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到現代人的“鄉村旅居”

農村 陶淵明 農業 三農 湯俊旅遊規劃 2017-06-10

鄉村旅遊是一種迴歸,一種對生態環境的迴歸,一種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迴歸,一種對鄉愁的迴歸。從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到現在日益火爆的鄉村旅遊,簡要分析中國鄉村旅遊的資源及其價值,從而歸根溯源來探討鄉村旅遊應該走向何種方向。

1、從歸園田居分析鄉村旅遊的本質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這一句話,可以看出詩人本性裡對山水大自然的喜愛。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表明詩人長久離開田園生活,對其充滿期待,想要回歸。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則表明詩人這種迴歸田園的情感是很自然的,就像籠中鳥嚮往自由的樹林,就像池中魚期盼從前的深淵。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則直抒胸臆,表明迴歸自然後那種愜意自在的感覺。

從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到現代人的“鄉村旅居”

從詩文的開頭與結尾,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對迴歸田園生活的期盼是多麼熱切,這在當時傳統的農業社會來看,是對田園隱居生活的選擇。而站在當前社會來看,後工業化時期,隨著生態環境的日益破壞,啟發人們對自然的尊重與嚮往;在大城市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人們也想要拜託樊籠迴歸慢生活;長遠離開鄉野,人們心中的鄉村情懷與鄉愁情結也日益增長。綜合來看,在當前這個時代,這種對田園生活的迴歸願望,則更具現實意義。

因此,鄉村旅遊的本質,是一種迴歸,迴歸大自然,迴歸慢生活,迴歸田園鄉居生活方式。鄉村旅遊重拾鄉村傳統文化,找尋鄉愁,返璞歸真。

2、從歸園田居分析鄉村旅遊的核心資源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形象生動的描述了作者心目中的鄉村生活。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有田地、草屋、果園、家禽等等,整個營造的是一種悠然閒適的隱居耕讀生活。

從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到現代人的“鄉村旅居”

在中國鄉村,有著“晴耕雨讀”的文化底蘊,這個形成了中國古代鄉村物質與精神生活良性循環的模式。農耕經濟不僅僅是美麗的田園生活及迷人的鄉土風情,更是長久以來幾千年所形成的農耕文明與精神。

3、鄉村解讀中華文明的鑰匙是中國之所以為神祕東方的根源。

中國5000年的文明是鄉村主導的,廣闊地域的300萬個古村則是攜帶中華文明的密碼,這些村落承載著中國不同歷史的文明形態與歷史。要想解開神祕東方的面紗,就得學會解讀中國鄉村的文化。

從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到現代人的“鄉村旅居”

鄉村旅遊不僅僅是去看村莊的古建築、村莊的民俗風情等外在表現,而是要在這個過程中去細細解讀其文化底蘊。為什麼村落要這麼佈局,為什麼四合院的建造規格不一樣,為什麼不同的人家門口有不同的牌匾,還有為什麼特定的節慶有很多不一樣的儀式等等,這些都是有原因的,是千百年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們在實踐生活中所沉澱的文化,所生長的文明之根。

4、從歸園田居分析鄉村旅遊的走向

歸園田居系列的詩共有5首,詩中均形象描寫了鄉居生活的場景。“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表達了鄉居生活的安適悠閒。“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則表達了關心農業,清心生活的場景。“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則展現出和諧的鄰里關係。

從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到現代人的“鄉村旅居”

除上述外,還有其他一些場景均描寫了鄉居生活。從現代鄉村旅遊來看,其實就是這樣,有田園生活的體驗、鄉村居住、鄉村的鄰里關係等等。未來,鄉村旅遊一定不再是短暫的一日遊,而是一種鄉村生活方式的體驗,是鄉村深度休閒度假。

可以這麼說,鄉村旅居將成為新趨勢。

湯俊,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項目要規劃,要方案,要創意,怎麼辦?

請聯繫湯俊專家微信:bjtj1717(複製加關注)

選擇“微信諮詢”,一對一實時與專家互動!

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專注休閒農業與美麗鄉村、旅遊景區、農場、民宿、農家樂等旅遊規劃與策劃設計,實現資源的有效對接,締造一個全方位的生態鏈互動平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