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縣創新多元產業幫扶模式:壯大產業斬窮根

農村 三農 農民 農業 環球網 2017-06-18

“每戶貧困戶只要建好3畝茶園,脫貧致富就沒問題。”日前,筆者走進城固縣天明鎮三化村,蔥蘢的茶園令人心曠神怡,談起茶產業給村民帶來的收益,村黨支部書記石英輝對整村脫貧信心滿滿。三化村72戶貧困戶中有36戶發展茶葉,茶產業讓這裡的群眾脫貧致富有了奔頭。

2016年以來,城固縣委、縣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改善民生、引領縣域經濟社會追趕超越的頭等大事來抓,創新推出了“合作社 貧困戶、基地貧困戶、企業貧困戶”等多元產業幫扶模式,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7.31億元,實現了產業發展既有機制保障、又有資金支持的良好局面,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了堅實基礎。

合作社+貧困戶:擴大規模創品牌

城固縣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根本之策,圍繞“糧油、果品、畜牧、蔬菜、中藥材、大鯢、茶葉和食用菌”八大主導產業,創新思路,匯聚資源,因地制宜培育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的經濟實體。

該縣雙溪鎮付家院村村主任蒲長華是遠近聞名的產業脫貧帶頭人。去年以來,他依託“華綠”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跨區域在桔園鎮後灣社區流轉土地105畝,發展新興高端食用菌品種——羊肚菌。為壯大產業,他從四川請來羊肚菌培育專家甘茂世,真誠拜師、苦鑽技術,終於使這種培育難度極高的珍稀菌類在城固試種成功。今春,蒲長華本人和“華綠”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通過羊肚菌獲利150多萬元,同時帶動桔園鎮後灣社區60多名貧困群眾到合作社打工,人均收入超過6000元。與此同時,全縣67個大型養豬場、養雞場、養牛場和養羊場採取“合作社農戶”模式,與1000多戶貧困戶簽訂養殖購銷合同,使貧困戶實實在在增加了收入。

基地+貧困戶:夯實基礎促發展

城固縣投入2700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2萬畝,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路相通、渠相連,高空俯視簡直是一幅幅美麗的田園景色。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升了農民雙增雙收。

原公鎮是城固縣人口最多的鎮,全鎮有6個貧困村2255戶貧困戶。為加快脫貧攻堅工作步伐,該鎮採取土地流轉方式,引進新天地等三家公司採取“園區基地貧困戶”的模式按每畝每年400元付給農戶共計800萬的土地流轉費,聯合打造建成了陝南最大的獼猴桃現代園區。目前,該園區已躋身全省獼猴桃產業轉型升級示範縣。最喜人的是當地貧困戶和農民當上了園林工人,貧困務工人員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工資收入。2016年,在新天地等3個龍頭企業帶動下,原公鎮有1876戶貧困戶脫貧摘帽。

企業+貧困戶:做優產業惠民生

引導貧困戶在產業化龍頭企業打工、掙錢、學技術,不僅可以使貧困戶直接增加經濟收入,還能讓貧困戶更新理念、增加致富本領。地處該縣南部山區的山花茶業公司對貧困戶進行免費技術培訓,讓貧困戶茶農掌握茶園栽培管理、茶葉生產加工技術,一條條茶葉加工線,一座座茶山,為貧困戶提供了一個又一個就業崗位。公司每年向茶廠務工人員付出勞務費300多萬元。全縣12個茶葉生產基地每年扶持貧困戶1200多戶,共發放勞務費2300萬元。

縣內20多家非公企業通過捐助形式,積極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幫助村莊環境整治、水利道路和公益設施配備等。產業園區的興起為城鎮化開闢了新空間,縣上按異地搬遷戶每人補助2.5萬元的標準進行補助,使14321戶入住到移民搬遷新區。縣直企業,民營公司優先使用入住搬遷新區貧困勞動力,讓他們搬得來、穩得住、能致富。截至目前,全縣共有186個移民搬遷點,入住農戶16415戶,這些移民搬遷點中80%成了文明社區,使農民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編輯: 張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