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川區:把基層黨組織建設貫穿易地扶貧搬遷全過程'

"

中共東川區委書記 胡江輝

開欄語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即日起在昆明日報開設“書記談黨建”專欄,邀請各縣(市)區委、各國家級、省級開發(度假)園區黨工委、市委各派出工委書記就如何落實好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撰寫署名文章,就抓好黨建工作作公開承諾,通過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壓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的落實,以紮實工作成效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掌上春城訊針對“一方水養不起一方人”的現實困境,東川區一次性決策實施易地扶貧搬遷8740戶32771人。面對搬遷規模大、任務重、起步晚等困難,東川區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將黨的建設貫穿易地搬遷全過程,聚焦“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可融入”目標,敢闖敢試、苦幹實幹,既兌現瞭如期完成搬遷的“軍令狀”,又交出了脫貧攻堅的“滿意賬”。

一是強化組織凝聚力,聚焦“搬得出”全面發動。堅持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向有脫貧任務的146個村派駐科級幹部包村,全面統籌村級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著力解決鄉鎮到村級行政效率不高的問題。在選派駐村工作隊的基礎上,選派三分之二的機關幹部組成815人“先鋒隊”駐村宣講搬遷政策,聽取搬遷意見和發展意願,幫助算清搬遷後經濟收入賬、生活改善賬、子孫教育賬、醫療養老賬,打消顧慮,實現“不願搬”到“我要搬”的轉變。二是強化組織領導力,聚焦“穩得住”貼心服務。堅持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的組織覆蓋,按照“集中安置點黨工委—社區(小區)黨委—樓棟黨支部—樓層黨小組”組織體系,成立1個移民新區黨工委,下設3個社區黨委、28個樓棟黨支部、118個樓層黨小組,把支部建在樓棟上,確保搬遷有組織引領。按照一站式服務標準,組建安置點為民服務中心,帶動1028名黨員,為搬遷群眾就業、社保、就醫、教育等提供全方位服務。三是強化組織號召力,聚焦“能脫貧”帶動增收。把易地扶貧搬遷就業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壓緊壓實區、鄉鎮(街道)、村三級包保責任,精準找崗、引崗、送崗、穩崗到戶到人。建立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創業服務站,採取“服務窗口+勞務公司+企業+易地搬遷農民工”的模式,由勞務中介企業統一對搬遷人員進行管理和組織安排就業,實現“戶有一人就業”目標。四是強化組織影響力,聚焦“可融入”創新治理。堅持先行先試、大膽探索,聚焦易地搬遷進城安置社區群眾思想觀轉變難、內生動力激發難等問題,實施以“講感恩、講誠信、講法治”和“比發展、比和諧”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新民風”建設。建立激勵獎懲機制,開展“五星家庭”“法治文明小區”創建,開設“五星超市”6家,發放積分卡6000餘張,受益群眾26917人,激發了搬遷群眾對小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快速融入城市生活。

工作中還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黨建工作統籌不到位,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夠,黨建引領生產方式變革、生活方式變革、思維方式變革的成效還不夠好。二是黨建基礎保障不紮實,黨的組織體系需進一步理順,活動場所有限制,組織生活不正常。三是黨員能力素質有差距,多數進城農村黨員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觀念相對保守,融入城市速度慢,自我發展、管理、服務能力不強,作用發揮不明顯。

下一步工作中,東川區將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突出服務提升,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一是突出政治功能,強化基礎保障。統籌謀劃黨建與搬遷服務“雙鞏固”,進一步理順組織體系,統一規劃建設基礎陣地設施,建設安置點黨群服務中心(站點),依託村史館、黨員活動室,建成黨員教育陣地集群;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化黨員日常教育,規範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培育優秀青年黨員;參照城市標準,落實安置點黨建工作經費和社區幹部待遇保障。二是完善管理體系,融入城市發展。突出黨的領導,合理完善設置管委會下設中心(辦所),完善建立城市社區組織,堅持黨建帶群建,構建黨組織領治、搬遷群眾自治、其他組織協治、物管公司參治的“四方共治”工作機制,強化管理服務體系。三是創新工作機制,提升服務質量。建立“黨建引領、新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由區委牽頭召集搭臺,定期收集需求清單和問題清單,整合部門資源,提供服務清單,切實解決實際困難與問題;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大學、互助協會,推進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的“三社聯動”社區治理模式,積極開展志願服務,融入城市發展。四是堅持黨建引領,穩步脫貧致富。抓實“黨建+產業”,統籌成立扶貧開發公司,流轉搬遷群眾土地,培育規模化農業產業,實施集體經濟強村工程,實現產業創收;抓實“黨建+就業”,推動就業扶貧基地、扶貧車間、就業服務站建設,提升勞務輸出轉移就業組織化,實現搬遷群眾穩定就業增收。

昆明日報

實習編輯:馬妙 一審:秦聰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