機中的“戰鬥機”, 一臺就夠買十臺保時捷卡宴。

本土農機想在海外爭得一席之地必須提升本土企業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是核心,我們還是要給國產農機改進的機會和空間,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的農戶也能用上質優價廉的國產農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