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為何成為中國特色小鎮50強 因為比農村更像農村……

“南瓜村”、“冬瓜村”、“西瓜村”……它不是簡單的水果村,而是一年有著720萬遊客的特色小鎮—— “三瓜公社”。

這個坐落於安徽巢湖半湯鎮的“三瓜公社”,把農村建得更像農村,改建過程中“不砍一棵樹、不拆一座房”,原滋味保留農家風貌,成為一種鄉村旅遊的新玩法;

利用“互聯網+三產”深度融合,成功延伸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帶動地方就業和經濟增長,建成美麗鄉村示範,成為中國特色小鎮50強。

那麼, 三瓜公社到底如何“玩轉”鄉村旅遊,重塑“三農”新貌?

它為何成為中國特色小鎮50強 因為比農村更像農村……


把農村建得更像農村

時值2015年,冬瓜村還叫東窪村。

當時,村民以傳統農田耕種為主,缺少產業技能且地勢低窪,容易被水淹沒,生活條件艱苦。當中央提出“精準扶貧”戰略時,安徽淮商集團與合巢經開區合作發展“東窪村”。

在當地方言中,窪和瓜發音相似,淮商集團董事長劉浩靈機一動,給“東窪村”取了個藝名“冬瓜村”,並將附近的扶貧村取名為“西瓜村”和“南瓜村”,最後把三者的管理部門稱作“三瓜公社”,不過這些村落在行政系統裡仍保留原有的名字。

冬瓜村、西瓜村和南瓜村,念起來朗朗上口,方便遊客記憶和傳播,容易在網絡上引起發酵;“三瓜公社”則讓人聯想起六七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很容易掀起一股鄉村懷舊風潮。

它為何成為中國特色小鎮50強 因為比農村更像農村……


這切中了遊客“追求通俗,渴望真正走進農村”的心理需求,且隨後的項目規劃則一直秉承“真正的農村”這個理念,不斷給遊客製造驚喜。

安徽淮商集團與合巢經開區合作成立安徽三瓜公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按照“政府引領、農戶參股、企業經營”的發展模式,打算修建民俗文化、休閒旅遊、農業種植、電子商務及新農村建設融為一體的特色小鎮,首期投資5億元,建設週期3年。

而對冬瓜村、南瓜村和西瓜村的功能定位各有區隔:

冬瓜村——民俗文化村,注重以挖掘和還原巢湖地區5000年的農耕民俗文化,有農村老油坊、布坊、酒坊等農村的真實生活場景,以及充滿體驗的陶坊、布料坊和染坊等手工藝作坊。

南瓜村——農特電商村,承載著半湯乃至整個巢湖地區的電商聚集地,主要銷售茶、泉、農特、文化等系列產品。

西瓜村——民宿美食村,這裡靠山臨湖,充滿了風格迥異的農家樂與民宿。既能品嚐當地的特色美食和農家菜,又能在古民居里感受悠閒的田園生活。

三個村風格迥異,卻為遊客提供了吃、喝、玩、住到文化體驗的整套服務。隨著遊客腳步的前行,體驗到接連不斷的驚喜。而為了讓遊客感受到最純正的鄉村旅遊,三瓜公社“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

它為何成為中國特色小鎮50強 因為比農村更像農村……


鄉村和城市的發展都有“自洽”的邏輯,改造鄉村是一項複雜而系統的工程,如果用城市發展的思路和方式去改變鄉村,很可能出現“水土不服”。因此,三瓜公社堅決做到“四不原則”:“不砍一棵樹,不拆一座房,不填一口井,不毀一座山”。

在鄉村建設中,三瓜公社提倡修復而非改建,根據居住和經營的需求,在原有的建築基礎上做修繕工作,重點放在對室內的功能進行提檔升級。尤其重視對農民的灶臺、天井、後院及農民用於儲藏農資和農具空間的保留,最終形成一個由農田、菜園、晒場、房子等構成的鄉村特有的生活和生產的小環境。

相比其他休閒旅遊區的小資情調設計,三瓜公社給人一種“粗粒感”。在三瓜公社,你可以隨處看到類似這樣的院落:一層樓的土牆屋,前後零星長著幾顆老樹,木門前有塊泥壩子,壩子上有顆黃壤白籽的南瓜雕塑……

讓農業鏈條延得更長

長期以來,農業生產以小農模式、小塊經營、分散經營等傳統生產方式為主,種植環節不考慮加工轉化和功能延伸,農產品分散、附加值低,產、加、銷產業鏈出現嚴重脫節。

要想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就得牢牢抓住延伸農業產業鏈這個“牛鼻子”,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接二連三”。但目前很多農業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都偏離農業產業的核心,做成單純的旅遊項目,甚至房地產項目。

三瓜公社的特色發展堅持“以農業為基本依託,以新型經營主體為引導,以利益聯盟為紐帶”,使三產融合滲透,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閒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整合在一起。

首先,深度優化傳統農業產業,種植農作物開始因地制宜,高水平規劃。

比如,有的土地不適合種植莊家,但經過科學考究適合種植鬱金香,三瓜公社就種植出了鬱金香高地,打造出國家4A級景區。每到花開季節,人流如織。比如為了預防土壤板結,摒棄化學肥料,使用生物化肥培育綠色有機無汙染的西瓜。

