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常住人口可落公共戶口!發改委推重點人群城市落戶

對於在城鎮穩定就業居住5年以上人口、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在城市租房常住人口來說,城市的落戶大門將敞開。

著力抓好重點人群落戶

6月17日,國家發改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提出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在發佈會上指出,今年是新型城鎮化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加快實施以促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重點要推進四方面工作。

首先是著力抓好重點人群落戶,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其次是著力抓好城市群和都市圈規劃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第三是著力提升硬實力和優化軟環境,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最後,著力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持續提升城鄉融合水平。

孟瑋表示,要打通在城鎮穩定就業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等重點群體的落戶通道,積極推進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落戶,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確保有意願、有能力、有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應落盡落、便捷落戶。

對此,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

推動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這對農民工和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是有好處的。

胡剛認為,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需要勞動力、資金和土地三大要素的流動。目前,我們國家資金流通很活躍,勞動力流動還受到戶籍的限制。這個限制破除了,會對整個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戶籍政策頻出,並非首次提出

其實,“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的說法並非首次出現。

今年的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發佈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以下簡稱《重點任務》)的通知。

通知指出,要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對於超大特大城市,通知指出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城市政府要探索採取差別化精準化落戶政策,積極推進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落戶。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壓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強化督促和監測評估。

落戶後公共服務如何跟上?

目前,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中後期。

《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年末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3.37%。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教授王太元指出,戶籍制度改革的難點在於地方的態度。地方政府考慮到農民工市民化後,公共服務也要均等化,但公共服務的提供是需要地方財政拿出資金支持的,所以他們遲遲不願意讓流動人口成為城市市民。

人來了,為這個城市創造了收益,財政的收入其實也有很大一塊是這些人創造的,不給他們戶口是沒有道理的。而且公共服務均等化,並不需要一口氣拿出全部的資金。

根據《重點任務》,在推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方面,今年確保有意願的未落戶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證,鼓勵各地區逐步擴大居住證附加的公共服務和便利項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