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半仙”的話,明明是編的,很多時候農民會覺得挺準,為啥?

農村 農民 文化 農業 三農新視觀 2019-07-09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對“半仙”這個群體一般都不會陌生,幾乎每個村子裡都有一到兩個大家公認的“半仙”,可能是由於職業的原因,農民平時對他們總是敬而遠之,甚至走到他們門前都繞著走,只有在農民遇到了什麼事兒難辦且超出了自己能力的事兒或者是家裡有人生病了,不管怎麼吃藥打針都不見康復的時候,家裡的老人(尤其是以50和60後農民居多)往往會提出來去請“半仙”。通常“半仙”到家之後也會問農民一些基本的問題,例如病人都去過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去的,有沒有說胡話之類的,問完之後還會拿著他們自制的一些道具在農民的家裡到處轉轉看看,最後在振振有詞一番之後,才給出解決辦法。

農村“半仙”的話,明明是編的,很多時候農民會覺得挺準,為啥?

對“半仙”這一套,農村以80後和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其實已經不相信了,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農村年輕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大家都意識到很多時候“半仙”其實都是故弄玄虛,編造一些原因讓農民相信罷了。不過很多村裡的老人卻不這麼覺得,因為他們覺得“半仙”的話很多時候都挺準。這就怪了,明明都是編的,老人們為啥還覺得準呢?請教了村裡比較有文化的長者之後,我總結了幾點。

首先是老人更容易受到農村“巫”文化的影響。

在流傳了上千年的農業文明當中,“巫”文化佔據了重要的比例,不管是農耕還是莊稼收穫,農民都習慣讓村裡的“半仙”去代表大家討個好彩頭。對農村的老輩人來說,從小就受到這種“巫”文化的影響,再加上聽他們的長輩講述過很多關於農村“半仙”的事蹟,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半仙”產生信服。正是如此,所以很多農村家庭一旦有點什麼風吹草動,老人們就會緊張起來,還要求去請“半仙”解決麻煩,這其實是農民對“半仙”的一種心理依賴罷了,因為很多時候就算請了“半仙”問題也得不到解決。

農村“半仙”的話,明明是編的,很多時候農民會覺得挺準,為啥?

其次是“半仙”說的話並非完全是編的。

各地的農村都有很多流傳的順口溜和俗語,農民應該順口都能說出來一些。雖然順口溜和俗語並不代表科學,但也是農民對生活的的一種客觀總結,雖不見得放諸四海而皆準,但放在有些特定的場合還是很準確的,而農村所謂的“半仙”正是掌握了這些技巧,他們能夠從和農民看似無意的談話中,捕獲很多關於農民家裡的信息,這些信息本來就是真實且客觀存在的,但通過半仙的嘴說出來之後,農民馬上會覺得很準確,甚至對“半仙”佩服的五體投地,其實說白了“半仙”說的都是些無甚大用的廢話罷了,不足信。

農村“半仙”的話,明明是編的,很多時候農民會覺得挺準,為啥?

再者,利用農村風俗中比較忌諱的東西,增加神祕感。

其實生活中很多東西本身沒什麼寓意,只不過農民主觀臆斷上給這些東西增加了寓意和用途,從此這些東西就變得或受人尊重,或被人忌諱罷了。就像棺材,製作棺材的木頭本身也是一棵樹,但是做成了棺材農民就覺得不好了。對於農民的這種心理,“半仙”往往都把握的很到位,他們會故意挑選一些農民生活中比較忌諱的東西當道具,來增加神祕感,讓農民覺得這樣做很獨到,很厲害,從而主觀上願意相信他們的話。

農村“半仙”的話,明明是編的,很多時候農民會覺得挺準,為啥?

以上就是農村“半仙”的話明明是編的,但是很多時候農民會覺得比較準的原因了,其實說白了“半仙”是在和農民打心理戰,故意針對農民尋找心理安穩的心理騙點小錢罷了,所以農民真要身體不舒服或者怎麼的,還是儘早拿著農合本去醫院檢查,別寄希望於“半仙”,沒半點用反而會耽誤治療。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