其次,立足原料優勢,深度挖掘農特產品加工,並利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自媒體和三瓜公社電子商務平臺銷售。

三瓜公社的茶、泉、農特系列和文化系列深受消費者和遊客的喜愛。比如,半湯紅茶、半湯綠茶和半湯烤茶茶系列,溫泉蛋、溫泉雞等溫泉衍生產品,還有山泉花生、黃泥鹹鴨蛋等當地土特產品以及和半湯相關的瓷器產品和竹製產品的文創系列。

它為何成為中國特色小鎮50強 因為比農村更像農村……


最後,以農旅為基,商旅結合為輔,文旅結合補充,形成“三旅結合”新格局。

農旅方面——三瓜公社規劃適合觀光的五彩水稻、七彩油菜花等農作物,同時種植葡萄、西瓜、草莓等四季水果,滿足遊客觀賞、採摘的需要。

文旅方面——推動巢湖地區5000年的農耕民俗文化旅遊,還原江淮流域的農耕文明以及男耕女織的生活場景,並製作陶坊、布料坊和染坊等手工藝作坊。

商旅方面——舉辦半湯論壇、農村電商峰會、農旅峰會和美麗鄉村建設大會等論壇會議。

“三旅”融合的路徑豐富遊客的旅遊體驗感,吸引廣大遊客前來旅遊。

通過規模化種植、農產品加工、休閒旅遊等業態的融合,三瓜公社實現產業鏈相加,實現農業價值鏈的提升。當地的農產品再不是低價值的初級產品。

常被人們提及的三瓜公社瓜子,經過篩選和加工後,小袋包裝售價10元,比商場裡的大品牌都貴好幾倍,但憑藉著“旅遊地特色零食”加持,每年賣出1000多萬元。

引農民返鄉創業就業

不僅瓜子銷量良好,三瓜公社的手工鍋巴、黃桃罐頭、山林有杏和小麻花也都成為大家喜愛的零食,在2017年為期11年的南瓜電商節,三瓜公社農特產品總銷售額達到9100餘萬元。

作為農特產品電商村,南瓜村除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自媒體,還全面對接淘寶、京東、1號店、蘇寧、順豐優選等平臺資源,通過整合當地的名優特產貨源,讓農產品銷售主體與消費主體的無縫對接,極大激活了當地農特產品的市場。

它為何成為中國特色小鎮50強 因為比農村更像農村……


同時,三瓜公社利用互聯網品牌優勢,建立線下體驗平臺。例如,既能觀賞又能體驗的冬瓜民俗文化村,飽覽完農家生活情趣的場景,還能體驗手工藝製作,還會心生歡喜購買購買手工土布、巢湖銀魚,鮮蝦等多樣農特產品。

這樣“線上銷售、線下體驗”的模式既能幫助三瓜公社通過網絡渠道創造品牌效益,吸引更多人來到三瓜公社瞭解其品牌文化與產品,也能讓有著豐富體驗的遊客再次將注意力轉移到線上,實現網絡產品的購買,再次感受三瓜公社的文化和產品,實現體驗和購買的完美閉環。

隨著電商、農業、餐飲、客棧、旅遊等全面均衡發展,三瓜公社欣欣向榮,農民的荷包逐漸鼓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回鄉創業。

為了攪活當地的創業氛圍,三瓜公社打造鄉創和農創兩大特色基地,對創業創業團隊給予免租、公益性電商培訓、產品開發、物流支持等服務性保障。目前,南瓜村電商入住企業超過70家,且都是國內電商行業細分領域的知名企業,吸引三百餘年輕人返鄉創業。大家熱情洋溢,互相學習和溝通。

其中,三瓜公社成立半湯商學院,服務小鎮的教育培訓,該機構擁有50多位國內知名的學者、專家,是小鎮電商創業者、電商企業的導師團隊,目前已舉辦多種類型的電商培訓。

它為何成為中國特色小鎮50強 因為比農村更像農村……


通過電子商務,驅動農產品加工、生產,吸引和保障更多本地村民就業和創業;依託電子商務,實現線上線下完美閉環,建立創客中心,吸引年輕人加入到電子商務就業創業。

“聽說家鄉變了樣,成了‘網紅’村。回來一看:寬敞的馬路、整潔的民宿、農特產店鋪,還有電商創業基地,心怦怦跳:這不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土生土長的巢湖半湯人彭鵬,年輕時一直外在打工,當聽過到家鄉的變化,決定回鄉創業。

“創業不必去遠方,家鄉一樣鑄輝煌。”這個醒目的標語就繪在南瓜電商村村口牆上。據悉,未來幾年,三瓜公社將給周邊直接提供近2000個就業崗位,帶動周邊間接就業近5000人,吸引1000個家庭在此安居樂業。

隨著“三產融合+電商”的成功實踐,三瓜公社成功挖掘農業在生產、加工、服務等方面的多種功能,農產品銷量逐年增加,遊客數量逐漸攀升,農民的收入隨之增長,三瓜公社也成為鄉村旅遊中“響噹噹”的名號。

2017年,三瓜公社成為首批特色小鎮,同時成為安徽省唯一一個全國“合作社+農戶”旅遊扶貧示範項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