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盡閒田,何處覓農夫?——農村正經歷什麼?
千里盡閒田,何處覓農夫?——農村正經歷什麼?
千里盡閒田,何處覓農夫?——農村正經歷什麼?
千里盡閒田,何處覓農夫?——農村正經歷什麼?
千里盡閒田,何處覓農夫?——農村正經歷什麼?
千里盡閒田,何處覓農夫?——農村正經歷什麼?
千里盡閒田,何處覓農夫?——農村正經歷什麼?
千里盡閒田,何處覓農夫?——農村正經歷什麼?
千里盡閒田,何處覓農夫?——農村正經歷什麼?
千里盡閒田,何處覓農夫?——農村正經歷什麼?
易水寒fly
1/9 中國農民對田地有一種特別的情感,曾經甚至可以說是其命根子。“天下人耕者有其田”,“打土豪,分田地”這些著名的政治主張都充分說明了曾經農民多麼渴望擁有田地。往事越千年,在21世紀的今天,農村卻普遍存在農民不願務農,田地大片閒置的現象。可謂是“千里盡閒田,何處覓農夫”的尷尬。為何如此?
2/9 在之前的《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我們為什麼背井離鄉?》一文中,筆者以老家為例,指出一部分原因:種地成本大,種子、化肥、農藥、種植和收割機械費用、勞動力的成本每畝地可以達到600元左右。
3/9 其二,農作物價格太低。各種生活用品都在漲價,生活開支不斷上漲,而農產品的價格卻一直居低不上。漲幅遠遠跟不上生活用品的漲幅。這就導致一年收入除去生活用品各項開支後所剩無幾。而打工賺錢遠遠高於務農收入,這就造成很多人寧願在城裡吃苦打工,哪怕住地下室,睡橋下,也不願意回農村種地。
4/9 其三,種植週期長,來錢慢,種地沒有保障。從種植到收穫大約需要半年,中間需要一直打理,也有很多不可預知因素。一場天災,會讓辛苦種出來的農作物顆粒無收。這部分損失沒有人會賠償,只有農民自己默默去承受。
5/9 其四,缺乏種地指導,不知種什麼。農作物價格太低,但經濟作物價格太不穩定,蔬菜花果類沒有銷路。今年西瓜、大蒜、桃子、土豆等等紛紛滯銷。很多經濟作物不易保存,來不及賣出去就只能爛在地裡或者樹上,農民受不起折騰,承擔不住風險。如此一來,便不知道該種什麼。
6/9 其五,青年農民一代,好面子,感覺種地沒出息,務農種地在他們心中是比較低等的,說不出口的工作。做農民,與黃土打交道,感覺形象不好,身份也低了好多。還不如在城裡打工,拿一份比種地高的收入,回家也很有面子。
7/9 其次,農業種植技術失去傳承。老一輩不願意讓孩子再種地,一般不會強令孩子去學種地。想方設法支持孩子去讀書,走出去。孩子平時在學校上學,假期一般都在農閒期,就算有點農活,也會被父母支走:“看書去,我自己就幹完了”。上學期間不做農活,畢業之後長年在外工作,根本也不會搞種植。
8/9 年輕人不肯待在農村,勞動力不足,傳統農業呈現斷層。加之,留守老人婦女等幹不了那麼多農活,造成土地大量閒置,或者荒廢。在我老家,人們外出打工一般把田地留給親戚或者鄰居。因為大家耕種積極性不高,為了不讓田地荒廢甚至需要花錢請人來種才行……
9/9 李世民有言:食為人天,農為正本。古人亦有論斷: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亂,國家廢興存亡之本也。在當前大力開展扶貧工作,全民奔小康的形勢下,我覺得農民務農積極性不高,農業發展停滯是有悖於當今社會發展主流,為農業尋出路,為農民尋出路,任重而道遠…… 圖片來自網絡,向原作者致敬和謝意!
2017-10-2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