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明:著力發展森林康養 助推生態旅遊扶貧

農村 農村改革 三農 林業 雪峰山旅遊 2017-06-09

陳黎明:著力發展森林康養 助推生態旅遊扶貧

陳黎明:著力發展森林康養 助推生態旅遊扶貧

在建設“健康中國”的當下,本人受邀參加全國森林康養工作座談會。這對我們來說,既是一份莫大的榮耀,也是一種有力的鞭策。藉此機會,我把本公司近些年發展森林康養,助推旅遊扶貧的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及同行作個彙報,若有不當之處,懇請批評賜教。

我們公司是2014年5月才註冊成立的。雖然起步較晚,但由於生在雪峰山,長在大林區,因而十分重視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我們針對雪峰山旅遊景區實際,採取科學規劃、強強聯手、無縫對接等多種措施,不但促進了森林康養事業的快速發展,而且提升了生態旅遊的扶貧效應。到目前止,我們公司累計投入近3億元資金,創建森林康養基地6個,開闢森林康養場園5處,興辦森林康養館所3座,可容納1000餘遊客前來從事康養活動。隨著森林康養事業的發展,現在我們景區有326家貧困戶發展了森林康養服務產業,116位貧困戶的子女安置到了森林康養園區,275個貧困戶通過森林康養產業實現了精準脫貧。

回顧我們的工作,主要抓了三個關鍵環節:

一、針對森林區位,科學規劃康養基地

雪峰山,是湖南的“父親山”,它綿延700多裡。穿巖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則是雪峰山的核心部位,它佔地2907.3公頃,其中林地面積2459.4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2.8%,13個測點空氣負氧離子平均濃度為3115個/cm3。為了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實現康養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和康養人群的多樣化需求,我們首先抓規劃,做到因地制宜,合理佈局。

一是在高山臺地林區,主要規劃戶外運動康養基地山背花瑤梯田養生度假別墅景區,屬臺地村區,這裡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適宜山地運動健身。於是,我們便規劃建戶外運動康養基地。現在,這裡的“雲端養生別墅”、“山地運動健身場”、“梯田觀光養身臺”、“花瑤民俗體驗館”已初具規模。

二是在山腰緩坡林區,主要規劃中藥中醫康養基地。楓香瑤寨、瑤池仙境和千里坪等地都屬於森林坡地,土地肥沃,氣候陰涼,適應中草藥生長。針對這些特點,我們便規劃建“藥坡”、“藥園”、“藥圃”,辦中醫中藥康養基地。現在,時珍園的藥材種植面積已達1100多畝,擁有各種名貴中草藥200多種,並請名老中醫和瑤醫傳人在園區坐堂,給住園遊客或觀光朋友提供各取所需的藥膳康養服務及理療康養服務。建在半山腰上利用山洞天然山泉建成的高山瑤池無邊際溫泉游泳池一開張便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

三是在溪流谷地林區,主要規劃綠色種養、休閒娛樂康養基地。時珍園、蒲安衝、情侶谷、田園居、楓香瑤寨地處森林河谷地區,親山近水,適宜綠色種植和綠色養殖,我們便著力建綠色食品生產康養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帶地入股”、“大戶牽頭”等多種形式,已開發綠色食品生產基地3000多畝,品牌多樣的綠色蔬菜、綠色肉食、綠色糧食為森林康養人員構築了一張飲食安全網。

二、實施強強聯手,合作興辦康養事業

森林康養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方方面面。只有揚長避短,強強聯手,才能破瓶頸,補短板,壯優勢,造品牌。結合當地實際,近些年我們突出抓了三個“聯手”:

一是與漵浦林業部門聯手,合作開拓康養生態領地。目前,我們公司已開發的景區都在漵浦縣境內。發展森林康養,必須瞭解森林資源基本情況,掌握森林開發利用政策法規,拓展森林康養領地。縣林業部門則是當地森林監管、開發、利用的職能部門,他們對林情最瞭解,對政策最清楚,對森林開發利用的經驗最豐富。據此,我們主動與縣林業部門結成合作夥伴,基本實現了“林情信息共享,林業政策共學,森林康養用地規劃共商”。在林業部門的支持下,穿巖山森林公園已於去年底成功晉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當年還被評為湖南省最佳避暑勝地。

二是與懷化濟民醫院聯手,合作開發醫療康養業務。懷化濟民醫院按國家三級醫院標準建設的大型現代化綜合醫院,也是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合作伙伴,醫院設備先進,醫術精湛。為了在森林康養基地注入醫療元素,我們主動與懷化濟民醫院結為合作伙伴,實行醫康結合,將部分健康理療器械配置到森林康養基地,部分醫療人員駐守到森林康養基地,康養基地既是我們旅遊公司的遊觀景區,也是濟民醫院的服務窗口。

三是與湖南醫藥學院聯手,合作培養康養專業人才。湖南醫藥學院是培養醫藥界專業人才的搖籃。而森林康養行業要長興久旺,必須有一支專業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出於這種考慮,我們主動與湖南醫藥學院合作,定期培養康養基地急需的醫生、藥劑師、理療師、健康諮詢師和護理員。從去年以來,合作伙伴為我們康養基地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0多名。

