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產業扶貧現場會在靈壽縣召開

農村改革 農村 種植業 農業 河北新聞網 2017-07-17

靈壽縣一直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的基礎和重要支撐,因地制宜,立足區域特點,持續實施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創新合作經營機制,發展特色產業,帶領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6月27日上午,石家莊市產業扶貧現場會在靈壽縣召開。觀摩了塔上鎮農光互補集中扶貧產業園區、燕川鄉新莊村光伏發電項目、陳莊鎮西村慄蘑種植項目三個產業項目。

塔上鎮農光互補集中扶貧產業園區,建有400個大棚,棚上建設20MW光伏電站,佔地1010畝、投資3.2億元,實現土地立體化增值利用。採用“龍頭企業+村‘兩委’+合作社+農戶”的四位一體經營管理模式。龍頭企業統一製作菌種、統一原料採購、統一栽培技術、統一產品銷售,村“兩委”領導下的合作社組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入園區從事食用菌種植,大棚免費供貧困戶使用,收益除去菌種、菌包成本,全部歸農戶所有,可實現全鄉400個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2-3萬元。

新莊村光伏發電項目採用“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屋頂式分佈式光伏電站”雙收益模式。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規模195KW,可保障貧困戶每戶年增收3000元,持續增收20年。屋頂分佈式光伏電站項目,根據每戶人口數量合理確定安裝規模。預計每戶增收1500元—4000元。10年以後全部歸農戶,預計每戶每年平均增收2700—7300元。貧困戶從光伏電站得到的雙重收益就可實現穩定脫貧。

陳莊鎮西村慄蘑種植項目,佔地29畝,建有夏季慄蘑大棚116個,日烘乾3噸的烘乾房一座,200平方米庫房一座。採用“村‘兩委’+合作社+農戶”四位一體經營管理模式,吸納220戶村民入社,其中貧困戶160戶全部入社。縣扶貧辦投入扶貧資金130萬元通過合作社折股量化給貧困戶。從測算看每畝成本3.5萬元。每畝年產量6000--8000斤,淨利潤最低可達7000元。貧困戶成為土地流轉得租金,入社務工得薪金、入股分紅得股金的“三金”農民。為形成規模化生產,陳莊鎮在7個貧困村建成了夏季慄蘑種植大棚442個,冬季反季節慄蘑大棚1個,發展慄蘑種植110畝,覆蓋貧困戶359戶,1281人,直接帶動210名貧困人口就地就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