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貧三方合作助力海岱村脫貧

農村改革 合作社 農村 金融 正北方網 2017-05-30

“沙爾沁的辣椒,海岱的蒜”,這句在包頭流傳已久的諺語,現在正在成為東河區沙爾沁鎮海岱村脫貧致富的得力武器。

海岱村現有貧困戶9戶。這9戶全部被村裡的龍頭企業——包頭市利豐合作社“包了”。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安排就業、貼息資金分紅、生產資料收購、免費提供種苗、節日慰問等各種方式,與他們建立長效的幫扶聯結機制。

“主要是想帶動這些貧困戶通過種蒜脫貧致富。先讓他們來合作社打工,日結工錢,在增加收入的同時,最關鍵的是讓他們來學種蒜的技術。” 東河區沙爾沁鎮海岱村村委會主任、包頭市利豐合作社副社長尚全明告訴記者。

尚全明是個熱心腸,也是個急性子,他心急地說,現在種大田屬玉米最不掙錢,但是村民們為了省事不算經濟賬,還是習慣種玉米,種來種去一年下來收入不了多少。而種一畝蒜要頂十畝的玉米,所以尚全明希望通過海岱村已經成熟的蒜產業,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64歲的秦秀英是合作社幫扶的9名貧困戶之一。老伴兒因為腦梗癱瘓在床,家裡除了4畝地的收入外,全靠她在合作社打工維持生活。“扒蒜一小時掙8塊,種蒜一天是80塊,鋤蒜130塊,都是當天給,一年下來打工能收入6000多元。”秦秀英說。通過這兩年在合作社打工,秦秀英心裡對種蒜也有了底,準備明年改種大蒜。

因為種蒜成本大,需要的勞力多,所以很多貧困戶都對種蒜猶猶豫豫。考慮到這一點,合作社提出先期給貧困戶提供籽種,提供技術,然後統一收購加工,這對合作社經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今年扶貧辦給解決了貸款,幫助我建新廠子,擴大規模,在扶貧辦的幫助下我們有信心和貧困戶一道,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尚全明說。

為解決東河區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不足、擔保難、貸款難問題,加快其脫貧致富步伐,東河區扶貧辦探索精準對接需求、精準規避風險、精準利益聯結的“企業、合作社+金融+貧困戶”的金融扶貧新模式,積極對接10家企業、合作社,與30戶貧困戶簽約金融扶貧貸款155萬元。

“海岱村利豐種養殖合作社是目前為止參與金融扶貧合作模式貸款數額最大、帶動貧困戶最多的合作社。現在30萬貸款資金已經到位。”東河區扶貧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王瓊說。

這筆簡化了擔保抵押程序的扶貧貸款為利豐合作社解了購買大蒜製作加工設備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以扶貧貸款為聯結點,扶貧辦、合作社和貧困戶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攻堅,海岱村脫貧致富指日可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