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全面開展“共享農莊”試點

農村 三農 農業 農民 中國改革報 中國改革報 2017-09-07

每個縣(市)將試點建設2個~3個“共享農莊”

海南全面開展“共享農莊”試點

  在“共享”成為最熱概念之時,“共享農莊”也逐漸成為時下城市人推崇的時尚生活方式。日前,海南省農業廳印發了《2017年海南“共享農莊”創建試點申報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海南今年將在每個縣(市)試點建設2個~3個,地級市試點建設3個~5個“共享農莊”。

  “共享農莊”是指以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為主要載體,以各類資本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為建設運營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農業和民宿共享為主要特徵,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服務功能於一體的農業綜合經營新業態。

  “‘共享農莊’是解決農產品滯銷和價格波動、鄉村缺少商業模式和持續運營能力、鄉村旅遊產品單一和水平較低、貧困戶持續穩定脫貧致富、農耕文化傳承等問題的有效舉措。”三亞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網絡“摘菜”變為現實場景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求層次理論,經濟越發展,人們對於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多。加之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落葉歸根”的價值觀,許多人有一個田園夢。然而社會現實並不能讓所有人都能擁有“一畝地、一頭牛、一群孩子自然遊”。這樣的矛盾下,共享的概念應運而生。遠程監控、智能遙控、虛擬摘菜,曾一度熱門的網絡“摘菜”遊戲,如今在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發展新模式的推動下,逐漸變為現實場景。

  近日,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首個“共享農莊”試點項目在尖峰鎮萬鍾金菠蘿基地開工。該試點項目是樂東尖峰農業休閒觀光綜合開發區項目中的其中一項,將以中高端消費市場為目標,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可用手機管理的農莊,併為消費者提供土地租賃、託管代種、產品認養直供等服務。

  據《海南日報》報道,樂東尖峰·共享農莊項目採用企業自籌、政府扶持及用戶眾籌等方式籌集資金,規劃用地面積200畝,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920萬元,其中整個農場規劃建設40份“共享農莊”,每份“共享農莊”擁有5畝優質農地,並配套建設56平方米麵積的生活用房。

  該項目將廣泛應用智能技術,實施24小時監控,消費者可通過手機隨時查看農莊管理;土壤中安裝智能檢測儀,通過手機可實時查看土壤溫度、溼度、酸鹼度等各項指標數據;農莊中還將部署微型氣象站,可通過手機隨時查看氣溫、降水量、風力等各項氣象數據。值得一提的是,農莊將使用以色列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讓消費者能夠通過電腦、手機遠程控制灌溉和施肥,還可以設置無人值守全自動運行。即使消費者遠在千里之外,點點手機也能輕鬆管理農場。

以平臺化思維實現“四贏”

  海南省委副書記李軍表示,以發展“共享農莊”為抓手建設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是解決農產品滯銷和價格波動、美麗鄉村建設缺少商業模式和持續運營能力、鄉村旅遊產品單一和水平較低、貧困戶持續穩定脫貧致富、農耕文化傳承等問題的有效舉措。

  “日本學者今村奈良臣提出的‘6次產業’概念,有一個公式‘1×2×3=6’,其實就是一、二、三產業要融合發展。”海口市秀英區民宿協會創辦人陳統奎認為,6次產業的出發點是農業的價值,要保護農民的利益,不僅讓農民提高收入,而且活得更有尊嚴。

  據介紹,“共享農莊”作為一種平臺化思維的產物,對於政府、農莊主、農民以及城市消費者而言,可謂“四贏”局面。

  對於政府而言,“共享農莊”模式,通過使用權的交易,將農莊的閒置資源與城市需求之間進行最大化、最優化的重新匹配,將不確定的流動性轉化為穩定的連接,間接地縮減了城鄉差距問題。

  對於農莊和農民而言,通過產品認養、託管代種、自行耕種、房屋租賃等多種私人定製形式,不僅可以降低經營風險、提升產品附加值,還能夠和以往低頻消費的用戶建立強連接。

  對於城市消費者而言,有一方良田,播撒夏秋之繁實,有一處宅院,納三五好友,賞四季之風月,幾乎是人生最大幸事。

  海南省海的故事、田園夢想創辦人蔣翔認為,“共享農莊”最核心的地方在於故鄉情結,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能感動心靈的場景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產品,‘共享農莊’要回歸自然,不能做表面花樣文章,要尊重文化的內在精神,要回歸精神家園,將農莊變成體驗鄉土生活的休閒度假目的地。”

三種模式建設“共享農莊”

  根據,近日海南省政府印發的《關於以發展共享農莊為抓手建設美麗鄉村的指導意見》提出,“共享農莊”採取三種模式建設。

  其一,整村綜合開發模式。由企業或農民合作社對整村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可通過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建設民宿和其他相應設施,也可將整村農用地進行統一規模化生產經營。

  其二,村莊農房改造升級開發模式。由企業或農民合作社將村莊現有房屋進行改造升級,其房屋可以出租;或將村莊部分農用地進行統一生產經營。

  其三,基地開發模式。企業或農民合作社利用農業基地內農業附屬設施用地等建設管理用房,或利用基地已有的建設用地建設民宿。通過以上三種方式所建民宿,均可以出租,民宿的全部或部分經營權、股權可以轉讓;消費者可以租賃農用地經營權或認養農作物,企業或農民合作社為消費者提供一系列服務。

  據瞭解,《方案》明確,2017年“共享農莊”創建試點申報主體重點考慮從事種植業及休閒農業等的生產經營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畜牧業類申報“共享農莊”必須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取得排汙許可證。被認定為海南“共享農莊”的項目,按相關政策給予支持。陳統奎表示,對於海南“共享農莊”事業,要鼓勵本土精英做共享農莊的“火車頭”,發揮引領作用,還要吸引大都市的專業人士來做“共建人”。

  李軍日前在《農民日報》發表文章則提醒,發展“共享農莊”是一項探索性、創造性的工作,要守好底線,做到“三個不能”。一是不能丟掉農業的主題。二是不能忽視農民的利益。三是不能搞成變相房地產。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王淼)

相關推薦

推薦中...