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家鎮積餘村:開拓扶貧新路徑助推脫貧攻堅

農村 三農 林業 種植業 九江新聞網 2017-06-22

訊(潘豔)位於廬山北麓北山公路腳下的積餘村是傳統的農業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0戶100人,75%因病致貧,村民年人均純收入7500元。近年來,積餘村通過發展產業、低保政策兜底、醫療救助、教育扶貧等措施,帶動貧困戶逐步走上脫貧發展之路。

開拓視野轉觀念,傳統模式助產業發展

茶葉是廬山腳下村莊的一寶,積餘村茶山遍佈,茶葉清香甘醇,但長期以來村民自家茶山的產出基本都是自用,加上交通受阻,村民從未想過對外銷售。為了幫助村民利用好這一資源優勢,村黨支部、村委會牢牢抓住新農村建設的契機,首先對1.5公里的村組道路進行了改造拓寬,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聯通環山公里的主幹道修通後,在外經營多年的農民企業家付振華看到了發展的機遇,當機立斷在村裡建起了茶葉產業基地。付振華說“我們村有這麼好的資源,只要我們肯踏踏實實地幹起來,就不愁不能脫貧致富”。

付振華依託現有的茶葉種植基地,吸引了陳永炎、徐金銀等四名農戶共同加入成立智林寺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現在,合作社茶葉種植面積達到150畝,全村100餘名群眾參與茶葉種植、採摘等用工過程,全村的40戶貧困家庭全部參與採茶,很大程度上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增加了他們的家庭收入。

創新載體調結構精準扶貧思路多

積餘村的脫貧攻堅之路已經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對如何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帶領廣大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積餘村將從以下三點發力:一是做好技術扶持,幫助貧困群眾找到脫貧致富的正確路徑。送錢送物都不如送一門好技術,村裡通過定期開展特色苗木種植、楊梅種植、油茶種植、生豬養殖、水電工、月嫂等技術培訓班,運用“土”技術、“土”辦法,向群眾傳授致富經驗。種植困難戶付木水參加了苗木栽培培訓,短短的一個月實訓,讓付木水對苗木種植有了新的認識掌握了新的種植方法,在苗木栽培上大獲成功,實現了苗木年收入10萬元,從此走出了苗木種植困惑之門,“現在有技術在手了,信息又暢通,苗木銷售有了著落,不再愁發展了” 付木水笑著說。村支書付典美介紹說:“我村先後已有4個養豬戶青年助力部分貧困戶走上致富路,村民在農閒的時候也“閒”不起來了,他們脫貧的鬥志正在被激發起來了,這裡的村民正在發生一場有關“勞動致富”的改變。

二是依託豐富生態資源,著力招引好項目。積餘村風景秀麗,吳璋嶺吳楚雄關驛道還傲然屹立,農舍田地錯落有致,農業和旅遊資源豐富。積餘村計劃通過招商引資再引進一個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生態旅遊項目,將全村閒置的田地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充分運用起來,吸引群眾以農家樂、農家旅社等形式自主創業,以點帶面,切實實現全村致富。

三是發揮良好區位優勢,全力發展家庭農場。積餘村距九江城區僅14公里,村組道路拓寬維修後,交通已不再是村居發展的制約因素。目前,付木水扶持苗木種植基地面積達到500畝,併成功創辦“金龍家庭農場”,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近10個。目前,村黨支部正積極帶領和支持廣大群眾開發生態果蔬種植、花卉苗木等生態農業項目,村民出產的大棚蔬菜、瓜果苗木運得出去、入得市場,逐步帶領大家走上致富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