三、堅持無縫對接,增強康養扶貧效應

我們的公司誕生在雪峰山貧困地區,我們的工作離不開貧困人口的支持。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在發展森林康養事業時,我們也把精準扶貧和貧困農戶受益作為企業的社會價值來追求,始終堅持四大“無縫對接”:

一是把康養基地的工程建設與貧困戶的勞力無縫對接,增加貧困戶的勞務收入。建康養基地,是我們景區建設的一出重頭戲,開路、架橋、建房、修屋等基礎設施工程量大,需要的勞力多,我們便優先吸納貧困戶的勞力。據不完全統計,三年共吸納貧困戶的勞力1800多名,人平年勞務收入4萬餘元,實現了就近脫貧致富。

二是把康養基地的管服人員與貧困戶的子女無縫對接,增加貧困戶的收入來源。隨著我公司森林康養基地的不斷髮展壯大,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隊伍也相應擴大。在組織康養基地管服隊伍時,我們把眼睛首先瞄準貧困戶。現已在康養基地拓展就業崗位300多個,安置貧困戶子女89人,每年可以為貧困戶增加收入360多萬元。

三是把康養基地的場園項目與貧困戶的生產無縫對接,增加貧困戶的產業收入。目前,公司為康養基地有償流轉山地3670多畝,開闢了藥材生產、蔬菜生產和養殖生產三大項目。在抓這些項目時,我們注重與貧困戶的生產無縫對接,通過“技術培訓”、“劃撥場地”、“產品包銷”等形式,先後吸收貧困戶60多家,從事藥材生產面積達800多畝,從事綠色蔬菜生產面積達600多畝,從事綠色養殖戶達50多家。比如統溪河鎮丫吉坳村的貧困戶張成佳,過去一直想脫貧致富,怎奈缺啟動資金,只得到外地做普工,收入微薄,一家人生活緊緊巴巴。我們知道這個情況後,就給他扶持10萬元啟動金,吸收他為康養基地從事綠色養殖、加工生產。經過一年努力,為康養基地提供綠色生態肉食品3萬多斤,純收入20多萬元,一舉摘掉貧困帽。

四是把康養基地的場園資產與貧困戶的閒置資產無縫對接,增加貧困戶的股份收入。為了讓景區的貧困群眾長期受益,持久脫貧,我們公司敞開大門,在康養基地積極開展效益共享式扶貧。比如穿巖山村的貧困農民賀方禮,家住雁鵝界,是我們公司的觀光養老康養中心。在選擇中心場地時,我們主動與賀方禮協商。雙方達成協議後,他主動將房產折價15萬元入股公司,公司無償為其提供20萬元創業金,將原住宅改建成古色古香的能容納30餘人住宿康養的“雁棲山莊”,前年底開始運營,已接待康養遊客8000多人,收入60多萬元。他信心滿滿地說:“好日子還在後頭哩!”

圍繞森林康養,我們探索了幾年,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教訓。主要體會有三點:

一、要把社會責任作為從事森林康養事業的出發點

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它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社會支持。因此,有作為的企業和有良心的企業家,必將把社會責任放在自身發展的同等位置上。出於這種考慮,我們一直把回報社會、康養濟困作為“良心工程”來對待,“勞務用工”、“就業安置”、“扶持創業”、“慈善捐助”從未離開過貧困人口。三年來,在我們景區,僅森林康養基地就為貧困農戶累計扶持1000餘萬元。

二、要把政企聯動作為發展森林康養事業的保障點

為了確保森林康養事業順利推進,我們主動與縣委、縣政府及景區當地黨委、政府銜接,堅持政策聯動、規劃聯動和項目聯動,將森林康養產業政策與精準扶貧方針政策對接,森林康養髮展規劃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對接,森林康養建設經營項目與當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項目對接,政企一條心,一環扣一環,既保障了公司森林康養事業的順利推進,又保障了地方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

三、要把因地制宜作為鞏固森林康養成果的關鍵點

森林康養工作的科學性很強,必須因山定位,因地定性,因園定策,不能“一刀切”、“大合唱”。比如在時珍園,我們主要建藥膳康養基地;在蒲安衝,主要建藥療康養基地,在山背,主要建戶外運動康養基地;在楓香瑤寨,主要建民俗娛樂康養基地。這樣,既放大了地域的自然優勢,又滿足了遊客康養的多元需求,兩全齊美。

(作者: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陳黎明)

陳黎明:著力發展森林康養 助推生態旅遊扶貧

陳黎明:著力發展森林康養 助推生態旅遊扶貧

陳黎明:著力發展森林康養 助推生態旅遊扶貧

陳黎明:著力發展森林康養 助推生態旅遊扶貧

陳黎明:著力發展森林康養 助推生態旅遊扶貧

陳黎明:著力發展森林康養 助推生態旅遊扶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